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勞工經濟安全,許勞工一個永續經營的勞保年金
來自社福、婦女、勞工及社福學術界的共同呼籲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07/12/06

攸關八百多萬勞工老年經濟安全的勞保年金,在立法院朝野協商中持續延宕,尤其是在立委即將改選,許多委員跑攤、跑選區無心開會,本會期通過的機會堪慮。來自社會福利、勞工、婦女及學術界關心勞保年金共同成立的「搶救勞保年金聯盟」表示,「勞保年金」制於立法院第五屆已有共識,並列為最優先法案,本屆立法委員實在沒有理由杯葛,且國年民金已於7月23日通過,勞保年金的各項給付水準亦將比照國民年金,因此,聯盟希望朝野政黨摒棄成見,積極完成協商與立法,讓台灣勞工的老年經濟安全確實受到年金的保障。

聯盟表示,台灣的勞工保險自1950年開辦以來,皆採一次請領方式,形成勞工認為一次請領給付才是最保險的方式,但2006年老年給付平均年齡約58歲,平均金額才102萬元,實在是無法支應58歲以後約24年左右的老年生活,且一次金有通貨膨脹及運用不當等風險,勞工最後仍會落入嚴重的老年貧窮問題。因此,為了解決一次給付所產生的各項問題,國內各界要求勞保改制年金的聲浪一直都沒有停止,而歷經了兩屆立法委員的智慧,目前立法院朝野協商中的勞保年金更應於本會期完成修法,給勞工一個交待。

然而,由於目前在這次的朝野協商中,在野黨的態度是勞保年金是否能完成立法最關鍵的因素。在國民黨2008年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先生所提出的勞工政見「尊嚴勞動:自主、公平、發展的勞動政策」當中,已明確的支持勞保年金的方向,並以「提高勞保年金給付,絕不低於國民年金發放基準」為標題,認為政府應提高勞保年金給付水準…..」,因此,聯盟表示,既然馬英九先生都已支持並肯定勞保年金的改制方向,立法院國民黨立委應更積極的推動勞保年金的立法,以示國民黨及馬英九對於台灣勞工的善意,否則,馬英九先生要如何說服勞工他當選總統之後會照顧勞工的基本權益?

國民年金法通過時有兩個但書,其一是勞保需儘速年金化;第二為勞保所得替代率不能低於國民年金。大家都知道費率和替代率是兩個連動的數字,替代率高費率自然必須調高,必須經過精算及推估才能訂出可以永續經營的制度,國際比較發現瑞典以工作年資當中最高薪資十五年平均計算;人口高齡化最嚴重的日本厚生年金費率預估將調到18.5﹪,且替代率不到0.8﹪,日本厚生省誠實的公佈精算結果讓民眾知道替代率要高,費率必須跟著調高的硬道理。

針對目前立法院勞保年金的朝野協商,聯盟再次的呼籲立法院朝野立委摒棄成見,回歸政策討論於本會期完成勞保年金的協商及修法工作。因為倘若勞保年金沒有在本會期通過,不僅會嚴重衝擊勞保的運作,更將影響與國民年金制度的競合關係。聯盟將於這兩週內拜會各黨團呼籲支持修法,如協商有結論亦應將勞保條例修正案擺到相關政治爭議法案的前面完成立法,國民年金可以攜手,牽涉更多人權益的勞保年金更應該儘速立法,聯盟將持續監督,並公佈於協商漫天喊價或以任何形式杯葛之立法委員和政黨,提供明年立委及總統大選時選民參考,用選票抵制傷害勞工權益的候選人。

新聞聯絡人:孫一信 0922-742953 2007/12/06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一信阿,是要搶救什麼呢?如果是搶救勞委會那個版本,就大可不必了,貴聯盟對勞保年金的基本要求是什麼?每年的所得替代率%?平均投保薪資怎麼計算,這些最最基本的訴求要講清楚啊!不然,只會落個為人背書的罵名。

可以理解過去相關團體要求國民年金保險通過的苦心。

但是把勞保年金費率和「替代率」連動說成是硬道理,當成單純算數問題,這沒有道理。

請問國民年金保險中原老農津貼和費率為什麼沒有連動,還有差額金3000元存在(38-65歲),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說好聽的是老農津貼的遺緒和過渡,說難聽一點是選票問題。農民很辛苦、被政策犧牲需要特別照顧,一般無工作的人民和失業者就不需要被特別照顧嗎?勞工也很辛苦,要求費率提高就被威脅保費就要提高,這算什麼硬道理?農民很重要,其他階層就不重要?這個時候就不是漫天喊價?

