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王顥中
上週六(12/17)總統選舉電視辯論的會後記者會中,總統馬英九表示原住民族基本法「有些無法落實」,引起原民團體的不滿。昨日(12/19)「2012年大選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召開記者會,要求馬英九為其失言道歉,並說清楚原基法究竟哪幾條無法落實。
17日第二次的總統大選電視辯論,開放環保、勞工、婦女、居住權等12個公民團體向三組候選人提問,然而,其中原民團體卻被排除在外。會後記者會上,原住民族電視台記者向馬英九提問,馬過去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承諾「原住民族自治區」,但國民黨提出的《原住民族自治法》修正草案版本卻堅持「自治區財政權」及「自然資源使用」等權利的限縮,最後立院協商未果而導致本會期無法通過,該記者質疑馬的承諾是否已經跳票。馬英九回應時表示,民進黨時期制定的原住民基本法,有些根本無法落實,相較之下,自治法較有討論空間,未能三讀是因為民進黨無法接受部分條文。
2005年通過的原住民族基本法,是原住民基本權利的總綱,除了承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權利外,對於核廢料存放場址的選定、原住民土地上的開發計畫,也規定必須取得原住民族的同意。近年部落權利受到侵害時,在相關子法闕之弗如的情況下,原基法幾乎是部落或原民團體唯一能援引的法源保障。
原住民部落行動聯盟秘書長歐蜜‧偉浪坦言,原基法執行確實需要時間,去克服困難,但是他強調,尚未解決困難和徹底否定原基法,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歐蜜‧偉浪表示,如果馬英九認為原基法真的有問題可以提出修改意見,「但是以總統身分否定法律,是非常不適的。」他要求馬英九三天內回應、道歉,否則將發起倒馬行動。
1974年原能會選定蘭嶼為核廢料儲存場後,直到2002年為止,已經堆放超過9萬桶的核廢料,日前,台電委託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的監測報告中更指出,蘭嶼核廢料已出現外洩的狀況。(相關報導)達悟族的蘭嶼居民希婻‧瑪飛洑質疑,馬英九否定原基法的說詞,是否想藉此規避蘭嶼核廢料的處理責任?「如果不是,就請遵守原基法第31條:政府不得違反原住民族意願,在原住民族地區內存放有害物質!」她氣憤表示。
當日被推派入場提問卻遭阻擋的平地原住民立委候選人馬躍‧比吼直指,馬英九以認養原住民小孩而自傲,「然而總統應該解決的,是為什麼這麼多孩童需要被認養?」他強調,如果馬英九真喜歡認養,「就認養22個原基法的相關子法吧!」因為這些理應在原基法通過後3年完成制訂與修正的相關子法,至今只完成《原住民智慧創作保護條例》以及《自然資源共同管理辦法》的制定。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拔尚表示,原基法的立法精神是以尊嚴平等的發展機會,取代恩給救助的殖民政策,奠定原住民與台灣夥伴關係的基礎。拔尚強調,目前自治法的法源,就是原住民族基本法,「沒有原基法,如何談原民自治?」並且質問道「請問馬總統《原住民族基本法》哪一條不能做?」
回應
Re: 原基法無法落實? 原民要馬英九踹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1122000569.html
「馬吳競選總部昨天解釋,當時係馬英九口誤,將「原住民自治法」誤說成「原住民基本法」,造成原住民誤解,總部代馬英九致意,未來馬英九也將親向原民團體說明。 」
這根本不是口誤,這是硬凹。馬說「在民進黨的時代,訂定了一個原住民基本法,可是你去看看他的內容會發現,很多是沒有辦法實踐的。這是因為我提出了一個原住民自治法,相對來講還有討論的空間。」明明拿基本法跟自治法比較,哪們子說是自治法沒辦法實踐? http://youtu.be/rV4_aV6fobo 從13:18開始,說得很清楚呀!
