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人/台北報導】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今(卅一)日將端出稅改政策,據了解,馬蕭在租稅政策上,將主張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有條件」落日後,將個人綜合所得稅的薪資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雙雙提高到十萬元,並將主打「負所得稅」制度,以凸顯和綠營政策的差別。
馬蕭陣營主張,促產條例在九十八年底到期之後,只保留研發與人才培訓的投資抵減,行之有年的污染防治、節約能源等投資抵減取消,享有五年免稅優惠的產業別及股東投資抵減,亦不再延續。
由於租稅政策較為複雜、專業,馬英九過去在公開演講中,甚少碰觸,而為了要在今日說明其租稅政策,昨晚加緊與幕僚開會準備功課,不希望被媒體問倒。
依蕭陣營提出的版本,與工商團體所主張,要求保留眾多功能性投抵,明顯差別甚大,在馬蕭今日公布此一租稅政策後,是否影響工商團體對其支持度,將有待觀察。
馬蕭主張,在促產落日後,因此增加的稅收將用來改善租稅環境,在營利事業的租稅改革方面,營所稅稅率從二五%降為二○%;並廢除未分配盈餘加徵一○%,減輕一般企業的稅負。
個人稅方面,藍營很慎重於綜所稅的改革,最高邊際稅率四○%不變,但受薪階級的薪資扣除額,由目前七萬八千元提高到十萬元;殘障扣除額也由七萬七千元提高到十萬元。教育扣除額由「每戶」二萬五千元,放寬為「每人」(子女)二萬五千元。
據了解,因為綠營將提出薪資扣除額和殘障扣除額提高到九萬元,所以藍營在促產落日後稅收的可支付範圍內再「加碼」一萬元。
藍營也推出勞動所得稅額抵減制度 (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EITC),俗稱為「負所得稅」,將租稅制度和社會福利連結起來,以「薪資所得」為準,對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如果其「薪資所得」越高,可以得到政府越多的所得稅扣抵權,或越多的現金補貼。以鼓勵扶養小孩的低收入家庭,提高工作誘因,給予釣竿,脫離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