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初選結束,十一寇和新潮流參選人絕大多數出局,很多綠媒認為,這是因為這些人不夠「忠黨愛國」,所以才受到選民唾棄。但是,這都只是表象或藉口,「利益」的衝突,可能才是更根本的原因。
二○○○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肯特是一位出生在維也納的猶太人,一九三三年納粹政權在德國成立,提出各種反猶政綱,受到當時維也納文化與政治界的熱烈支持。一九三八年希特勒大軍入侵奧地利,維也納全市民眾夾道歡呼,也加速各種對猶太人的迫害。肯特一家人從維也納逃到美國避難,他問了一個很發人深省的問題:為什麼一個文化水平、自由氣息那麼高的城市,會突然之間全民擁抱納粹,並支持各種對猶太人的不人道壓迫?
肯特在研究過那段歷史之後發現,維也納人之所以支持納粹對猶太人的破壞,除了猶太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歷史宿怨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個破壞所帶給奧地利人的利益。肯特指出,當是維也納的重要專業,從醫師、律師、到大學教授,還有商界的領導人物等,都是猶太人。猶太人被破壞,代表德國的雅利安人可以取而代之,這才是當時這些文化菁英之所以會在一夜之間與極權站在一邊,並加入破壞行列的關鍵因素。
用德國人反猶與民進黨反新潮流相比,的確過當。但是儘管兩者的壓迫程度懸殊,但背後的邏輯卻很類似。第一,新潮流過去,因為各種權力鬥爭而與其他派系結下深厚的宿怨。第二,新潮流一直到最近都是民進黨權力的重要核心,從府院、黨中央、到各地方,新潮流都佔據重要位置。尤其,對很多民進黨人來說,新潮流更是可怕的競選對手。因此,紅衫軍一出,新潮流又主張反省改革,原來利益的衝突迅速轉化成道德指控的藉口,這才是十一寇不忠黨愛國的真正原因。
其實,十一寇幾乎都是老民進黨,一輩子都在為民進黨、為台灣打拚。林濁水除了是台獨理論大師之外,立法院有關台灣未來獨立所需要的各種法條,有三分之二都是由他帶領完成的。有哪一個民進黨人真的相信他是「假台獨」呢?他和李文忠等人,在七一五學者發表聲明要陳水扁下台時,還一再寫文章捍衛陳水扁,我當時還覺得他們很「愚忠」,綠媒某超級名嘴更一再引述他們的話來捍衛政權,對抗紅衫軍。可是,事過境遷之後,這個名嘴卻一口咬住他們兩個不忠黨愛國。
其實,政治圈內的人,很少真的認為這些人真的不愛台灣、也很少懷疑他們的民進黨認同。但就在紅衫軍期間,十一寇主張改革反省,甚至公開批評陳水扁,另外有一批人則主張兩岸要開放等,以過去民進黨的批評尺度來看,十一寇這些批評或建議,可以說是溫和到了極點,絕不至於有「忠黨愛國」這種大哉問的提出。可是,正是因為利益衝突,一些小小的批評才會被扣上道德的大帽子,變成鬥爭的藉口或理由,進而透過媒體,鼓動基層群眾。
十一寇事件,是後威權時代的白色恐怖。這整段鬥爭歷史與操作手法,都會留下歷史的見證。十、二十年後的歷史或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會有更公允評斷。可悲的是,民進黨喪失了一批極其優秀、能真正開疆拓土的人才,對民進黨將是極大的損失。年底的立委選舉,這些極度排除中間、甚至淺綠選民的初選勝出者,要怎麼選下去呢?「政黨」那一票更會大量流失,這對那些看著民進黨長大的忠實支持者,又是情何以堪?
