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亞罷工紀錄片首映
抗爭伙伴重聚首

2007/10/27
苦勞網特約記者

2006年,環亞飯店因集團財務問題,遭法院拍賣經營權易主,員工因工作權和資遣費未獲保障,經法定程序投票,逾九成工會會員贊成,於該年6月展開歷時90小時的罷工,過程由郭明珠等人拍成紀錄片,事隔一年半於今年10月24日舉辦首映會,逾50人到場,除了「好看」評語,透過影像回顧,當時共同抗爭的伙伴們,也再次有機會反思各人不同的際遇角色和集體意識。

整部紀錄片分成三段落,包括由林靖傑於2003年協助拍攝的前傳及罷工結束的後記,共123分鐘。導演郭明珠說,片子由環亞工會、北市文化局提供資源才得以完成,除了紀錄外,也希望能成為勞工教育素材,歡迎有興趣的單位和個人接洽放映,「但若是電影欣賞就不用了啦」。

時任環亞工會幹部的阿牛(梁志濤)笑說,感謝支持,但對到場人數不很滿意,不過也正如罷工和參與工會,「有盡力作就好了啦」。阿牛原為環亞飯店廚師,罷工結束後於當年8月底接獲資遣通知,未獲新雇主續聘,目前在京華城K9餐廳任職。

從紀錄片可以看到罷工當時,部分非工會會員欲進入飯店工作,在多處拉起罷工糾察線,阿牛等人大聲喊叫「合法罷工」,並強行阻止非會員進入,絲毫無懼。事後回憶,阿牛笑說,當時也不知道合法還是非法,只想說工會在抗爭,若是爭到了,非會員同享其利,很不公平,當然要阻止非會員進去上班。

北市產總總幹事周佳君同在觀影現場,身為環亞工會及罷工主要組織者之一。她說,環亞工會就像她養大的一個小孩,回憶起當時的4天罷工,一度因為在勞資雙方穿插協調的主廚「大象」,罷工面臨瓦解,「第一次挺過去,第二次沒能挺過去」。

類似大象的角色,在許多罷工當中都會見到,周佳君說,當罷工氣勢高昂時,中間人不會有作用,但當狀況不利勞工時,就會有較大影響。郭明珠也說,她印象深刻,原本信心滿滿的廚師們,在罷工第三天看到環亞資方將預定酒席移往其他飯店的公告,當場傻眼,整個罷工的情勢也出現變化。

罷工後記當中,7名主要環亞工會幹部同於去年8月底接獲資遣不續聘通知,四散各地。經過1年,環亞新資方於今年8月,被官方以「集體歧視工會幹部」為由,判定最高罰鍰150萬元,但「遲來的正義」是否還是正義,從目前環亞工會被迫離開原辦公室、瀕臨瓦解的景況判斷,答案或許相對清晰。

有興趣放映的團體或者個人,可以和該片導演郭明珠聯絡:icle2006@gmail.com影片簡介

回應

為何「好看」兩字要特別作記?
是跟後面所謂的
「但若是電影欣賞就不用了啦」作呼應嗎?

我並不是針對該記者所寫的這篇報導發言

而是對整個紀錄片圈普遍的以鄙棄「感動」、「好看」等形容詞的現象
提出質疑?
難到用的這些字眼就一定等於「被消費」嗎?

會不會太矯往過度了,那一般觀眾該用怎樣的形容詞來形容一部不錯的片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