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葉昀對火盟參選的觀察與批評

2008/01/25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之一

首先還是感謝葉昀的文章及各網友的回應或批判。

以火盟此次二區參選及與綠黨合作的決定,是帶有特定目的與實驗的考慮,就理念與選舉方式也確如葉昀文章所觀察的部份類似,但在前題未對焦時,有些對話的層次是有落差的,這部份不是為選後自我詮釋,而是以社運參選本身做為檢討的議題,本就有複雜又不易被理解的客觀性存在,我試著回應,若有不同經驗的社運朋友也請一同參與。

就參選就是要選上,不要選上是對選民的不尊重,葉昀以柯逸民的「出現」為例使用「外表」、「語焉不詳」、「賣啥米?」「老鼠會」等方式勾勒出火盟出現在傳統市場以選舉為名的行動中,其中的寒酸、「帶衰」是以一般選民瞧不起這種行頭的參選者(代言者),講不出人民聽得懂的話,而這整個場景被描述成是「有意的」安排,如:「穿著一定要像鄭村棋嗎」?批藍、綠的內容之外,你要給選民什麼料呢?通通都沒有聽到,只覺得是來沾醬油、自恃很高的知識份子。…

(以上是簡述葉昀的描述)

就此部份,我以火盟發起者之一回應火盟參政運動的基本想法及作法,從決定參選前,我們就清楚對選民或支持的朋友說我們不會當選,也不想用這種選制當選,所以參選是為了找出有高度自覺的選民,可以做為行動者的選民,此與葉昀一再質疑的「選不上就不要出來選,既然要選就要選上」,二者的出發點是完全不同的層次,而葉昀的思惟應是朝向勝選/要當選的範疇來看,批評我們方式上所表現出的拙劣,這點是主要的差異。

而我們的不會當選不是隨口說的託辭,是壓根對選制的不滿,並使用選舉過程來發展出我們自己的選舉文化形式、選民政治觀點的討論等,做的不夠、不好是其次,但帶著這個方向前進是火盟參與政治的重要經驗。所以在文宣上、演說中都以選制為主軸,並對國會透明化、密室協商等狀況進行宣傳。

反觀葉昀對火盟在市場出現過程的整個批評,放到對主流選舉有些認識的人都可以很快找到參考的圖像,這就更顯露出火盟的不夠主流,甚至笨拙。如:傳統上選舉的基本規格─候選人出場一定有背肩帶、有人頭像的旗子、一攤攤握手拜託、阿伯阿母叫得親熱…,確實有地方經營的候選人可以有不錯出場、退場身段,恰到好處,而與選民的關係也有另一種高姿態展現其個人特質、魅力的本事,這種姿態不是像柯逸民那種讓人不想親近的樣貌,而是一種政治人物有的特權,就是權力的掌握者、權力的化身。

基於這樣的對照,更讓柯逸民或參與的工作者變成不倫不類的雜牌軍,即不像參選者又不像運動者;但一定不是葉昀所指的摩門教徒的那種樣子,因為就我們的政治訴求或表達上是希望讓群眾認識火盟,不過就我們自己的檢討,確實在出現的訊息部份太雜,有些道具做得太趕而顯得寒酸、草率,但絕不是有意的,只是我們對進入各種場合的敏感度不足,有些傳達的訊息不精準,特別在市場這樣高流動、複雜的人際、金錢流的空間中,用這種方式與人談政治,能做到的效果與原本的想像差異很大,反而容易被譏為不稱斤兩的「怪卡」或是不像搞選舉,我們去了二次之後有面對到要找人不太容易在市場中的過程中碰到,但像葉昀這種身處混雜社會中的政治觀察者是萬人中之一的少之又少。

現在回頭想想,若當時因為考慮太清楚而沒有去碰市場這一塊,就無法看到葉昀的批評文章,就結果來看還是值得的。

再者,談到此次火盟許多年輕人第一次參與在選舉過程中出現的姿態或身段,以對話方式二二進行,找攤商對話的過程等,這部份是得細緻對待了,葉昀提出的都是極現實的政治的問題,但我們對於有意願來參與的年輕人,就選戰的速度或我們對選舉並不是太有經驗下,沒有太多條件一個個帶討論,大部份是一小隊出去試了再回來討論,而我們的對話式小組除了市場組還有垃圾車組、社會服務方案組及自行車組等,大部份是一個老手帶隊或只能有年輕人自己出去試身手。過程中這些老手可能會觀察一會再出手,有些人可能帶著焦慮只敢發文宣,有些則大膽一點找人亂問、亂聊,反正在選舉期間這種關係介入是比較不被排斥的,只是遇到像市場的「阿堯」、「阿財」這種老大級的損一下年輕人,碰一鼻子灰也是正常的。

