政治無所不在
青年該用選票教訓藍綠

2008/01/08
苦勞網記者

立委選情漸漸加溫,青年選票也開始成為各方拉攏的目標,但現在青年的處境和想法有誰關心?今天立委選舉推薦連線舉辦記者會,一方面希望青年朋友拒絕政治冷漠,踴躍關心政治,另一方面,也呼籲青年唾棄藍綠惡鬥,將選票投給第三勢力,這樣才不會囧。

第三社會黨發言人楊偉中表示,這次立委選舉第一次有投票權的青年,有100至120萬,這足以使得兩個第三勢力政黨獲得5%選票的人數,當然不容小覷。不過立委選舉推薦連線召集人簡錫堦指出,根據民調,卻有高達6成6的年輕人不關心政治。

不理政治,但政治卻無所不在。楊偉中說,高學費政策讓學生還沒出社會就負債50萬元,而國民黨時代就鼓勵的派遣制度,民進黨則大力推動。楊偉中說,據主計處統計,台灣計時工作者,從2001年至2006年,由10萬2千人激增到18萬1千人,其中大半是大專青年,但收入卻從2萬4千元銳減到1萬4千多元,高學費已經很痛苦,沒想到打工也越來越不能支應學費的支出。

青年勞動95聯盟執委陳柏謙表示,以前學生支持民進黨是顯性的,因為民進黨代表了是一種價值和理念,但這一陣子觀察校園,發現大家都沈默了,因為藍綠將理想性耗損光了之後,再也得不到青年學生的明顯支持。

但陳柏謙強調,藍綠都爛不代表台灣就沒有一個政黨不值得支持,呼籲青年朋友,這一次是教訓藍綠的最好機會,去每個第三勢力的網站進行比較,並且詢問他們的理念和政策,相信第三勢力政黨一定會樂於回答。簡錫堦也補充,青年朋友想玩,這次好好教訓藍綠兩大黨一定最好玩。

其實昨天學運世代民進黨立委候選人李昆澤、羅文嘉、段宜康、郭正亮及蔡其昌共同發表宣言,希望青年人能夠「搶救年輕世代、承擔台灣未來」,投他們一票,讓他們勝選,否則民進黨將出現一整個世代的人才真空。

陳柏謙痛批,叫這五個候選人去死死好了,民進黨老一輩的吃美麗島事件吃了快30年,這些民進黨的學運世代也不遑多讓,消費野百合也消費了快20年。楊偉中也表示,這些仍留在民進黨的學運世代,過去或許和改革有關,但現在都是舊勢力了,早該被淘汰,拿學運世代出來只是丟自己的臉。

建議標籤: 

回應

坊間常見「難道你要投國民黨?」 藥師感嘆脫口一句
2021-08-14 中時新聞網 黃麗蓉

國內爆發本土疫情,機組員「3+11」被視為防疫破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表示「3+11是群聚不是破口,沒有影響社區」,引發爭議。常在臉書評論時事的藥師林士峰表示,有些知識份子若以謠言來替自己喜歡的政黨辯護及宣傳,那樣已經算是政黨及其支持者間的惡鬥,也是造成台灣被撕裂的元凶。而坊間常見的一句「難道你要投國民黨?」,他對此不禁感嘆,這就是兩黨長期惡鬥下的產物。
藥師林士峰14日在臉書貼文表示,要讓民進黨忠實支持者承認造成本土疫情大爆發的首例在諾富特、而不是萬華,是一個很難接受的事實;不過,如果首例是在桃園諾富特,要把風向帶到全台陪雙北坐牢,還是太牽強了。
藥師林士峰接著表示,如果不是沒有會議紀錄的3+11錯誤政策,基本上不會一口氣造成本土疫情的大爆發;尤其是在本土疫情開始之初,指揮官對局勢的掌握竟沒那麼精準,甚至還告訴我們母親節可以照常過。
藥師林士峰指出,要知識份子承認自己喜歡的政黨犯錯,就像自己犯錯一樣沒有面子,於是知識份子開始替自己喜歡的政黨辯護;如果自己喜歡的政黨也受到眾人喜愛,這些知識份子也會感到與有榮焉;但是若以謠言來替自己喜歡的政黨辯護及宣傳,那樣已經算是政黨及其支持者間的惡鬥,也是造成台灣被撕裂的元凶。坊間常見的揶揄「難道你要投國民黨?」,就是兩黨長期惡鬥之下的產物。
藥師林士峰認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知識份子不可盡信,你能相信的是人生經驗豐富而且願意分享的人。

