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角新聞 EP40|烏俄戰爭週年前夕 普立茲獎記者驚爆北溪管線美軍炸的

2023/02/23

就在烏俄戰爭即將邁入一週年的前夕
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投下震撼彈!
揭露去年九月北溪天然氣管線的爆炸事件 💣
是由美國 🇺🇸 總統拜登直接下令炸毀的

報導出爐後
白宮 🏛 方面當然全面否認
西方主流媒體也普遍冷處理
倒是俄國 🇷🇺 彷彿「撿到槍」
順勢要求好好調查

這集節目
聊聊美國跟俄國在天然氣供應市場上的角力
以及西摩・赫什這次的調查
為什麼不是在權威媒體刊登
而是在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發佈

【收聽位置】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 Google Podcast
🎧 Firstory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 

回應

法知名學者:烏俄戰爭將導致美失去全球金融控制力
2023-01-14 中時新聞網 張威翔

法國知名學者托德(Emmanuel Todd)在接受該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採訪時談到,烏俄戰爭攸關美國的未來,一旦友好的歐洲經濟體變得疲憊不堪,屆時美國將面臨失去對世界金融控制的風險,戰爭轉向消耗戰,更是在比拚天然資源和工業能量。此外,西方媒體常傳「俄羅斯被孤立」,現實卻很骨感,多達75%的國家並不追隨西方的論調。
據俄羅斯《塔斯社》(TASS)13日報導,托德回顧了芝加哥大學的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教授所提供的一份分析。米爾斯海默認為,對於俄羅斯來說,烏俄戰爭是攸關俄國「存亡」的事情。而對美國來說,這只是其他國家之間的另一場遊戲,誰的勝利或失敗對美國來說並不重要。
但這種分析是不夠的。托德認為,美國總統拜登現在必須要抓緊時間。美國是脆弱的,而俄羅斯經濟的抵抗力正在把美帝國主義體系推向深淵。托德說:「沒有人預料到俄羅斯經濟能夠抵御北約的經濟力量。」
他確信,美國正處於長期衰退階段,在其世界影響力逐漸走弱的背景下,它決定在其二戰後獲得的「保護國」——歐洲和日本——施加更大的影響力。這位專家指出,在這種背景下,歐洲經濟的崩潰對美國本身來說充滿了巨大的風險。
「如果俄羅斯經濟對制裁進行長期抵抗,並設法使歐洲經濟失血,並在中國的支持下設法生存,美國對世界的貨幣控制將崩潰。隨之而來的,將會是美國為其巨大的貿易赤字提供資金的能力幾乎為零。這場戰爭已經成為美國存亡問題。它不能在俄羅斯之前退出衝突。他們不能放手。」
托德說:「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現在處於一場無休止的戰爭中,處於一場必然導致一方或另一方崩潰的對峙中。」
這位專家說,烏俄戰爭「導致了實體經濟,可以衡量國家的實際財富和它們的生產能力。」他特別指出,在2014年西方首次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後,俄羅斯的小麥產量增加了2倍,以及俄羅斯在建設核電站方面的領先地位,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
衝突的結果「將取決於這2方系統,他們生產武器的能力」,托德認為。戰爭趨勢走向消耗戰,降低了美國其先進軍事技術的影響力。消耗戰將技術人員、原物料、天然資源和工業潛力的可用性推到了舞台上。
在這一點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開始產生問題:「我們已經把這麼多工業從我們的領土外移了出去,我們現在不知道我們的軍工廠是否能夠保持理想的生產速度。」
除了天然資源和工業資源之外,這位專家還指出了人力資源和教育的巨大作用。他指出,美國在人口方面比俄羅斯有2倍多的優勢,但他建議讀者記住:在美國只有7%的學生掌握工程專業,而在俄羅斯有大約25%的學生,這最終使得俄羅斯更具競爭優勢。「美國正在用外國學生,主要是印度人,甚至在更大程度上是中國人,來填補這一空白。不過這種替代人力資源並不可靠,而且已經在減少了。」
托德還敦促,不要忘記「意識形態和文化力量的平衡」。他回顧說,在蘇聯時代,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被當作軟實力來使用,在中國贏得了一些正面效果,在印度和歐洲也有部分讚譽。然而,對於穆斯林世界來說,由於蘇聯官方無神論,這種意識形態並不具有吸引力。托德還認為,俄羅斯今天再次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大國,不僅是反殖民主義,而且是父系和與傳統習俗有關的保守主義,可以吸引更大的支持。
「西方報紙悲哀地搞笑,他們一直在說「俄羅斯被孤立了,俄羅斯被孤立了」。「但當你看一看聯合國的投票情況,就會發現世界上75%的人不追隨西方。在這種時刻,西方顯得非常渺小。」
托德說:「目前的衝突,我們的媒體傾向於描述為政治價值的衝突,在更深層次上是人類價值的衝突。正是這種認識和深度的缺乏,使對抗變得危險。」
「現實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了。很明顯,這場衝突最初是一場有限的領土戰爭(烏俄戰爭),現在已經演變成以整個西方國家為一方,中國、俄羅斯為另一方的全球經濟對抗,已經成為一場世界大戰。」不過,他推測,考慮到目前的經濟和人口因素,預計敵對行動應在五年內結束。
他認為,通過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歐洲國家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參與殺害俄羅斯人」,儘管他們並沒有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歐洲人主要關注的是經濟。我們可以通過通貨膨脹和各種商品短缺,實質感受到戰爭的影響 ,」這位專家強調。
他說,俄羅斯在參與「與西方」的經濟戰爭的同時,也在部分地恢復軍事經濟,但同時它也在盡力照顧人民。「這就是繼從哈爾科夫、基輔地區和從赫爾松撤軍的目的。我們正在計算烏克蘭人佔領的平方公里,而俄羅斯人則在等待歐洲經濟體的衰落。我們是他們的主要前線。」

