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重視第三勢力

2007/11/09

 三天前,當民眾還在為物價上漲苦惱之際,立法院藍綠政黨卻已讓選罷法修正通過。藍綠兩大政黨利用選罷法限縮其他小黨的生存空間,更聯手封殺排黑條款,讓判刑超過十年的立委可以繼續參選。眼看立法院赤裸裸上演利益交易遊戲,再配合「立委人數減半」等制度,人民無力扭轉立院生態,未來的立委權力將比今天更大,自私的立法院將比今日更有恃無恐地挾持人民。

 同時,選罷法修正案更放寬立委、市議員競選經費上限為一千萬元,此舉無疑將使金權政治問題更加嚴重。新修正通過的選罷法更設下無形的金錢門檻,要跟著玩選舉遊戲的第三勢力新興政黨,得有十席必然陪榜的區域立委。這基本十席再加上二至四席的不分區候選人,以每人須繳交二十萬元保證金來計算,有意參政的小黨等於得先繳交近三百萬元,否則無法進場。立法院現任立委故意立法刁難新人,目的就在於鞏固自己的政治利益。

 立法院這番動作除了反映個人私心,也反映國會的集體墮落,同時也預告了第三勢力布滿荊棘的未來。在台灣,「第三勢力」並不是流行的字眼,卻是個多樣的存在,它固然還沒有清楚的面貌,也幾乎沒有成功的經驗,卻承載許多台灣社會的期待。台灣民間也一直有一種聲音,希望能在統獨、本土外省、藍綠之外,走出第三條路。這條路走來艱辛,很遺憾的是,直到今日,台灣一直逃不出兩黨寡占的格局。

 幾次選舉中,都會看到各種第三勢力意圖打破兩黨聯合壟斷的政治空間,他們若不是以政黨姿態嘗試殺出一條血路,就是透過多元結盟形成政團,試圖在選戰中贏得選民注意,但第三勢力單薄的資源在投入昂貴的選舉黑洞後,其命運都是遭吞沒而成為泡沫。過去在舊選制中都尚且如此,這一次的情況將更為不利。選罷法的制度暗殺、國會立委席次減半政策、以及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區規畫,除了將使兩黨選情更加緊繃外,藍綠以外第三勢力的存活空間,也比過去艱困。

 可喜的是,即使選舉情勢不利,台灣始終存在著代表民間進步力量的第三勢力。他們既非過氣政客,亦非舊有政黨想要奮力一搏;獻身這股力量的人士大多懷有社會改革的理想,也具備一定的論述能力。

 第三勢力人士多半不是媒體寵兒,更不是資源的擁有者,但他們平時就關注台灣的勞工、婦女、環保等議題,更能在兩元對立的政治格局中,提供多元另類的聲音。照說他們應是台灣社會的資產才對,但在兩大黨強烈的族群動員下,激昂的情緒蓋過理性的聲音,民眾多半只注意到藍綠兩黨,並未真正重視第三勢力的存在。

 民眾對藍綠兩黨的姑息,其實比選罷法的夾殺力量更能置人於死。選罷法修正案通過後,第三勢力首當其衝,資源已經非常有限的第三勢力,想要成為制衡勢力的挑戰更加艱巨。明年一月的立委選舉,民眾的「政黨票」是會因選情緊繃又再度投給藍綠兩黨、還是破天荒投給第三勢力?將是台灣政治轉型的重要觀察點。

 而到最後,第三勢力是會殺出重圍、寫下新的政治史?還是重覆歷史悲劇,再度成為泡沫?台灣民眾態度將會是最後的關鍵因素。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