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化後的補貼解決什麼問題?

2007/12/13

150條偏遠路線停駛的風波,總算在交通部提高補貼的承諾下落幕。這次南部五家客運業者以不堪長期虧損為由,宣佈將在本月22日停駛,嚴重衝擊嘉義以南至少五十個鄉鎮的交通,估計每天超過兩萬人受到影響,也逼得交通部承諾提高比率提高至八成,才讓業者暫緩停駛的計畫。的確,偏遠路線的經營,本來就是賠本生意,這也是原本補貼制度存在的主因。但各家客運業者,帳務不公開,到底是賠多賠少,政府補貼的鉅款,是否又真正為偏遠路線所用,從來就是黑箱。這次五家客運業者串連停駛,政府也只能砸錢安撫,一旦食髓知味,恐怕每年都會上演類似的戲碼。

究其根源,客運業者能挾偏遠地區民眾交通權益以令交通部,最根本的就是當年台汽民營化政策。在1996年,台汽全台有432條路線,又支援了許多偏遠地區交通運輸,但也讓台汽承擔鉅額虧損,面臨民營化壓力。到了民營化之前,台汽為了減肥瘦身,僅剩下196條路線,民營化後更只剩下96條路線,無利可圖的路線則一概裁撤。

當年台汽民營化時,社會上的主要反對論點,就是偏遠地區民眾權益將嚴重受損,但當時交通部的回覆,則是將「補貼」承接偏遠路線的客運公司。

現在來看,台灣社會對於私人公司實在過於「諒解」,同樣是因為經營偏遠路線招致虧損,當年台汽,卻成為合理民營化的重大原因,但現在這些民營業者社會卻普遍理解,而國家最後也同意提高補貼作為因應之道。但事實上,帳務相對公開的卻是當年的台汽,現在民營客運業者的虧損也不知金額多寡、是真是假。

更何況,當年的台汽經營偏遠路線,因為車輛規格全國統一,並無經營不善的路線就用較差的車輛。但看看現在的民營運輸業者,不是使用二手車,就是欠於維修保養,政府這次提高補貼,這些業者會進新車或全面檢修嗎?現在偏遠地區的居民,不是動輒有客運停駛的要脅,就是平常乘坐安全品質堪虞的車輛,在民營化後,他們就是二等公民。

目前台灣在水、電、交通等重大民生需求裡面,交通裡面的汽車客運、通訊已經民營化,客運影響偏遠地區居民的運輸權益,已經被犧牲。通訊則攸關城鄉數位落差,當初中華電信民營化時,交通部也以「補貼」作為解決方案,以客運業的後果來看,不知道各大電信企業,什麼時候會集體向政府討錢,到時候又是身為納稅者的我們付款。當年社會阻擋不了甚至支持的民營化政策,現在就是大家一同承擔苦果。

回應

人民不可為, 政府為之

這話是否熟悉呢?是的像我這般年紀的人讀過這句話.
人民不可能賠錢去經營偏遠路線客運,
所以由政府出錢,由台汽來執行,
在民營化之後,台汽一一被迫撤出經營權,
改由政府補貼方式,轉地方業者經營,
聽說一條線一年可以領到很多錢,
但到底多少錢,政府也沒公佈,
除了極少數人之外,沒人知道,絶大部份的人更不知道補貼款這件事,
可不可以請政府要求在每一條領取補貼線的公車上,
除了貼本路線接受補貼告示之外,並把補貼金額也告示出來
當初要台汽讓出經營權時,不是說的很好聽嗎?
我們納稅人是台汽的老闆,我們己經失去了台汽為我們服務的權利,
總該讓我們知道補貼的額度是不是合理吧.

個人目前的工作…剛好是「台汽」民營化後“國光客運”的相關企業
「國光」的人對自己奉政府之命接手宜蘭客運(賠錢),但這次五號國道通車居然沒分到路權一事,是有一定不滿的

就我所能看到的,這“私有化”後的國光大體上應該還不致賠錢__至少至少眼前沒看到什麼問題(以一個關係企業的小工來說)

之前還有耳聞某私人客運業者(中、北部某地方勢力)也想以“收購委託書”之類的手段染指私有化後的「國光」

現在當家的和企圖搶奪經營權的…遠遠看來似無太大的差別,身為勞工的我們也只希望工作能穩定、收入能正常,平時真的不會想理「大人們」之間的事

且不論誰來當家,減少正式編制的員工…尤其是資深人員,再大量進用新手甚至派遣員工,應該都是大同小異的吧
就算明年真的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交通旅遊業改善經營條件之後…就算各地業者真賺了錢
相信那些經營者也不太會把賺來的錢多分一點給基層,大概只要不惡意裁員、不惡化勞動條件、不亂克扣、不亂減薪…相信大部份的基層小工都會很“認份”的
甚至只要經營者有一點小聰明,等賺到錢之後分一點點小惠給基層,大概多數小工們就會“感念”老闆的“德政”,更加賣力的工作了?

話說回來
現在「台汽客運」其實還是存在的,並沒有完全消失,組織也和「國光」有一定的區隔

在某些鄉村…之前在北縣的“雙溪鄉”就看過「台汽」的車子

個人是覺得「台汽」應該由政府接回去、擴大編制
成立「新台汽」來專門經營在一般客運業者眼中無利可圖,但對稍嫌偏遠的鄉鎮地方居民而言不能中斷的偏遠地區客運
然後或可針對那些拿了路權營利的私人客運業者收取一定的規費用以支持公有化的「新台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