但我們的作法是希望他們帶著好奇、想像及模糊的意識先去行動,從過程中再發展出屬於行動者自己的經驗,而不是採取密集訓練的制式標準,因為當他們從不知如何問問題,到問出味道,反應了行動者進入不同階段的認識,而這個方式我們從日日春參選到這次參選都還在進行,年輕人面對無處不政治的社會,投身進來是好事,這部份葉昀應是有感而發,而且也現身與年青人交手,算是在場中進行挑戰的相互認識過程,只是我們看到的是葉昀提出比較直接的問題─如「我與你們老鄭很熟……」,這部份到是我們中生代比較接得上的話,年青人早已不在這種社運政治的脈絡中進場了。而我們在檢討會上是有人提到市場中有人如何質疑…等,雖然葉昀對我們的行動有些質疑,但目前暫時不會停下來,選後這二─三週間,我們還是持續在垃圾車隊中找出投票者,看這種方式的成果如何?

最後,我們自己面對投給柯逸民的1580票是什麼意義?從我們數十次行動中如何感知這些投票者的意義?目前在找人的過程中發覺許多有趣的事情,但粗分來看有1/3以上是認識到「火盟」的宣傳而投的,不論是從公報、垃圾車、自行車隊還是火苗講堂、網站上來的票,這部分是明知我們不會當選還投給柯逸民,算是沒有誤解我們的意思,且能區辦這樣的選舉方式不是來騙票的。

另1/3應是睹爛票、不滿藍、綠的候選人,又不想投給自行參選的候選者,可能是認同綠黨的理念或不滿藍綠且對小黨有一些期待,而剩下的部份真是不投藍綠而隨機投的,就以上的選民我們都希望在港湖能繼續接觸到他們。

而就葉昀意有所指的說火盟選在港湖區是隨機的決定,這個批評是指我們對在地政治的不夠了解,其實葉昀說對一半,對的是柯逸民確實在五年前搬到南港,住南港當然也不是刻意選的,他也不是以選舉為考慮的動者,但在工運上我們對南港路上的一堆沒落產業─如:南港輪胎、國產建、國產汽等工會有過長期的協助與互動,這不是指原本寄望工會能成為票倉,而是對南港勞動環境變化下,產業工人發展的了解與極度關切;但內湖地區就不是太熟悉,只對內湖的開發及藍大綠小有些認識,因為眷村國宅就有8-12處、學教文教區也集中在內湖,藍陣營中的許多議員.民代早就各十其地盤,我們選前就知道,但仍抱著對較中產的社區進行摸索,同時對過去社運如何與較未能接觸到的群眾互動,則是在選舉過程中漸漸浮出的感覺。

對於葉昀最後提醒到社運參政要心甘情願的接受被吐槽、被否定或被質疑,其實社運不只在參選上是沒有條件玩主流的遊戲,連一般議題要能扳倒主流意識都是百般困難,但是我不太以為社運只能在人家設定的遊戲中競爭,且只有「願賭服輸」四個字;反而過去的許多社運抗爭都是從反抗中累積自己的能力、資源、認識,如挑戰資方的管理權,有太多的例子是拉開主流被認定的價值後,從改變認同及維護自身利益開始,有條件發展組織就可能蓄積未來的力量。

當然我同意搞組織是得長期有計畫的做,這部份任何一個社運組織都得面對,不只是火盟,火盟從工運、社運的行動中有一些體悟,使用選舉時較大的社會動能來試著發展組織還正在一種實驗的過程中,這樣的檢討讓我們更知道不足與缺失,就方法上、方向上進行思辨,葉昀的提醒是非常重要的。

建議標籤: 

回應

雖然有些離題,「我們就清楚對選民或支持的朋友說我們不會當選,也不想用這種選制當選」聽到香伶姐這麼說,我心中的一點點疑惑又被喚醒。

我是輔大黑水溝社的社員,在先前與綠黨火盟的一次社課中,也在綠黨、火盟不太相同的告白裡,我一直有點意識到,火盟和綠黨在這次參選的基準上,似乎有點落差,不知道您實際感覺的情況是如何?

有啥好問的
就是雞兔同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