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3
林倖妃/台北報導
共乘制度在國外早已運作成熟,Carpool共乘網主William指出各國都在積極推動,如設置高承載專用道,讓私家車公用化應是未來的趨勢;環保團體認為政府的政策太消極,應該設置共乘中心媒合乘客和駕駛,連計程車都納入,才能達到節能減碳。
高油價時代來臨,到底要如何因應?主婦聯盟祕書長張宏林說,要省油沒有「撇步」,除讓大眾運輸系統發揮功能並普設單車道,讓單車從休閒工具成為交通工具,政府更要大力推動「共乘制」,若能共乘可大量減少耗油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說,政府面對能源問題,完全沒有前瞻規畫。實際上在歐美各國早已推動共乘制度多年。他說,大部分人對上陌生人的車都會心存疑慮,因此在美國很多大城市由政府成立共乘中心,不論是駕駛或乘客都可以事先登錄,再由中心人員配對後逕行通知,同時制定適當的油資分攤比例,以免產生紛爭。政府出面會讓女性較為安心,提升共乘率。
William則說,歐洲國家中以英國和德國執行共乘成效最佳,分為「座位共乘」以及「車輛共乘」。在座位共乘方面,民間自發形成會員制,不只可以透過網站配對,還可以透過手機或中心服務人員直接媒合,只要時間一到在約定好的地點等就有車輛接送。而在車輛共乘方面則是猶如「租車」般,只有車輛使用權,互相搭配運用。
政府也政策性鼓勵共乘,William說,有些城市會設置共乘停車位,專門提供免費車位給共乘車輛,在部分路段更有「高乘載車輛專用道」,只准載三人以上的車輛行駛,否則處以高額罰款。
劉銘龍說,政府鼓勵共乘不但不會搶計程車生意,甚至應積極推動計程車加入共乘行列,若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加以規畫,相信應該可以提升計程車載客率。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