Если вы как и я мучаетесь в поисках зеркало оф сайтов для ставок и боитесь, что наткнетесь на фуфло всякое, то делюсь проверенными зеркалами)
mostbet-links-1.top
mostbet-links-2.top
mostbet-links-3.top
mostbet-links-4.top
mostbet-links-5.top
mostbet-links-6.top
mostbet-links-7.top
mostbet-links-8.top
mostbet-links-9.top
mostbet-links-10.top
mostbet-links-11.top
mostbet-links-12.top
mostbet-links-13.top
mostbet-links-14.top
mostbet-links-15.top

全力阻擋台灣成亞洲烏克蘭
2023-02-02 中國時報 呂秀蓮/前副總統

俄烏戰爭從去年2月24日開打以來,活生生地告訴世人戰爭有多血腥殘暴、有多昂貴浪費。普丁原以為烏克蘭在孤弱無援下3、5天就投降,而澤倫斯基則在美歐及北約的撐腰下宣稱絕不投降。很多人更擔憂,冰天雪地的嚴冬不知會凍死多少無辜的人民。
美國前副參謀總長基恩去年10月5日接受FOX電視台訪問說:「美國提供660億美元讓烏克蘭和俄羅斯對抗,而且重創俄羅斯,並重振北約雄風。這是一項對未來安全的投資,只占美國6兆美元的政府預算中1.1%的投資。」雖說卸任的前國防將領不能代表現任政府,但美國利用烏克蘭領土及人民來對抗俄國、挫敗普丁,是不爭的事實。關心台灣安危禍福的國人,對於年前年後幾則新聞,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年前,蔡總統宣布延長服兵役時間的同一天,美國宣布軍售1.8億美元的「M136火山布雷系統」以及人攜式刺針飛彈與HIMARS多管火箭系統給台灣。雖然國防部說明,火山布雷系統是車載布雷,用來炸車輛,不是對人的殺傷地雷,它能在10分鐘內布設110個地雷罐,也會智慧型定時自毀。但還是造成人心惶惶,因為大家意會到:美國真的要將美中戰爭的戰場設在台灣本土。一旦火山布雷在林口、桃園、台中及台南海灘,美麗的寶島豈不風雲變色?這與我們的國防戰略「決戰境外」、「重層嚇阻」迥異;歷年漢光演習的灘岸決戰並未出現地雷。
年假尚未過完,華府又傳來兩聲巨雷。一是美國國會成立的「美國與中國共產黨特別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特別委員會關注的焦點,希望我們能到台灣舉行聽證會。」委員會將於2月間成立,3月舉行首場聽證會。
令人不覺想起,不久前國會才通過的「台灣學人計畫」,由美方推薦聯邦政府官員來台進行一年的華語訓練,並在我們的行政院及立法院「實習一年」。據悉這是出自歐巴馬時代擔任國務卿的希拉蕊的構想,曾在日本實施。
美國國會來台舉辦聽證會?聯邦政府派官員到行政院和立法院上班?這到底是美台合作的新典範,還是否認台灣國家主權的具體作為?駐美代表處、外交部、總統府、甚至立法院,難道除了感恩稱謝,只能照單全收嗎?
1979年4月1日,美國總統卡特在國會施壓下簽署《台灣關係法》,確立並維持美台斷交後的雙方實質關係。去年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原本要在那天來台,後來延到8月,立即掀起凶險的台海危機,並讓台灣海峽中線從此消失、共軍侵擾台灣變成常態化。我們付出的代價還不夠高嗎?歷經波折登上新任議長寶座的麥卡錫也已透露將於4月間來台訪問,蔡政府到底在進行怎樣的投資?
如今,敗選的民進黨已重整旗鼓,有意角逐下屆總統的朝野人士也在媒體鼓噪聲中開始摩拳擦掌。但生於斯、長於斯的2350萬好男好女,在度過3445架次中共軍機侵擾的2022年之後,應該認真思考台灣的安危與禍福,全力阻擋台灣成為亞洲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