馬克思說過,道德或意識形態的底層,其實是赤裸裸的物質利益。反猶,其實是利益的計算。忠黨愛國的背後,可能藏有更多的利益與操作。只有揭穿了這層利益面紗,我們才能看到道德原貌。透過對這個事件的反省,希望民進黨未來的領導者能夠以此為鑑,重新開啟民進黨的大門,讓民進黨再度宏大,慢慢復活。也希望愛台灣的朋友回頭看看林濁水,默默在立法院的崗位上為台灣建立長遠體制的身影,甚至在「假台獨」的指控下也沒有多大辯護。愛台灣不是用喊的,是用做的。
回應
不敢面對的決議文
不敢面對的決議文
2014-01-10 蘋果日報 江春男
千呼萬喚始出來,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洋洋灑灑,長達數千字,和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的二萬字報告相互輝映,都是套話空話,看得霧煞煞。其實,玩弄文字遊戲,說了等於沒說,民進黨也有其苦衷。
其實,1991年台獨黨綱一旦被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所取代,即變成歷史文件,不成為問題。遺憾的是,2007年游錫堃當主席時,又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推翻台灣前途決議文,回到台獨黨綱的原地。民進黨應誠實檢討這件歷史,並將它處理掉。
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當時扁家弊端呼之欲出,謠言滿天飛,紅衫軍已包圍過總統府,天王明爭暗鬥、各自顧性命。眼看大勢已去,黨內一派悲觀氣氛,有人主張重上梁山、回到街頭。在一團混亂和驚訝中,黨中央突然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游主席儼然變成台獨共主。
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來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這是何等大事,但似乎沒有引起黨內辯論。當時的民進黨根本亂成一團,為了爭奪總統候選人,帽子滿天飛,所謂民主內戰和十一寇紛紛出籠。這場惡鬥,揭發政客真面目,改變了民進黨的文化生態,創黨精神一去不復返。
昨天民進黨討論中國政策,令人想到當時的「十一寇事件」,不過是幾年前,尤其蕭美琴被稱為「中國琴」,真是莫名的惡毒。但是這些政治瘡疤,沒人敢碰,沒人檢討,沒人道歉,集體裝睡。
誠實面對這頁歷史,設法取消或取代正常國家決議文,才能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這比通過一個落落長、不知所云的中國政策宣言有意義太多了。
揭造成大罷免的「罪魁禍首」 林濁水點名綠2大咖
揭造成大罷免的「罪魁禍首」 林濁水點名綠2大咖:禍國殃民害黨
2025-02-11 風傳媒 張庭維
朝野大罷免延燒,自3日開工後,已有不少民團將罷免連署遞交中選會,藍綠兩陣營的動作不斷。對此,前立委林濁水在臉書發文表示,大罷免的起因來自於「票票不等值」,而這個問題是綠營這兩大咖當年力推動國會席次減半造成,真是禍國殃民害黨。
大罷免浪潮席捲全台,朝野陣營的對立愈發嚴重。不少在野陣營人士認為,民進黨發動大罷免是選輸想用奧步來翻盤。對此,林濁水認為,民進黨的席位確實輸,但選票並沒輸:綠營在區域贏69萬、不分區贏22萬,席位卻輸,全因選制票票不等值造成的不公平,否則民進黨席位將過半。
「不平則鳴本是常理,於是大罷免就成了對抗不公平選舉的手段。」林濁水提到,問題是:造成票票不等值,源於陳水扁、林義雄逼著懦弱的民進黨共推的國會減半修憲造成的,真是禍國殃民害黨。世界各國都隨時調整選區以避免票票不等值,以日本為例:票票不等值更一再被判違憲,最後才改到今天比較公平的狀況。我國卻在陳水扁、林義雄領導下逆向飇車。
林濁水指出,雖然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曾發動聲請釋憲,但大法官懦弱,莫名其妙的認為合憲,結果害死自己:司法院淪落到大法官缺額都補不起來的慘況。這個根本問題,民進黨不敢面對、不敢提、不願認錯,票票不等值一直不能解決,政治衝突僵局將「永恆化」。
蔡易餘:我們民進黨徹底把知識分子當成白癡
