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農會拒釋公糧壓低米價

2007/11/09

黃柏凱/嘉義報導

 太保鄉農會被排定釋出三百公噸公糧,並在八日完成標售作業;不過,太保農會總幹事黃榮利已宣布拒絕打開糧倉大門,讓得標廠商取走公糧。他指出,二期稻作產量銳減,農民已經受害,一旦釋出公糧米價又壓低,要農民怎麼生存?太保農會拒絕「成為壓制物價上漲的犧牲品」。

 農糧署繼五日完成二七七○公噸公糧標售,八日又完成六○八五公噸公糧的標售作業,希望發揮調節米價作用。

 小漲補災損 售價很合理

 稻農普遍覺得,政府沒儲存蔬菜可以拿出來,所以就拿公糧釋出當作政府因應物價上漲的政策之一。太保稻農章居旺認為,稻米產量因為颱風減少,收購價格或售價稍微提高,應該很合理,也可以補貼農民一點風災損失。

 黃榮利認為,太保稻米品質好,去年稻米品質競賽得第三名,因此太保農會被農糧署排定釋出今年一期稻作的公糧,不過此舉讓農民覺得政府和農會聯手打壓米價,「成為壓制物價上漲的犧牲品」;所以太保農會拒絕公糧釋出,請得標廠商去找民間糧商拿,或等二期稻作都收成完再說。

 供需未失衡 政府急什麼

 二期稻作受柯羅莎風災影響,稻穗形成「空包彈」,產量銳減一半,但收購的溼榖價格只從每一百台斤八百五十元漲到九百五十元,漲幅只有一成,再加上微薄的風災補助,農民依舊「最悲情」。

 農糧署釋出公糧之舉,已讓溼榖收購價格又貶低廿元,而且現在市面所售稻米仍是一期稻作,應該足以供應至明年春節前,而且二期稻作也還在採收中,農會說,「不懂農糧署為何急於現在釋出公糧」。

 不當犧牲品 討好消費者

 農會表示,目前白米售價合理,如果有心人士利用預期心理大漲米價,這才是政府該去抓的「米蟲」,而非一意釋出公糧討好大眾;況且消費者也應該負擔部分風災造成的損失,不能一味要求米價不能漲,卻犧牲了農民。

 農糧署昨日進行公糧開標作業,底價落於每公噸二萬二至三萬二之間,得標價每公噸大概增加一千元,價格比目前市面糙米行情便宜一些,而太保農會是釋出最多公糧者,有三百公噸,最後由三家廠商得標。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