總統向原民道歉滿周年 學者檢視八承諾
總統向原民道歉滿周年 學者檢視八承諾
2017-08-01 聯合晚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今天是原住民族日,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也滿一周年。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表示,檢視當初蔡總統的八項承諾,原轉會確實成立,也公告傳領劃設辦法,「蔡總統做到了,但一不小心也可能做壞了」;明明可以創造一個歷史定位、為台灣族群平等往前跨一步,但這一步似乎讓原民社會「無感」。
陳張培倫說,蔡總統把原轉會當成任務型編組,不走法治化路線;而原轉會的「人治」色彩太重,運作模式沒有明確法源依據,蔡總統卸任後,「下一任總統還會蕭規曹隨嗎?」
陳張培倫提醒蔡總統,「原住民族過去400年來遭受的殖民傷害,不可能在4年、8年處理完畢,這可能是10年、20年長期的大工程」;為了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長久之計,蔡總統應該「好人做到底」,給原轉會一個明確的法源基礎。
「不當黨產條例過了,原住民族轉型條例還躺在那裡。」陳張培倫說,蔡總統若真為原住民好,應把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比照「處理不當黨產」的模式,設一個條例和組織專門處理。
長期參與原住民族事務的淡江大學教授包正豪表示,去年8月1日後,蔡政府開始推託所有對原住民族權利保障的承諾,「我們怎麼能夠相信一個輕信寡諾的政府呢?」
包正豪說,原住民權利問題一直都不是藍綠問題,而是族群利益衝突;民進黨政府再次證明,所有道歉都是政治姿態,不過想搏個「進步」名聲。
包正豪說,一年過去,蔡英文的承諾沒有一樣完成,民進黨真的還期望能夠獲得原住民的支持嗎?還是把原住民當成隨時拋棄的棋子?
政府向原民道歉一週年 族人細數現況痛批:毫無改變
政府向原民道歉一週年 族人細數現況痛批:毫無改變
2017-08-02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文/公庫記者許詩愷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在去年8月1日以政府層級公開向原住民族過去數世紀遭欺壓的歷史致歉,昨(1)日正好屆滿一週年。而原住民族委員會為此舉辦「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報告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進度。不滿相關政策的民間團體前來圍堵出席活動的蔡英文,希望她遵守諾言並修改《傳統領域劃設辦法》;但約三十人被多層警力阻擋在會場外,只得對著台大國際會議中心呼喊「總統道歉,沒有改變」,下午則前往凱道再度重申訴求。
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小教室表示,傳統領域是過去部落集體生活、共治的範圍,雖然如今被政府劃分為公有或私有地,實際上仍和現代「財產權」概念不同,必須用原住民族的角度看待。導演馬躍·比吼(Mayaw Biho)指出,《原基法》第21條規定,政商開發前需先向當地住民諮商,討論通過後才能動工;今年二月公布的劃設辦法卻未納入政府定義的「族人私有地」,破壞了傳統領域的完整性,若私有地不受「諮商同意權」保護,恐讓山海面臨更多破壞。他希望退回現行版本,在正式立法前進行修改,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也應對此下台負責。
上午會議期間,原轉小教室等團體被阻擋在會場外,只能用手機觀看直播,最後步行返回在總統府周邊露宿160天的基地。去年蔡英文道歉前,原民團體也曾發起「為歷史正義而走」行動。徒步一個月前往凱道抗議的阿美族瑞祥部落青年林高捷(Musi)說,財團正在他的故鄉興建溫泉,施工廢土都被棄置到劃設辦法所謂的族人私有地上,「如果現在的劃設辦法通過了,那我的部落是不是要繼續被隨意開發?」
針對民間訴求,夷將在過去五個月內不斷強調,相關法案已在立院來回數年,如今有機會先通過「劃設辦法」已是一大進步;但《原基法》的諮商同意權僅包含「公有地」,保障「私有地」部份則會納入未來《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的立法。而夷將也表示,立法過程必須循序漸進,更要兼顧族群和諧。
