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全球嫌
罪魁禍首是品牌商還是代工廠?

2007/11/18
苦勞網特約記者

路透社及BBC報導,因美國本土四起、歐洲一起孩童誤食美商美泰(Mattel)中國製玩具配件而窒息案件,這個世界最大玩具製造商再度回收大批玩具。從今年8月開始美泰因玩具油漆中含過量鉛而回收了2100萬中國製產品至今,引發了中國製產品在全球的恐慌。但目前各方仍在確認,到底品質出現問題的「中國製造」,是品牌商自己的問題,還是中國代工廠的問題。

歐洲的中國製造

美泰於日前回收約17萬件墨西哥製「歡樂學習廚房組(Fisher-Price Laugh & Learn Learning Kitchen)」,其中包含英國和愛爾蘭7,000件,歐洲合計近6,000件。歐盟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委員庫涅娃(Meglena Kuneva)發表聲明直指美泰:「美泰這些大玩具商,要玩就要玩得漂亮些,否則歐洲消費者對他們將失去信任。」

但另一方面,歐洲玩具業聯盟(Toy Industries of Europe)主席艾利斯(Bryan Ellis)卻樂觀提出,近日回收事件只是運氣不佳,商品回收動作就代表檢查機制確實運作。雖歐盟在2008年1月便將制定玩具安全新法,部份美國與歐盟官員仍激烈提出需對中國製玩具下禁令。

也就是說,中國製玩具出現問題,品牌商責任雖然不可免,但許多人仍將矛頭對準「中國製造」。

在歐洲,消費者因低價競爭關係,傾向購買中國製產品;但現在不只是玩具,中國製寵物食品和海鮮的品質都面臨質疑。歐洲對中國製食品的不信任,開始呼籲加強管控進口中國貨物。

品牌商 v.s. 代工廠

中國製商品的品質問題一直為人詬病,但引發歐美這麼大的恐慌性風潮,主要是在今年8月美泰發現中國製的玩具油漆中含過量鉛而回收了2100萬商品。但事後卻發現,美泰在下單及品管上面,也出現嚴重的瑕疵,中國代工廠,一定程度上變成替罪羊。

雖然美泰執行長艾可特(Bob Eckert)事後嚴正道歉,並承認產品本身設計疏失。但廣東省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認為名譽污衊與資本損失,「只是簡單道歉並不能彌補。」

英國郵電報與美國CNN皆指出,去年中國出口的玩具中,約80%玩具由廣東省的製造商生產。爆發回收事件後,廣東省對1726家玩具製造廠進行調查,其中近半出口執照因品質問題已被吊銷,而近半需重新翻修或改善品質。這個官方調查,其實是對北京當局強調的「反中」陰謀論無疑是打擊。不過廣東省的調查,仍強調美國大公司沒有好好監督合作廠。

利達案例

事實上,在高科技電子業中,代工廠按照品牌廠提出的規格提出報價,品牌廠下單經過代工廠生產驗收後,如果合格的成品發生問題,責任則是由品牌廠自行負責。

但這次的美泰回收案表面上美泰展現負起企業責任的姿態,其實卻是將實際損失,由代工廠負責,這才發生了利達塑膠玩具廠被迫歇業,老闆上吊自殺的後續效應。

英國BBC深入了解,利達約有5000名以上員工,卻都說不知玩具漆中成分,直到看到報導才感吃驚;多數員工被送回中國最窮苦地區無法繼續工作,而部分員工堅持老闆喪禮結束後才離開另謀新職。工廠負責人張樹鴻,就是那位因美泰回收事件倍感羞辱,選擇確認員工領到最後薪資後,在廠內自殺的受害者。

後續

另一方面,北京當局正與美國聯手確保消費者安全,但與西方相比,中國對於工廠標準制定仍顯反應過慢。在利達老闆自殺後,北京當局處決了食品藥物管理單位一名受賄官員,深知中國製產品聲譽若不能回升,不只是廣東佛山的工人,其他工人也都將面臨失業危機。

不過,美聯社引述摩根富林明分析師吉亞諾科斯(Dean Gianoukos)的大膽預測,雖幾次回收造成消費者購買憂慮,但正是投資者逢低買進的好機會。當美泰開始大量生產電影週邊產品(如「黑暗騎士蝙蝠俠(Batman The Dark Knight)」等),且2008年消費者與投資者信心恢復,屆時眾人就能獲利。

不過,中國日報陳述廣東省將可能參與對美泰提出毀謗訴訟,但訴訟何時提交美國法院,詳情不明。廣東省佛山市擁有多個據點的利達塑膠玩具廠(Lida Plastic Toy Co),雖被永久勒令歇業,也挺而支持毀謗訴訟。

回應

「到底品質出現問題的「中國製造」,是品牌商自己的問題,還是中國代工廠的問題?」

每次出事,好像大企業永遠都沒有問題……唉……

以前台灣生產的商品也被嫌得很厲害。

台灣將心比心一點吧。

品牌商以為坐著就可以賺錢嗎?
平時不監督 只會壓低價格
等於是變相的讓代工廠走在違法的邊緣
壓榨勞工、偷工減料...有的時候代工廠這麼做都只是為了活下去
在台灣也有許多苦苦撐著的代工(製造)廠商面臨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