警總化的蔡英文管理當局
2021-06-25 民報 劉重義/台灣民族黨總顧問

自2005轉去台灣,除了舊年2020因為武漢病毒全球性疫情惡化,取消原本要去波多黎各度假的安排,每冬攏會去其他國家遊山玩水。今年第一擺要出關坐飛龍機之時,竟然在檢查護照了後,閣被叫去另外一個檢查員櫃台,重新驗明正身。
驗護照的小姐真客氣笑笑講:「要去美國注疫苗嗎?」我應講:「去,當然會去注疫苗,不過嘿呣是我這趟去美國的目的。其實我早在3月著已經訂好機票,要和在美國的子兒孫作伙去旅行,嘿是阮固定每年暑假的家庭活動。」
我注意著,我若像是在仝這時間出關的旅客中間,唯一被請去重驗身份的人。予我感覺和過去黑名單時代入關的「警總手續」真類似,目的是予我一個訊號:「阮在注意你。」我猜想,有某單位在記錄怹認為和彭文正「仝類」的人,有啥人要去美國注射。
來到華府了後,拍開我帶來的電腦,竟然在二日內底,微軟作業系統大更新6擺。過去一冬來,在台灣我著有注意著,按怎攏無系統更新補破網的通知?這二日更新6擺,顯然是做一綑補過去一冬外應該補的系統破孔,表示:真可能有某種「警總」單位,在阮厝的網路上游做腳手阻擋系統更新,留系統破孔予「駭客」會當方便地侵入我的電腦偷提檔案資料,甚至展風神,擾亂我使用應用軟體和發大宗電子郵件。
4月30,我在一個由之那黨新立委召開、關係「論文門」的聽證會作證後,隔日,我已經使用將近20冬的人面冊戶頭被永久撤銷使用,連帶幾個我管理的台灣民族同盟戶頭嘛攏祙當運作。這種言論的控制和人身的威脅暴露了管理當局的反動心態,嘿是一種「社會癌」,若無趕緊治療,會在咱台灣生湠惡化,會危害台灣民族追求建立現代國家的努力。
真濟天真呣知死活的台灣人戇想,尚加閣予蔡英文做到2024伊著愛落台,目前消滅之那黨較重要,換人做了台灣一定著會閣向前行。這是典型「姑息主義」導自己跳落火坑自我毀滅的命運。咱咁呣知,人要學好較慢較困難,要學歹逐緊閣逐簡單。尤其,蔡英文反動集團有閣較大的引誘予怹互相勾結墮落。妄想這種反台灣民族獨立的買辦集團內底,換人出來做台灣會較好,真正是頭殼底屎。

民進黨最該擔心的是,當選民覺得「藍綠本質都一樣」
2019-01-04 關鍵評論網 林冠任(時事評論家)