蔡易餘:我們民進黨徹底把知識分子當成白癡,很多年輕人也因此變得看不起民進黨。
----------
論文門事件「把知識分子當白癡」 綠委嘆:年輕人看不起民進黨
2023-01-05 中時新聞網 黃婉婷
民進黨九合一大選慘敗,後續檢討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於5日接受震傳媒《新聞不芹菜》專訪時直言,民進黨選舉策略有錯,點出問題後卻被出征,喪失「大鳴大放」,這點很可惜。蔡也提到,論文事件中,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立委鄭運鵬等人對論文都很有信心,但此事嚴重的地方是:「我們徹底把知識分子當成白癡,很多年輕人也因此變得看不起民進黨。」
蔡易餘提到,民進黨這次選舉策略有錯誤,而自己先前上媒體節目時會點出問題,但一講就會被黨內點名作記號,「說我都講不同意見,但民進黨確實有些方向要調整。且臉書會被自己人出征,還說我論述跟高嘉瑜雷同。後來覺得很沮喪,所以在選戰後期連政論節目都不想去上。」
蔡易餘感嘆:「為何民進黨變一言堂?這樣很不好,因為每件事大家都有自己看法,不過出發點都是為了民進黨好,也是想為年底選戰開創新道路。」他也指出,加上後來側翼網軍開始主導議題,導致綠營大軍也跟進去撞一些不重要的事。
蔡易餘表示,民進黨要檢討的問題是,在臉書上遇到不同聲音時不該去轟炸;而自己就是被炸過,所以決定不吵;但後來選舉輸掉,就是要面對檢討,把事情攤開來講。民進黨的大鳴大放不見了,這點很可惜。且民進黨過去是由下而上的政黨,不能執政後讓人覺得草根性就消失,並且應要傾聽基層聲音而不是高層。
此外,民進黨選後檢討報告中也提到關鍵事件「論文門」,風波主角、前新竹市長林智堅面當下並未第一時間認錯。蔡易餘說,當時他覺得檯面上講不好,才在黨團群組討論,認為不要跟台灣大學直接硬撞,不料內容卻被流出去。
蔡易餘指出,民進黨同溫層太厚也是問題,因為側翼過於兇猛,導致想提出建議的人被當作敵人打。他透露,事發後他有傳訊息給柯建銘、鄭運鵬等人談及論文事件,希望能思考一下,但他們似乎都對論文很有信心。這件事情嚴重的是:「我們徹底把知識分子當成白癡,很多年輕人也因此變得看不起民進黨。」
綠側翼喊「學習尹錫悅」 楊渡PO文 管中閔留言大讚
綠側翼喊「學習尹錫悅」 楊渡PO文 管中閔留言大讚
2024-12-04 中時新聞網 王嘉慶
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深夜拋出「戒嚴令」,震驚政界。不過尹的戒嚴宣布很快遭到國會投票否決,尹隨即於4日凌晨宣布解嚴。消息傳出後,台灣親執政黨粉專一度喊「學習尹錫悅」;作家楊渡PO文,獲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大讚!
南韓政壇一場突如其來的戒嚴鬧劇,可能很多南韓人一早醒來才知道發生大事。戒嚴令的消息傳遍國際後,台灣親綠粉專認為民進黨應效法尹錫悅,結果被罵到刪文。
楊渡說,尹錫悅可能是最短命的戒嚴令總統,短短兩小時就被國會解除戒嚴令,「接下來,總統尊嚴全失、權能失靈」。楊渡強調,南韓的民主是有社會基礎的,誰也難以動搖。
「那些要民進黨學習尹錫悅的人啊,戒嚴一直未曾解除,它一直在那些人的心中。他們一直想回到那個戒嚴令之夜,只不過他們要成為壓迫者而已。」
楊渡認為,尹錫悅是一個很好的借鏡,「今夜,鏡子被擦得雪亮」。管中閔留言,讚楊渡總是能這樣直指核心。
呂秀蓮:民進黨本身,我不客氣地講,已經是變質了!
呂秀蓮:民進黨本身,我不客氣地講,已經是變質了!
----------
呂秀蓮對司法崩解痛心 嘆民進黨變質了
2025-01-12 中時新聞網 丁世傑
前副總統呂秀蓮12日表示,她自己是學法律的,對目前司法的崩解,感到非常心痛!她認為,民進黨現在「走鐘」了,已經是變質了,人前講一套、背後做另外一套!希望內部深刻檢討,要做人民表率,執政黨不要再動不動上街頭。
民眾黨日前發布民調,調查期間是1月3日到1月4日,抽樣人數是1070人,手機320人、市話750人。有35.2%的人認為檢察官起訴柯文哲的程序不符合公平公正程序;另有42.8%的受訪者認為檢察官未遵守偵查不公開。
「我自己是學法律的,對目前司法的崩解,感到非常心痛!」前副總統呂秀蓮12日接受黃暐瀚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訪問時指出,蔡英文的司法改革好像沒有看到有要的成果,賴清德的大法官提名受到挫折,柯文哲的案子引起信與不信很大的差別。