不滿官方說詞的原住民轉型正義同盟,去年在8月1日總統道歉後靜坐凱道抗議,迫使蔡英文步出總統府,與在就職典禮中獻唱的知名音樂人巴奈·庫穗(Panai Kusui)對談。當時蔡承諾,若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尚有不足之處,政府會持續補足。
目前族人與支持者們已露宿近半年,卻未獲政府正面回應;警方更以影響交通動線為由,於今年6月2日的暴雨中拆除帳篷。7月24日原民會舉辦活動時,在場外和員警發生衝突的抗爭者們也遭民進黨立委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批評「進入體制內的運動才是真正的原住民運動,凱道上的團體有得到部落認同嗎」,引發激烈論戰。
蔡英文在昨日的會議致詞時表示,去年道歉承諾時的八項重點皆有初步成果:除了傳統領域之外,還包含設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調查蘭嶼核廢料、還原平埔族群的身份和權利等。
原民會進一步解釋:今年起原住民族語言正式成為國家語言,召開《原基法》推動會議的次數也遠高於過往,並陸續發布了《動保法》、《漁業法》和《森林法》相關解釋令。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則補充,將以最快速度送交立法院審議《原住民身分法》。
對於相關進程,馬躍認同部份內容,但也再次強調方向需調整、《傳統領域法》應修正,「轉型正義不是每年辦紀念會唱歌跳舞」。他認為,總統府的「原轉委員會」缺乏調查權,導致許多開發案和歷史爭議難以被挖掘;應該效法「黨產委員會」的架構,由行政院主管並賦予其實權。
「漢人不知道總統為何道歉,政府也沒問過族人是否同意,這樣叫做和解嗎?」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施正鋒對此說明,必須先調查原住民族受壓迫的歷史,釐清真相,再逐步追究責任,討論如何彌補,最後詢問族人是否願意原諒;若不被接受,就要把這段過程再做得更完善,甚至讓一般大眾理解,才是實踐轉型正義。
下午各團體重返凱道施放狼煙,細數蔡英文道歉一週年後的現況。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執行長Kaisanan Ahuan便批評,「行政院提出的身份法修改,根本不是多數人的意見」。他說明,修法會在原本的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之外,新增一條「平埔原住民」;但憲法僅保障前兩者的參政權,其它法條也必須為此逐一修改,延後族人們受保障的時間,此作法根本是迫使平埔族成為次等原住民。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蕭竹均表示,雖然官方宣稱要守護族語,國高中校園卻缺乏必修課程,更未深入教授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他甚至遇過部落孩童不願說族語,抱怨「族名不好聽、其他同學都聽不懂」。讓蕭竹均質疑,昨日原民會大肆宣揚的成果非常膚淺。
去年蔡英文承諾調查在蘭嶼掩埋核廢料的決策過程。根據原民會簡報,目前進度只釐清當初下令者為已逝行政院長蔣經國、孫運璿,而蘭嶼居民在事前並不知情。但今年台電仍持續運送核廢料至蘭嶼,引發當地達悟族人憤怒,在全島豎起反核旗抗議。昨日巴奈便在凱道替蘭嶼居民宣讀訴求,他們痛批政府的處理程序「缺乏誠意、以拖待變」,反對台電繼續使用蓋在達悟族傳統領域上的核廢料貯存場,並宣告「在核廢遷出前,我們拒絕接受政府道歉」。
日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原轉會執行秘書姚人多在接受原民台節目訪問時回應「在歷次大大小小的會議裡面,我沒有對不起原住民過」,強調改革不是為了選票,也能理解民間團體的反彈。島國前進發起人林飛帆,則對姚人多以及谷辣斯和夷將等官員的發言表示遺憾。林飛帆說,抗爭者知道改革需要時間,但改革更需要溝通誠意,他依然尊重姚人多,只是不懂:進入體制的前夥伴們,為何變得寬以待己、嚴格處理社會運動?
看完小英最新貼文 他挖出6年這段嗆馬語錄一比驚呆:還有臉?
看完小英最新貼文 他挖出6年這段嗆馬語錄一比驚呆:還有臉?