過去我曾是國民黨的支持者,所以我很了解國民黨的支持者角度的切入點。民進黨這次會輸得這麼慘,除了中央執政不利的原因之外,我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出在泛綠的論述,完全無法打進泛藍,甚至在今年已經完全失去了中間選民的支持,而只剩下同溫層的支持。然而這個問題,是泛綠在同溫層內根本感受不到的事實。
深綠跟急獨派最擅長的選舉操作,就是立一個假想敵,並且建立打倒假想敵的原因,然後以仇恨跟敵對的語言做發動,並訴求如果不站在一起的人就是政治不正確者;利用群體的同儕效應,來讓泛綠同盟逐漸影響同溫層向外擴張。這個戰術在過去國民黨黑金時期的時候十分有效,民進黨確實靠著這樣的戰術,逐漸拉到不少對黑金政權厭惡的民眾。可是這個對國民黨黑金政權、殺人政權的印象跟描述,已經逐漸隨著兩個點而淡化。
第一個點就是台灣的民主化與民進黨兩次輪替上台執政;第二個點就是民進黨屢屢爆出弊案,讓許多中間選民跟泛藍有了不信任民進黨政權的原因。泛綠一定無法想像,阿扁的貪汙在泛藍族群當中,有多深化民進黨的貪腐印象。現在民進黨屢爆慶富案、大創案、台鐵等,這些案子在泛藍族群中,早已深深抵銷對國民黨黑金政權的描述。
泛綠有一個最大的麻煩點,就是深綠跟急獨派的音量發聲非常大;再加上深綠、急獨派也確實掌握了很多政治上的主動,比如白綠分手。大家會發現,泛綠同盟裡面主張走中間路線的聲音其實是勢單力薄,而深綠急獨派的音量卻是又大又廣,這讓許多泛藍同盟跟中間選民感受到一件事情:民進黨是深綠急獨派當家作主。或者深藍或泛藍也會簡化認為:深綠急獨派就代表了民進黨,所謂的淺綠已經不在民進黨中了、在柯文哲的白色裡面。
換句話說,白綠分手所造成對民進黨最大的衝擊,是印象上民進黨沒有辦法讓大家覺得民進黨有走中間路線的能量。獨立建國、深化台獨、激發仇恨對立、檢討台灣價值等等種種,這些能被貼上對立的標籤,已經在泛藍同盟中固定下來,想擺脫也擺脫不掉了。
所以你們會發現,哪怕是什麼泛綠粉專在述說那些泛藍不正當的想法時,這些傳播力量傳達不到泛藍同盟中;他們看到也只是笑一笑,就當你網路新聞、網路笑話看一看。你講什麼中天新聞雙重標準怎樣怎樣,這些都沒用,因為雙重標準最大的就是民進黨。而泛藍同盟裡面只要不斷的告訴大家,民進黨就是那一個最大的雙重標準的標的。
再來,民進黨只要不處理慶富案,不管你要怎樣講國民黨是黑金復辟,都無法打入泛藍同盟,因為他根本就覺得你民進黨黑金政權。當然,他也了解國民黨是黑金政權;但他要換上國民黨,就是因為你做不好。這個是無論你想怎樣論述,都是無法扭轉泛藍同盟的整群大觀感。所以民進黨無論做什麼小改變、小花招,都沒辦法讓他起死回生,除非他願意在根本性上處理這些弊案;不處理,別說泛藍同盟就當你是黑金政權,更還有一堆泛綠也這麼看待你。
台灣的幾次輪替,對選民而言有如破解了民進黨深綠的台獨論述,就讓許多中間選民跟泛藍都不認為民進黨的台獨論述有正當性。當然這是角度的觀察切入點不同。但是如果泛綠永遠都無法正視這個事實的話,你會發現:你講的話,都只能在你的同溫層中流傳,只能讓同溫層點頭;但比人頭、比人數,會輸就是會輸,這就是政治現實。
民進黨如果想要力挽狂瀾,就該認清楚你的政治現實:你知道你的整體形象已經讓泛藍認為你完全沒有泛綠淺綠了嗎?你知道泛藍深藍覺得民進黨就是台獨、就是急獨、就是深綠這些人在把持、在決定嗎?
當整個民進黨甚至整個泛綠都套上這一層色彩,你說你是中間路線的維持現狀,那已經是一個天大的謊言了,中間選民在2020年一定會用選票強力來回應你。當你用仇恨發動去追殺白色力量時,藍色同樣冷眼看待你,他會深深認為你狡兔死、走狗烹,對你泛綠的評價是堅決不可信:民進黨說的謊言都不能相信,政見都是騙子,因為柯文哲是這樣的下場;那我們如果泛藍還傻到相信你,那我們不是天下最笨的傻子嗎?
白綠分手對泛藍來講,某方面象徵了對民進黨的信任感,信任感一崩潰,那是講什麼都當你謊言了。我相信,這個切入點也是泛綠同盟所看不見的。
所以,我認為,民進黨最該擔心的並不是掉了2020年的政權;而是如果這樣的標籤完全的套上去,以後民進黨的任何論述,只怕都難以再跨過半數、或獲得大多數民眾信任。民進黨該擔心的絕對不是眼前的2020大選,而是那一個永久、跳進哪條河都洗不清的形象。