呂秀蓮認為,每一次都是特定媒體洩漏消息,這本身就違法;法務部到現在沒有處理,跟特定媒體什麼關係?這事證太明顯,一定要對人民有交代,不可原諒。這幾個月是媒體辦案,司法崩解嚴重,加上監察院自我冰凍,這個民調還太客氣。
不過呂秀蓮也直言,如果打著司法正義,實際上是在聲援柯文哲,她也不支持。
呂秀蓮直言,民進黨現在「走鐘」了。跟她同代的人,當年爭取民主奮鬥一生,有些人已經上天堂。年輕人享受自由民主,但是不要濫用。權力都是有限的,一切要依憲合法!如果民進黨沒有信仰,只是用謀略鞏固政權,這偏離了理想。
呂秀蓮強調,不愛台灣是違反天性,但是愛台灣不表示一定要反中國。我們不希望川普把台灣賣掉,也絕對不想賣給他。我們自己處理中國的關係,這是朝野兩黨的共同責任。尤其民進黨,不要一天到晚製造恐懼,只是在抗中保台,可是事實上人前講一套、背後做另外一套。
呂秀蓮感嘆,「民進黨本身,我不客氣地講,已經是變質了!」希望內部深刻檢討,要做人民表率,執政黨不要再動不動上街頭。
沉淪的政黨 本土又如何
沉淪的政黨 本土又如何
2007-05-18 聯合報 施正鋒/淡江大學公行系暨公共政策所教授
經過黨員投票以及民調兩個階段,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名單大致出爐。值得注意的是,幾個月來遭到同志圍剿的所謂「十一寇」,不分區立委幾乎鎩羽而歸,區域部分看來也不樂觀。特別是一向被視為民進黨「黃復興黨部」的新潮流,遍野哀嚎,似乎只要沾到一點腥味,儼然就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大體而言,這次的初選結果,除了反映出總統大選的裙尾效果以外,派系的合縱連橫決定黨內的初選辦法,而候選人頂多只能驗收平日媒體曝光的成果。倒是人頭大戶可以藉機會操練自己的口袋黨員,在最後關頭見風轉舵,雨露均霑,誰都不得罪。
首先,由於黨內初選採取三合一的方式,立委與總統的黨員投票綁在一起。由於蘇貞昌與謝長廷以對打的方式,刻意將游錫堃及呂秀蓮邊陲化,無形中,不管是自主、還是被動的黨員,在西瓜效應之下,大家把票集中在看來比較有贏面的蘇謝兩人。連帶地,想要出線的人,除非自己的實力雄厚而老神在在,勢必要以加盟來獲得加持,連陳水扁總統的嫡系人馬都要帶槍投靠。
表面上是三分天下的黨員票,由於新潮流平日排他性作風,在地方上往往與人結怨太深,即使願意支持蘇貞昌的人,立委票不一定會投給新潮流成員;因此,即使新潮流的百里侯人數最多,卻未必能叫得動地方性的人頭大戶。謝長廷順勢操作為二元對抗的局勢,除了選前將民調方式調整為排藍納綠,也成功運作棄游保謝,福利國連線子弟兵水漲船高。
由於新潮流的成員多是能說善道、尤其是在平面媒體有一定的版面,在泛藍電視台也有相當的空間;因此,原本在民調應該有相當的優勢,卻也讓泛綠支持者認為胳臂老是向外彎。相對之下,謝長廷除了長期經營綠色和平電台以外,與三立電視台又是水乳交融;謝系人馬挾著砲轟馬英九的餘威,把支持者對於紅衫軍的怒氣撩撥到極點,十一寇等人當然要望風披靡。
就區域立委而言,平日努力耕耘、服務選民、專業問政的人,即使有能力在民調上獲得一般選民的青睞,卻未必能敵得過地方型的人頭戶。同樣地,對於不分區立委而言,全國性的人頭大戶除了本身安全過關,還有餘力助人上壘,令人嘆為觀止。
回首來看,民進黨的初選機制幾乎是每選必改,不過,大體依違於由群眾式政黨的黨員直選、到美式柔性政黨的支持者定奪之間。比較特別的是,以民調的方式來間接推敲支持者的偏好,讓不少人搶著上鏡頭,未必真正能有效推舉捍衛政黨立場的人,東施效顰,可以說民主國家中絕無僅有。
最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副總統呂秀蓮所謂「人頭養殖戶」的橫行,光天化日,擺攤分發黨證、配票單,大家同流合汙,為了選勝、視為必要之惡;即使黨中央道德勸說不要以遊覽車接送,然而,只要把車子停得稍遠,小黃穿梭不停、依然故我。當我們目睹那些面無表情、任人驅策的口袋黨員竟然可以左右政局,看到的是一個沉淪的政黨,即使本土又如何?
如果未能公辦初選、各黨同日進行,不只是敵對政黨的支持者可以擾亂對方的初選;更嚴重的是,只要有心投資的人,可以同時豢養兩大黨的人頭,穩贏不輸。如此的兩黨政治,又與幫派何異?