身心障礙者需要政策照顧所以有基本的4000元保證津貼(草案是3000元),其金額或差額由政府負擔,這不至於會被反對。

但各位為讓身心障礙者有基本保障,硬過了一個「差強人意」的殘補式國民年金保險,轉過來不談任何勞保年金的基本要求,不談平均投保薪資應該如何計算,就說要求提高「替代率」是漫天喊價?很多勞工聽到國民年金開辦想到的不是家庭成員有基本的退休年金保障,而是想到又多支出了一筆保費。甚至有人說如果繳不起保費乾脆就不要加保,眼前的生活都顧不及了,還能顧到老年去嗎?政府不能提供福利年金制增進勞工老年生活的保障,這也就算了,但各位不去完善改進殘補式年金的制度,反過來要求勞工因為國民年金保險通過所以勞保一定要年金化,請問這算什麼硬道理?

這個聯盟裡如果有勞工團體,請讓大家知道你們是誰,這不是藍綠之爭,硬要把勞保年金政策辯論解釋成藍綠之爭,也有很多支持執政黨的勞工反對目前的勞保年金版本,你們要小心,長仔搞不好會因為這樣落選。

對,這也許正是你們想要的。

我想應該公佈的是支持勞委會版本的無恥立委吧
勞委會自己內部評估用11%投保費率
所得替代率應該可以到1.5%以上
郭明政教授私下也認為1.5%應該是財務負擔可以接受的
而現在的版本卻只有1.3%
我不知道孫一信這裡的所謂漫天要價的立委說的是蛇麼?
據我所知國民黨也只是提到1.55%吧?
這跟勞委會最早的內部評估1.5%差異不大
請不要為勞委會背書
還有!我一直覺得孫一信看起來很面熟?
不會是當年我在長老教會台師團契看過的那個理想青年孫一信吧?
如果是的話
請對的起當年的理想跟你的上帝
謝謝!!


就是那個孫一信

感謝綠油油鬥贊聲

之前聽過勞委會曹愛蘭副主委說過,急著通過勞保年金是因為國民年金立法過了,勞保若不年金化,他們擔心勞工會有請領老年給付的退休潮,勞保基金「擠兌」爆了,再轉到國民年金去加保,連帶會使國民年金也破產;在勞委會的張烽益也說過相同的話。

聽來不覺好笑,要想把勞工留在勞保,卻不願把勞保年金的所得替代率提高(至少也要一年1.5%,但勞委會只說可以跟國民年金一樣,從草案的一年1.1%變成1.3%),這教勞工如何接受呢,一個有五十幾年、九百多萬人、基金餘額有四千多億的勞保,所受的待遇竟然跟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國民年金的所得替代率一樣,這是何道理?

殘盟出身的王榮璋在國民年金審議時,把所得替代率從草案的1.1%硬拉到1.3%,當時有考慮到什精算嗎?孫一信也是殘盟的人,現在,卻來要求勞保年金要精算保費費率與所得替代率了,這又是何道理?

什麼精算,其實都是騙人的,而說什麼精算要五十年、七十年以上,更是鬼話連篇。其實費率與所得替代率的關係,大同工會理事長白正憲(也曾是勞陣的主席)早在一、二十年前 勞委會想把勞退金改成年的草案中,就發現了費率與所得替代率1:3.5的比例關係,他是用費率去除所得替代率,結果真的1%的保費到退休時是3.5%,他說早期台灣知名精算師林喆博士就是這樣做「精算」的,此一白正憲的發現,我也曾向一位知名的退休金精算師林奇璋求證過,他曾也無不可。

所有的精算都是建立在一些假設的參數上,而時下流行的精算大多以商業保險的方式在精算,問題就出在社會保險與商業保有別,就以勞保來說,勞保的行政費用是由政府篇列預算,因此可以說沒有什麼費用的問題,而商業保險除了成本費用要由要保險人的保費 來負擔負,還有保險公司的預期利潤可能也被估算在內,但勞保的收益都回到基金本身,如果精算只作參考用,還必須與商業保險的精算有不同的假設。