蔡英文政府閹割了台灣人的公投權
2019-06-22 民報 施正鋒

民進黨政府為了一己之私,在立法院臨時會的第一天強行修改『公投法』,硬生生將公投與大選脫鉤;未來,公投投票率將大為降低、成本絕對大為提高,透過程序來剝奪人民的公投權,不只壓抑老百姓的民主參與,更閹割了住民的自決權、也就是捍衛台灣主權的最後一道防線。回想民進黨在2017年高唱「人民作主、還權於民」入雲,2019年卻是荒謬地「人民坐囚、還民於籠」。
公投是直接民主的實踐,用來彌補代議式民主的缺憾,特別是政治人物沆瀣一氣之際。公投也是展現自決權的最佳利器,而自決權更是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第一條,是人權之母。民進黨倡議「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現在卻刻意壓制。
『公投法』是由立委蔡同榮所催生、在2003年通過,當時因為朝小野大、門檻過高,被譏為「鳥籠公投」。終究,民進黨棄守國旗、國歌、國號、領土變更及國家主權,蔡同榮感嘆:「人家現在要讓你投票,現在鳥籠門打開了,你又不飛出去。」民進黨政府捲土重來、全面執政,在2017年底修法降低門檻、投票年齡,卻刻意排除修憲、及領土變更議題,實質上是限縮為狗籠。
民主國家公投通常合併選舉,主要是避免勞民傷財;所謂降低選務負擔的說法,完全是掩飾政府的行政無能。再來,就政治哲學的民主參與來看,公投綁大選才可以提高投票率,正當性才夠;或曰混淆選人與政策,那是低估選民的智慧。政客則往往有選舉戰術考量,大選綁公投可能盤算衝動員選票;相對地,缺乏自信、政績不佳者擔心選民藉機表達抗議,當然要想盡辦法讓大選與公投脫鉤。
盱衡各國的作法,一般公投的時機是成案後看6-12個月內是否有選舉(歐洲議會、大選、區域或是地方選舉),否則就依照法定時程單獨舉辦。瑞士人喜歡直接民主、大事小事都要公投,除了剛好有選舉,一年四季有公投日;紐西蘭最體貼選民,除了大選綁在一起,其他通訊投票。『公投法』原本規定公投「得」與大選同日,後修為「應」;現在變本加厲,限定只能在非選舉年的八月。
主導修法的民進黨立委李俊俋表示,修法是對歷史負責、接地氣。他說:瑞士是世界上最常公投的國家,一年有4次公投,公投案已排到2037年,但規定不跟大選綁在一起。其他如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丹麥、瑞典、奧地利、希臘、加拿大等,都是公投與選舉分開。原本丹麥是合併選舉,調整之後也分開舉行。
瑞士之所以不把全國性公投跟大選綁在一起,是因為國民院選舉採取比例代表制,獨特的投票方式及換算公式相當複雜,擔心會拖累公投的計票;換句話說,公投還是會與不同層級的選舉綁在一起。加拿大則是特例,應該是牽涉憲改及魁北克議題,希望能分開好好公投。至於英國及法國,基本上是公投綁選舉;先前歐洲議會選舉,政府也有公投之議。所謂「都是公投與選舉分開」是混淆視聽。
在2019年6月17日,民進黨以「強化國安、護主權」為由剝奪台灣人表達自決的權利,歷史會記得這一天。除了昧著良心的民進黨,令人心寒的是裝聾作啞的台派、自我閹割的台獨,更不用說作為幫兇的學者。在此羞愧宣布退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以及台灣教授協會。