人設崩壞與反中狂熱的「閩南狼」
人設崩壞與反中狂熱的「閩南狼」
2025-02-15 洞傳媒 蔡炫/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YouTuber「閩南狼PYC」陳柏源傳出「召妓醜聞」,曾與網紅「八炯」温子渝發布影片講述大陸收買台灣網紅進行統戰,遭到國民黨桃園市議員詹江村爆料。事後閩南狼竟拍攝影片坦承不諱,此舉已讓政治光譜下的虛偽對立浮上檯面。
反中議題在台灣近年成為政治光譜的顯學之一,使得良莠不齊的網紅與民進黨側翼團體借勢崛起,利用政治事件引發熱潮,再以激進言論帶動聲量。然而,一旦道德雙標、操弄民粹與政治造牆帶動焦土對抗,台灣的民主不但沒有深化,反而陷入內耗,導致社會撕裂與信任危機。當反中網紅無畏人設崩壞、政治側翼撇清社會責任、嗆聲民主豢養鬧場政治,無限內耗恐讓台灣從「轉型正義」陷入「轉型仇恨」。
「閩南狼」陳柏源召妓醜聞遭到踢爆,顯示高舉正義大旗的反中網紅陷入道德爭議。閩南狼過去在中國大陸發展,後來轉向激進反中,甚至積極參與政治運動。閩南狼隨著私德醜聞接連曝光,竟也針對爆料內容公開承認召妓,把醜聞當成可炫耀之事,恐怕已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如今這些由綠營豢養的網紅側翼,恐怕已經無法維持政治的影響力。而反中網紅無畏人設崩壞,凸顯綠色陣營已經處於道德雙標的信任危機。
道德雙標與信任危機不僅削弱反中論述的說服力,也讓整個社會對此網紅失去信心。反中網紅利用「愛台」、「反中」的政治標籤,吸引流量支持。在自媒體的社群時代,當個人行為違背道德標準時,還能夠以「言論自由」淡化私德來當作藉口嗎?如果反中只是為了個人流量與政治投機、而非真正的價值理念,那麼這一票「閩南狼」陳柏源們,最終只會成為政治舞台上的浮光掠影。
反中網紅「八炯」曾在國民黨黨部前舉辦「冬季青鳥在台北」鬧場活動,化名「青鳥」的側翼組織也因抵制路易莎引發抨擊。青鳥去年在立法院的週遭竄起,表達反對當時審議中之數項立院改革法案及其審議程序,如今已經晉升全台罷免的前哨部隊。青鳥更以「監督在野」或「揭發黑幕」為名,透過群眾動員以及網路輿論帶動支持聲量;如今卻因店家不給擺攤連署,而嗆「想想10萬客群的消費選擇」,直到引發普羅大眾反感,才又急著撇清社會責任,儼然已是民粹操弄下的造牆對立者。
綠營側翼團體不願響應民間企業發起抵制政治污染商業行為行動,甚至煽動網軍攻擊,影響企業聲譽造成經濟損失;這類行為不僅侵害言論自由市場,也讓個人與企業面臨無端的政治壓力,進而掀起寒蟬效應。當這些側翼團體發現行動引發爭議,往往選擇撇清責任,聲稱「個別成員行為不代表整體組織」,或乾脆將責任推給媒體與對手陣營。這種不負責任的政治操弄,為了達到罷免目的,無形中加速社會對立,迫使民主監督變得廉價失真。
八炯與閩南狼多次現身罷免連署造勢場合,搭配側翼團體發起全台大罷免,選在街頭宣講力拚連署人數,催化行動在各地如火如荼,所到之處嗆聲氛圍不絕於耳,已讓公共討論淪為情緒對抗。例如「港湖除銹」罷免連署行動,八炯與閩南狼現場嗆聲,甚至與其他現場人士發生衝突。儼然已是嗆聲民主豢養「同溫政治」,企圖讓鼓譟少數霸凌六成民意的絕對多數。
在「同溫效應」的政治氛圍下,罷免行動也以指控通諜作為攻訐手段。無論是影射對方為「中共同路人」、還是暗諷他人為「在地協力者」,公開嗆聲成為一種政治文化,導致公共政策被邊緣化。反中網紅與側翼團體不再關心民生議題,而是比較網路聲量,製造新聞事件掀起輿論風暴,進而影響民主的正常運作。
反中網紅的道德崩壞、政治側翼的不負責任、以及嗆聲政治的無限內耗,正讓台灣的政治文化走向極端與失衡。因此,公眾人物應該重視自身的行為操守、可受社會公評,政治側翼應該承擔社會責任、而非操弄民粹;民眾則應培養媒體素養,不被輿論認知作戰,回歸政策本質進行討論。否則放任邪惡盛行的唯一惡果,便是善良者的不再信任執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