但與其花龐大的預算去搞一些不甚營養的精算數據,最節省成本又有率效的推估方法,就是從經驗值出發的1:3.5的比例推估法,1:3.5其實是沒有太大財務槓桿的保守方式,德國二百年的社會保險的經驗值也是1:3.5左右;但這其實可以作更大的比例空間的調整,個人認為,即使擴張到1:4都還是很安全的,君不見我們的軍公教退輔新制,8-12%的費率,一年提供2%的所得替代率,最高採計35年,即70%,若以12%的費率去除70%,則其費率的所得替代倍數是5.83倍,亦即將近6倍,如果以1:3.5的比例來算,照理軍公教的月退所得替代率應是42%而已。問題是他們卻擴張到70%,而勞保的最高費率11.5%,如果以保守的1:3.5來計算,應足以提供40.25%的替代率了,若擴張到以4倍來推估,則可達到46%的替代率,基本上是應該沒有太大財務風險的。

我的結論是,台灣勞工從來沒有漫天喊價,勞保目前退休平均年資是24年,即使一年1.5%,其所得替代率平均也在36%左右,如果制度設計是要讓勞工能留在勞保久一些,其所得替代與平均投保薪資的誘因應該要超過國民年金才是不必用什麼大腦想就知道的硬道理,何必什麼精算來唬人呢!

樓上的,那個勞工團體在這裡,幫你找出來了。

台灣勞工陣線新聞稿2007/12/06
<a href="http://labor.ngo.org.tw/news/n271206.htm" title="保障勞工經濟安全,許勞工一個永續經營的勞保年金">保障勞工經濟安全,許勞工一個永續經營的勞保年金</a>

<a href="http://labor.ngo.org.tw/weekly/c271229.htm">知識份子的傲慢與偏見</a>
台灣勞工陣線

日前,某日報以幾乎全版的篇幅,標題為「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講學,不能視同外勞」之主題報導,內容為台大聘請一九九八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崔琦來台長期授課 , 但是因為必須向勞委會申請「外勞工作證」,跟外勞一樣,台大校方認為 「有損學術尊嚴」, 該教授恐無法來台。

台大校方這種說法充滿了知識份子的傲慢與階級偏見。不管這些外籍教授具有何種頭銜,本質上他們就是來台灣受聘教學從事工作,職業不分貴賤,不管任何人來台灣工作,本來就必須受到相關法令的限制,申請相關的許可。不管你是天王巨星帕華洛帝來台演唱,還是莫斯科芭蕾舞團來台表演,只要是來台灣工作賺取薪資,本來就必須受到政府的許可與管制,世界各國也都是如此。

任何外國人來台灣工作,一定會某種程度地影響到本國人的工作機會。台灣在「非藍領外勞」,也就是俗稱的「白領外勞」的規範上,本來就非常寬鬆,例如不須繳納就業安定費,並可無限期展延,且可自由轉換雇主。而目前約有三萬名包括專業工程師、藝術工作者、教師等外國專業人員在台工作,政府當然必須審慎考量是否影響本國人工作權益。

這個事件背後,其實讓台大最嚥不下這口氣的真相是,中研院申請外籍研究員不須申請許可,而台大卻需要。這是因為中研院屬於就服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各級政府及其所屬的學術研究機構,因此不須申請許可,而台大不屬於。 這種台大與中研院的學術桂冠之爭, 就在這件事情上被爆發出來。

台大校方這種傳統士大夫心態,將學者光環無限上綱,連工作許可的審核在勞委會職訓局這個屋簷下雨藍領外勞一起審查(事實上, 是由完全不同的申請程序與官員進行審查),都無法容忍, 認為有損學術尊嚴,這只能說是知識份子的傲慢。而這股莫名的知識傲慢,卻是以鄙視勞工的勞動尊嚴為基礎,這整個事件讓我們看到了知識份子的偽善與學者的階級偏見,想必貴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來教授也不會認同,而台大應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謙虛,而非以貶低、歧視基層勞動者價值的心態來面對問題,否則,台大要如何教育學生尊重差異、尊重不同職業的品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