2022-12-22 中時新聞網 謝雅柔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總統蔡英文昨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執政的人看的是各項數字所表現出來的國家整體表現及實力,「但數字背後的虛實,與人民實際感受有落差」,引發許多討論。對此,粉絲專頁「政客爽」提及2016年蔡英文曾嗆前總統馬英九「顯然只想從成千上萬的數字中,找出對他有利的數字」一事,砲轟蔡英文。
2016年,蔡英文曾針對當時馬英九總統的文告內容批評,認為馬英九顯然只想從成千上萬的數字中找出對他有利的數字。蔡英文當時強調,馬英九的文告讓她提醒自己「絕對不要做數字總統」,數字只是施政者的參考,不是政治追求的目標。蔡英文說,「如果只是看見數字,沒有看見人民的感受,那只想用數字矇混遮掩,反而忽略人民真實的感受,那樣的政府,就會是令人失望的政府」。
粉絲專頁「政客爽」諷刺表示,2016年蔡英文嗆,馬英九只想從成千上萬的數字中,找出對他有利的數字。2022年的現在,蔡英文跟蘇貞昌從上至下,天天都在報數字,天天都在找對自己有利的數字。蔡英文2016年說,如果只看見數字,沒有看見人民的感受,那只想用數字矇混遮掩,反而忽略人民真實的感受,那樣的政府,就會是令人失望的政府。未料,蔡英文昨在臉書坦言,執政「數字跟人民實際感受有落差」。
該粉專痛批,蔡英文承認其執政就是忽略人民的感受,就是失望的政府,「請問當年狂嗆馬政府的民進黨們,你們下次大選還有什麼臉、有什麼資格要台灣人投票給民進黨?蔡英文都承認沒做到當年承諾的事情」。
何景榮:民進黨喜歡的是沒有聲音
何景榮:民進黨喜歡的是沒有聲音、可以拿來當樣板的新住民或原住民。就算有為禍人間的酒駕前科,只要聽話,照樣能升官!像我這麼多意見、比呂秀蓮還吵的新住民,民進黨當然不喜歡!
----------
蔡英文開國安會議 學者爆內幕「好無聊快睡著了」:一開口全場愣住
2022-12-22 中時新聞網 祝潤霖
淡江大學助理教授何景榮是東南亞裔台灣新住民第二代,他22日在臉書分享過去以新住民身分到總統府會見總統蔡英文的情況。何景榮提到,當時蔡英文姍姍來遲,坐下後的第一句話竟然說:「唉!剛才開國安會議,我都快睡著了...他們講話好無聊!」何景榮強調,後來他才知道,民進黨喜歡的是沒有聲音、可以拿來當樣板的新住民或原住民。像他這麼多意見、比前副總統呂秀蓮還吵的新住民,民進黨當然不喜歡。
「2017年12月8日上午,我又被叫進總統府。」何景榮吐嘈,美其名是總統要關懷新住民、諮詢新南向政策;實際上就是進府內吃吃喝喝、拍拍照,營造民進黨政府關心新住民、推動新南向的假象而已。「後來我才知道:民進黨喜歡的是沒有聲音、可以拿來當樣板的新住民或原住民。」就算有為禍人間的酒駕前科,只要聽話,照樣能升官!像我這麼多意見、比呂秀蓮還吵的新住民,民進黨當然不喜歡!
