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庭所得 趕不上物價漲速

2007/11/13

謝錦芳/台北報導

 財稅學者指出,調整課稅級距,是一個中性的措施;但累積十%才調,其實是「政府占民眾的便宜」。學者更指出,物價飆漲,最近十年來物價上漲率累計逾十%,可是民眾的薪水偏偏不漲,大部分的家庭消費支出的成長率大於所得的成長,賺的死薪水趕不上物價飆漲的速度,受到的衝擊最大,降低課稅級距對這些人「幫助不大」。

 在物價飛漲,累積己超過十%後,綜所稅的課稅級距將調高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但民眾的負擔真能減輕?政大財稅系教授曾巨威指出,所得稅法設計課稅級距隨著物價指數連動,主要考量是納稅人的名目所得會隨著物價上漲而增加,因此調高課稅級距因應,這項調整措施是中性的,但是累計到十%才一次調整,對納稅人其實並不公平。

 曾巨威指出,這二年物價飆漲,納稅人的負擔早已加重了,從這個角度看,政府現在才要調整課稅級距,其實已占了納稅人的便宜。

 依主計處統計,最近十年來,受雇者的平均薪資每年成長率為一.八三%,今年一到八月平均比去年同期成長一.八四%,扣掉物價上漲率,其實受雇者的薪資是負成長。在百物齊漲的情況下,支出大幅增加,低所得者生活最苦。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梁啟源指出,這一波油價上漲帶動其他民生物資上漲,對於中低收入戶的衝擊最大。如果以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來看,最近七年來家戶的平均支出成長率遠高於收入的成長,低所得家庭更出現入不敷出的困境。

 梁啟源指出,自一九九九年至二○○六年,這七年來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成長約○.四%,這樣的成長其實民眾感受不到,但是平均每年支出成長一.二%,換句話說,民眾平均支出的成長率大於收入,代表老百姓的生活負擔加重了。難怪這次油價上漲,食衣住行百物齊漲,老百姓會受不了。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