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0
工商小社論
國內曾經流行一首歌:台北的天空,因為節奏輕快,歌詞明亮,頗得包括台北人在內的民眾青睞。現在,吸引鎂光燈及世人焦點的,不再是台北的天空,而是台北的房屋。
媒體大幅報導,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私募基金花旗銀行集團旗下的花旗不動產投資公司(CPI),砸下了新台幣近一百億元,向里昂證券集團買下內湖「亞太經貿廣場」三棟廠辦大樓,創下台灣單一不動產交易金額紀錄。據稱,花旗不動產投資公司明年還將成立三十億美元私募基金,其中二成至三成資金將投入台灣、日本房市。花旗銀行集團的判斷與行動,如果再加上業界的說法,即最近很多外資法人機構、私募基金紛紛把歐美資金調度來台,準備投入商業不動產投資,顯然台灣房地產在國際專家眼中,深具投資價值。
與花旗不動產投資公司「英雄所見略同」的,很多投資客,毫不畏懼台灣房地產出現由盛轉疲徵兆,仍然高價搶進台北預售屋市場,並將台北市的房價推上歷史高點,每坪預售屋平均售價站上五三.一萬元歷史新高,較去年每坪四四.九萬元,上漲幾近二成。
台北房價高點還有高點,台灣商業不動產價格普遍偏低是一原因,國內放款利率在亞太地區遠比年租金收益率要低,也是另一原因。然而,當外資繼續炒高台北的房價時,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子的年限,可能會由九年而變成十年、十八年,或者遙遙無期?
事件分類:
回應
Re: 台北的房屋
ㄟ,我覺得這個論調不太對耶,商用不度產被低估,外資買進是真的,
但是跟住宅房價過高,是否還真要花十年、十八年,或者遙遙無期是沒有關連的。
因為住宅和商用不動產的估價是不盡相同的。
而且台灣住宅是建商炒作的,不是與實質需求面有絕對正比關係。
反而要看跟該國家的GDP國民生產毛額有關係。
全世界的商用不動產都是比住宅貴,因為有商業利益存在,
但是住宅是沒有強大有力的收益的,所以他應該比同區域的商用不動產便宜。
但是台灣大城市放眼望去,同信義計畫區的住宅會賣到一坪一百萬以上,
可是商用不動產成交價才六七十萬,明顯偏低有問題。
台灣十年來GDP沒怎麼成長,但是房價卻漲了不少,建商推說是與亞洲主要城市比起來是房價偏低,但是看看我們的薪水都沒漲進,怎麼可能用更高的代價去買呢?
那到底是誰再買這些好貴的豪宅呢?正是那些在世界或大陸賺了大錢回台灣的「海歸派」,他們可以大把賺進世界的錢,但是回房價偏低的台灣置產,空著不住,所以房價才會一直漲啦!
商用不動產,尤其A級辦公大樓、廠房或飯店,很多的需求者可能是國際企業和外資,自然當然會覺得台灣商用不動產是便宜的了。
此兩種產業型態的不同,一定得搞清楚,他們並無絕對正比關係。
商用不動產從業人員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