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死也要吃 日本人把警告當耳邊風

2008/01/24

黃菁菁/東京廿三日電

 美國發現曼哈頓的多家餐廳賣的鮪魚壽司含有大量的汞,引發食用生魚片安全與否的爭議。然而對全球最大的鮪魚消費國日本而言,即使知道鮪魚含有對身體不好的甲基汞,民眾也不可能從此不吃鮪魚,控制鮪魚攝取量已是最大的讓步。

 日本人愛吃鮪魚,鮪魚壽司、生魚片、鮪魚排、鮪魚三明治,世界的鮪魚大多都被日本市場消費掉,然而鮪魚含有高濃度的甲基汞,因此有一說指出,一般日本人毛髮的含汞濃度比其他國家的人高出許多。

 有關生魚片食用安全問題,日本過去曾發生因環境污染而引起汞中毒事件,厚生勞動省也曾於1973年定出成人攝取汞水銀含量的基準,呼籲民眾每周食用生魚片不要過量。

 近年由於歐美調查指出大型魚的含汞量過高,日本也開始積極調查各類魚的汞含量,且先後於2003、2005年公布含甲基汞濃度高的魚貝類名單,其中包括鯊魚、鯨魚和鮪魚等20種,還特別提醒孕婦注意不要吃太多這類的魚。

 厚勞省食品安全委員會指出,一般成人即使吃含甲基汞的魚,也會自行將汞排出體外,不須要過度擔心,但是由於胎兒容易通過胎盤吸收,孕婦若是攝取過多的甲基汞,雖然對孕婦的健康影響不大,但恐對胎兒的中樞神經和腦部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

 厚勞省以實例說明適當的魚貝類攝取量,例如,一貫壽司、一片生魚片的量約有15公克,一人份的壽司約80公克。孕婦每周食用鮪魚的量應不要超過160公克,即每周不要超過2次,每次約80公克左右,其他的魚也註明一周最多吃幾公克,且食用多種魚時則要將食用的量加總計算。

 不過,有消費團體曾批評說,厚勞省只針對孕婦提出警告的作法未免輕率,國際上已不斷針對魚貝類含汞問題有所警覺,食魚大國的日本更應該喚起一般民眾注意,也應針對兒童設定魚貝類攝取量的限制標準才對。

 樂天的日本民眾一般認為,日本自古以來就是魚食民族,也是全世界最長壽的民族,沒必要突然談魚色變,魚類有重要的蛋白質,也有神經細胞成長所需的DHA等不飽和脂肪酸,只要不過量應該沒問題。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