何景榮回憶,他們等了很久,蔡英文總統才姍姍來遲...她坐下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唉!剛才開國安會議,我都快睡著了...他們講話好無聊!」大家聽到,都愣住了!「堂堂一國之君,怎麼會在公開場合,這樣批評黨政高層呢?」他心裡這樣想的同時,也望向左前方的鶴鳴(林鶴明);他平時像彌勒佛一樣的肥厚笑臉,此時卻露出木然的鐵青之色...「以後不能再讓她說實話!讀稿機一定要隨侍在側,逼她照稿唸!」何景榮猜,林鶴明當時心裡是這樣想的。
何景榮還提到,小英總統對他說:「每次開會開到快睡著,我就好想喝一杯你們印尼的咖啡喔...」(咦?不是愛台灣?怎麼不說「愛喝古坑咖啡」?幹嘛偷蹭我的祖國?)接著她又說:「你們印尼有一道菜,叫Asam,我以前唸博士班的馬來西亞同學請我吃過。不知道今天有沒有這道菜?」他心想:「報告總統:Asam這個印尼字的意思,就只是『酸』而已,並不是菜名。」當時他想的是:「蔡總統是一位連Thailand的國名都會拼錯的博士,傻得可愛,難怪會被這位馬來同學騙!」
接下來,在大家等待食物烹飪的過程裡,何景榮的老毛病又犯了,開始跟蔡總統論述新南向政策實踐成功的方法,包括善用當地留台校友會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並把握東南亞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崛起的機會...只見蔡總統不發一語、默默點頭,「嗯...嗯...」,然後眼角餘光不斷飄到鶴鳴那邊...何當時心想,總統氣度真大,不但讓他暢所欲言,還一直想聽其他幕僚的意見...(後來我才覺得,1.5博好像根本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一直偷瞄幕僚,可能是想說:「護駕!護駕!我的讀稿機呢?」)全文酸度爆表。
民進黨《公元兩千年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白皮書》認為
民進黨《公元兩千年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白皮書》認為,應從原住民族宗主權的確認著手,進一步擴大接合到台灣宗主權的確認,「回向原住民族攜手認同台灣宗主權,是唯一國家定位確立的路徑,也是與中國結的糾葛可以區隔的條件和機會」。它認為,由此可以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重建台灣主權獨立的法理基礎。然本文則認為,此一理論主張十分淺薄幼稚,而且欠缺現代國際法知識。
宗主權概念的曲解與誤用,不啻暴露了民進黨在台獨理論發展上自縛手腳的困局:它太過急切於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因而不自覺地把原住民族當作台獨的人質,使他們捲入漢民族國家的統獨論爭當中,結果反而喪失了對於原住民族真實生存處境的真心關懷。更有甚者,這又顯示了民進黨在理論與政策整合上的退步。《白皮書》成為食古不化的學者的作文比賽,政治人物毫無將《政策白皮書》視作政治契約要約的觀念。兩套人馬各行其是、各說各話,結果是:相信《政策白皮書》那一套說法的,成了政治白痴。《原住民政策白皮書》,也就成了民進黨愚弄台灣原住民族的證據。
----------
台灣有宗主權問題?─民進黨原住民族政策的理論缺失
2000-02-20 台灣法律網 曾建元/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
原住民族在台灣社會結構性弱勢的改善,必需從政治地位的提升著手。唯有讓他們獲得與國家和漢民族從事政治議價的實力,他們才能掌握正確的方向,來解決其需求、改善其處境。
提升原住民族政治地位的根本之道,在於承認其少數民族地位。1993年,聯合國國際原住民年《原住民權利宣言草案》,突出地強調了原住民族人權問題的特殊性。
台灣原住民族由於民族意識啟蒙較晚、進入近代化國家體制為時較晚,其政治地位未能在《中華民國憲法》本文架構內獲得承認。儘管在1990年以後的《增修條文》內,原住民族得到了正名、選舉區保留、以及優惠待遇原則的保障。但是,由於政治地位沒有得到突破性的改進,原住民族政策始終無法徹底落實。執政的國民黨國家政權與他們之間的侍從、恩庇式關係,依舊籠罩在他們的山海上空。
1997年第4次修憲,原住民族爭取到《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增訂原住民族保障條款,該條第11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第12項規定:「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並促其發展」。這是原住民族地位在《憲法》上的突破,也是原住民族在台灣歷史上的光榮時刻。
