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民生物價全面大幅上漲,苦不堪言的勞動大眾首先就要追問︰這一波物價上漲是短期現象嗎?這是暫時性的供需不均市場波動或特定的人為因素嗎?若是如此,那是否政府消除人為炒作、提供米糧或凍結物價等等,就能平穩民生物價?
民進黨政府顯然認為如此。一方面,政府大舉以公權力來查緝人為炒作,企圖在短期內壓低物價。另一方面,對於蔬菜糧食的價格波動,政府則認為是一時的颱風因素,一旦天候正常、產量回升,則糧價自然會因市場機制的供需均衡而跌落。
此外,對於全靠進口油價的一再高漲,政府則喊出立委選前不漲(約兩個月後),以政府補貼手段來凍結油價以遏止國內油價漲升。
請容我們嚴正指出,政府這種對策是治標不治本的鋸箭療法 ─ 將外表的皮肉傷痕擦去而不針對內部病因來對症下藥,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台灣老百姓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而且未來漫漫的黑夜還看不到盡頭!
一、
簡單的說,這次物價上漲是主要是全球化下的生產供應面因素,是成本推動、輸入型的物價上漲 。它綜合了三方面原因而造成了物價上漲。
首先,由於全球暖化造成了全球主要農牧產地的氣候異常乾旱,使得當地農牧產品的產量大幅縮減,而使得這些基本農牧產品價格大幅上升。
例如作為全球大量玉米出口國的墨西哥、全球第二大穀類出口國的加拿大,以及作為全球最大奶製品出口國的澳洲,都因氣候乾旱產量大減。而關鍵是,這些農牧產品在食物鏈上乃是基礎性的糧食,它們一漲價,就如滾雪球般的帶動後續整體性的糧食與經濟作物的全面上漲。例如玉米、黃豆、大豆是豬牛牲畜的基本飼料,玉米一漲價就帶動了豬牛肉的上漲。
這些農業原料的上漲又與第二項物價上漲因素息息相關,即石油價格近兩年來的大幅上漲約150%!
由於石油價格高居不下,而且基於環保考慮,近年來先進國已開始以玉米、沙糖等製作乙醇以作為汽油燃料代用品,所以市場對於這些農業原料需求更加提高。現在又加上產量縮減,當然售價就節節升高,難以回頭了。
上述兩因素都是全球化生產面的因素,但最後一項因素卻是台灣自己的經濟現實問題。即新台幣與美元的匯率關係。
美元乃是國際市場上國際貿易的通行貨幣,報價、結清帳款等都是以美元計算。但近年來,美元因為美國經濟基本面轉弱而開始持續下跌。如果台灣經濟基本面強勢,則新台幣對於美元的匯率大可升值(如1987年時,一口氣於一年內上漲了20%),有如今日歐盟各國的歐元。若如此,則台灣進口農牧品、石油可以有效地降低進口成本而部份抵消了上漲物價。
但因為台灣經濟向來是出口導向,必須依賴低報價來爭取出口訂單,所以台灣中央銀行一直壓制台幣匯率緊盯住美元,跟著美元一起下跌。這或許能讓台灣出口商爭取到競爭位置,但相對的,就是台灣進口的大宗民生產品物價,就不可能下降了。
二、
那麼,上述我們無法掌控的全球化生產面之兩項因素,是否能於可預見未來(如一、二年之內)變化而使得生產成本降低而使這些國際原物料降價呢?答案是很清楚的︰非常不樂觀。
首先,農牧品產量大減是由於全球暖化,但全球暖化原因主要原因在於先進國,尤其是美國,以及少數新興後進國(中國與印度)追求工業成長利益而大量排放廢氣造成溫室效應。要能控制全球暖化危機,就必須全球性地管制排放廢氣,而這需要全球各國的通力合作與配合。但這恰恰是目前美國新自由主義布希政府強悍反對、刻意拖延的政策。
換言之,要各國對遏止全球暖化達成共識並落實執行,顯然還需一段非常漫長而曲折的折衝過程。在全球暖化因素未能解決之前,各地氣候異常將是常態,也勢必嚴重影響各地農牧產地的生產農牧產品。既如此,這些農牧產品的價格怎會於短期內下降呢?
其次,這次農業原料上漲與石油價格不斷飆漲有關。但造成石油上漲的因素卻更加悲觀 ─ 甚至無解!根據各方科學研究預測,以目前科技所能探測、開採的全球蘊藏石油量來估計,最樂觀的估計是到2030年左右就是石油生產高峰,悲觀的是約2010年左右就是高峰,過了這時間點,石油產量就只會不斷下降,而若需求不變,石油價格當然只會不斷升高而永不回頭了。
這也是為什麼「高瞻遠矚」的先進國要不斷以其他農業原料(玉米、砂糖)製作乙醇來取代汽油。但顯然只要我們現在全面依賴石油能源作為生產動力的經濟生活不變,目前發展出來的取代品其比例是非常低的,遠遠不能滿足全球對於石油能源的需求。石油產量既然注定了將不斷減少,在我們基本經濟方式改變前、在替代品能全面取代前,今日飆漲的油價只會繼續升高的。
總結的說,全球化生產下的原物料之價格飆漲,目前才是剛開始展開上漲的趨勢,中短期內是恐怕是見不到逆轉的。
三、
以上述的大趨勢來看,台灣今日民生物價飆漲的趨向是非常險惡的。
首先,政府日前開口保證說,國際原油價格於明年一月前不會再漲,這除了是政治考量的口號外(政府必須於明年一月前的立委選舉凍結油價,以免影響政局),其實是因為台灣國內市場提供的油價是長達兩個月的庫存品,它是以半年前進口的相對較低的進口價來銷售的(每桶七十美元)。但兩個月後,當這些庫存品賣完後,未來的售價就是目前飆漲後的進口價了(每桶九十美元以上)!
而國際原物料的進口價格飆漲,直接打擊的就是我們民眾的基本生活水平。例如,黃豆是沙拉油的原料,進口黃豆的價格上漲就帶動炒菜油價上漲,繼而帶動食品餐飲業,如餐廳、便當、外食業成本上漲,終至於民眾一般飲食消費價格的上漲。
近日新聞報導,有些一、二十年不漲價的老牌連鎖店、便當店已開始紛紛漲價或貨色縮水了。成人、兒童奶粉與鮮乳價格已全面上漲。而麵包西點業這些已麵粉為主要成份的食品,因為進口小麥價格不斷飆漲而被迫漲價了。
所以,即使國內生產的蔬菜價格會因為颱風的一時氣候因素消失而跌落,但上述這些基本原物料的長期性的飆漲,將使台灣大多數食品、餐飲價格長期居高不下。
物價上漲之所以會使民眾難以忍受,原因在於︰我們的薪資沒漲。也就是說,當我們生活支出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我們的收入卻不變時,這就等同於我們的薪資實質上是下降了。而若我們工時不變、工作強度不變,則更反映了我們替老闆賺錢的貢獻度提高了(另一種說法就是,勞工被剝削率提高)!
這對照於1980年代初,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機時通貨膨脹與薪資的上漲比例關係,就可看得更清楚。
在當年,通貨膨脹率足足上漲了19%,而今年最多不過是4%而已。當年在物價上漲的同時,薪資卻也同步成長了21.4%,扣掉通膨率,實質薪資成長了2%。但近年由2001至2006年民眾薪資平均增幅僅0.85%,扣掉通膨率後的實質增幅更僅0.35%,幾乎是零成長。
物價飆漲、民生艱困,我們不禁要悲憤的說,明天會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