「民選皇帝」的姿態與心態
2020-07-09 自由廣場 金恆煒

台灣的憲政怪獸棲息在總統府,說白一點,就是總統蔡英文啦。
蔡總統成為民主憲政怪獸,一方面拜憲政體制之賜。九七年李登輝主導修憲,澄社即斷言會造就「民選皇帝」,果然具體呈現在蔡英文身上。另一方面,蔡英文掌握行政院,加上身兼民進黨主席,挾過半的國會席次得以操控立法院;現在透過前大法官許玉秀大爆內幕的文章,原來大法官也在她的呼來喝去之列,且當眾「喝斥」如對下屬!現在終於體會到漢高祖劉邦志得意滿的那句千古名言:「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蔡英文以君臨天下之姿,獨斷乾坤,大法官隨傳隨到,如跑腿般使喚;那麼把民間司改團體呼求的「陪審團」當垃圾丟棄,採用換湯不換藥的所謂「國民法官」,有什麼奇怪呢?許大法官劍尖所指在蔡英文悍然拒絕司改進步版本的「陪審制」,採用維持黨國遺緒的所謂「國民法官」。「喝斥」大法官又怎樣?不過是大總統姿態與心態的外顯罷了。
總統府發言人指稱,許玉秀不在現場,所說「喝斥」、「責罵」都是子虛烏有。然而在場的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除表示蔡總統「有上火」、「有生氣」、「口氣真的不好」外,還爆料說,「當天下大雨,呂太郎還是來了」;言下之意是皇上召見,大法官不敢不到。另位在場的王薇君則說,「喝斥」一詞或許不妥,但蔡確有「訓誡」。另位司改會主任蕭逸民則證實是「嚴厲地質問」。「口氣不好」也好、「訓誡」也好、「嚴厲地質問」也好,與「喝斥」有差很大嗎?許大法官並沒有扭曲蔡大總統頤指氣使大法官的事實。
其實這不是重點,重點在蔡英文有沒有踐踏「權力分立的原則」?府方的辯稱是呂太郎在任命大法官前是總統府秘書長,所以請他到府說明云云。問題是,呂太郎是現任大法官,不能因為過去是總統部屬就可以無視大法官在憲政體制上的崇高地位,更不容總統當成隨時使喚的差役。大法官的尊榮在職位,不在誰何。像呂太郎這樣,貴為大法官還是聽命唯謹、奉詔辦事,獨立釋憲可能嗎?
「喝斥」事件最可怕的是,蔡英文凌駕在憲政體制之上,民進黨屈從一人之下。為了貫徹蔡英文「國民法官」的意志,民進黨推出民調,「參審制」支持度竟然高達七成八;目的當然是為現實政治服務,證明「陪審制」沒人支持,證明小英「天縱英明」。然而,即使司法院自己做過的民調都顯示不信任司法的高達五成六,坊間民調更高很多。在這樣基礎上做「參審制」民調,有公信力嗎?難道民進黨已自甘墮落到塵土之下?
這話怎講?「陪審制」是民進黨為追求司法正義,列在黨綱之上;如果陪審制因為人民不接受就棄之如敝屣,那不就表示民進黨自己掌嘴,證明當年是胡搞亂搞?再舉一例。民進黨有台獨黨綱,如果當時做民調,支持度一定是小小小;為什麼拿著這面大旗,勇往直前到全面執政?民進黨的所有核心價值,是不是全屬騙選票的美麗口號?
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傲慢。民進黨一旦拿到了權力,所有編織的普世價值可以全不認帳,憲政怪獸遂在理想的灰燼中為所欲為;「厲害了,我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