然而,相配套的政治制度設計,如協和民主、民族自治等,則仍未完成;有待此次總統大選,檢驗各陣營的誠意。國民黨對此付之闕如。新台灣人服務團隊和民主進步黨則皆大致上實質延續了台灣民間制憲運動中有關原住民族條款的主張;而前者《跨世紀國家政策綱領:原住民族政策綱領》的內容,更可見到阿美族立法委員蔡中涵主持之《跨世紀原住民政策白皮書》的深刻影響的痕跡。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原住民族議題上一向居於領先地位的民進黨,此次卻在其原住民族政策理論體系的建構中,出現了嚴重的缺失:它居然以「宗主權」的概念界定台灣和原住民族的政治地位。民進黨《公元兩千年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白皮書》認為,應從原住民族宗主權的確認著手,進一步擴大接合到台灣宗主權的確認,「回向原住民族攜手認同台灣宗主權,是唯一國家定位確立的路徑,也是與中國結的糾葛可以區隔的條件和機會」。它認為,由此可以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重建台灣主權獨立的法理基礎。然本文則認為,此一理論主張十分淺薄幼稚,而且欠缺現代國際法知識。
按:宗主權在國際法上,指的是宗主國對於藩屬或附庸國的國際監護權。宗主權行使的對象,乃為非完全主權國家,就像民國以前中國和亞洲各藩屬的關係,也像英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以前與各自治領的關係。而且,宗主權還是個染有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色彩的字眼;因為,這種國際監護權的取得,往往是非自願性的,而且經常成為主權取得的過渡性作法,比如19世紀日本之取得朝鮮、法國之取得安南。在民族自決的觀念興起後,世界上就再沒有附庸國了,而宗主權的概念再也無從附麗。
把19世紀的陳舊概念套用在21世紀的台灣,真令人有時空錯置之感。談宗主權,則首先要判定其行使的對象和權力歸屬。原住民族的宗主權,若指原住民族是宗主權歸屬於中華民國的附庸國,則與現實不符。而從《白皮書》內容來看,也看不出民進黨是否主張台灣原住民族自行建立非完全主權國家。縱使如此,把原住民族從國家統治範圍中區隔開來,就像南非當年設立的黑人家邦一樣,更自揭著國家對原住民的內部殖民心態,是一種隔離的不平等,完全欠缺對於多元民主與民族平等價值的尊重。至於台灣宗主權概念,則更等而下之了。若以此指涉台灣的國家主權,無疑是國家定位的自我矮化,自甘為附庸國,自失台灣的主體性。再者,《白皮書》又認為,宗主權的接納與確認,是「新台灣人」主張內涵的發展基礎;但該黨內部對於新台灣人概念又時有雜音。如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即於2月10日對媒體表示,她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新台灣人;提出新台灣人的主張,其實是有省籍情結的。把「有省籍情結」的「新台灣人」概念再套用在原住民族身上,這豈不是告訴大家「民進黨對於原住民族是有族群情結的」?這不是自我矛盾嗎?
宗主權概念的曲解與誤用,不啻暴露了民進黨在台獨理論發展上自縛手腳的困局:它太過急切於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因而不自覺地把原住民族當作台獨的人質,使他們捲入漢民族國家的統獨論爭當中,結果反而喪失了對於原住民族真實生存處境的真心關懷。更有甚者,這又顯示了民進黨在理論與政策整合上的退步。《白皮書》成為食古不化的學者的作文比賽,政治人物毫無將《政策白皮書》視作政治契約要約的觀念。兩套人馬各行其是、各說各話,結果是:相信《政策白皮書》那一套說法的,成了政治白痴。《原住民政策白皮書》,也就成了民進黨愚弄台灣原住民族的證據。
原住民族政策理論建構的正本清源之道在於:追隨國際人權發展趨勢,把原住民族問題回歸到集體人權問題,承認各個原住民族的少數民族及權利主體地位,再依此檢討《憲法》的制度設計,賦予各原住民族在中央民意機關中的保障議席、設立擁有少數否決權的原住民族議會或立法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並依各民族傳統生活區域重新檢討原鄉行政區劃、重建原住民族的自治體制。如是,原住民族的各項優惠保障,方能透過其自身的監督,達到真正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