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明召開記者會 闡釋「活路外交」政策

2007/11/19

【中時電子報毛嘉慶/台北報導】國民黨總統提名人馬英九明(二十)日將發佈以「活路外交,擁抱全球」為名的外交政策。馬英九的外交政策重批,中共打壓台灣外交,幾十年沒有改變,這是「舊」困境,但過去八年,在民進黨執政下,卻為台灣製造「新」困境,原因就是「外交外行」、「專搞衝撞」、「政策多變」,將台灣的形象從民主模範、經濟奇蹟變成「麻煩製造者」。   馬陣營指出,國民黨的外交政策,除了將「重返聯合國」設定為遠程目標外,也鎖定三個主要國際組織作為標的,分別是:「世界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of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為首要目標,另並積極尋求參與其他與台灣經濟發展有關的聯合國機構與功能性國際組織。馬營指出,初期先爭取成為觀察員,進而成為正式會員,「參加的名稱在不違背尊嚴的前提下,可以維持彈性」。   馬英九明日的外交政策記者會中,將邀請曾任駐外大使的陳錫蕃、陸以正、鄭文華、邱榮男等人與會,並由曾任外交部長的立委蔣孝嚴等人陪同,一般預料將會對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外交困境大加撻伐。   外交政策中明確點出,馬蕭如果執政,將終結虛耗的「烽火外交」,並在兼顧尊嚴前提下,與中共「從共同利益出發,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在互不否認的情況下,與對岸展開務實協商,尋求彼此可以雙贏的平衡點,也就是『活路模式』」。   馬陣營認為,將來不管在雙邊關係或國際組織的參與,「兩岸都不必衝撞,互相消耗資源,反而可以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我們相信這是『三贏』的作法,不僅兩岸得利,國際社會也均樂見」。馬陣營也指出,若能從現今「東協十加三」會員國中,替台灣闢出加入的空間再「加一」,將是台灣尋求經濟、外交實力並進的重要有利基礎之一。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