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2日晚上,我走進當時尚未拆除、位於新莊新樹路旁的東菱電子。那時東菱已經關廠八年,多年來自救會佔領了這個廠區,但終究面臨土地即將被法院標售的處境。這一天晚上,自救會廣邀勞工團體齊來贊聲,共同為即將來臨的點交日之戰加油打氣。
一走進廠區大門,就看見從工廠行政大樓、也就是後來作為工人主要生活區那棟建築上,高高垂掛下來的白色大布條,大樓前搭了個舞台、大夥正準備著晚上的活動。我直覺這個畫面相當眼熟,可說實在的,那是我第一次走進東菱。
原來,在這更早一年前,我曾在泰國參觀過一家工廠。這家工廠的工人們,同樣在廠房前準備了一個舞台,以晚餐與文化表演的晚會來招待外國友人。我一定是想起了那個相似的場景。
可說實在的,那家泰國工廠跟東菱還真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2002年10月7日早上,泰國Bed & Bath成衣廠要上工的女工發現,廠房被鎖住了進不去,原來老闆落跑了,當然資遣費都沒給。九百名員工中,有三百五十名選擇了抗爭,她們在泰國勞工部大樓前埋鍋造飯了三個月,期間還一度攔下勞工部長的座車,後來他們從類似台灣的工資墊償基金中得到了部分補償。
但更為重要的是,這期間女工們試圖展開自己的生產事業,四十名發起人從一家公營銀行借了七十萬泰銖(當時1泰銖約等於0.7台幣,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的貸款,把這家勞工共有的企業命名為Solidarity Group Factory(團結組合工廠),於2003年2月21日開張。一開始是接其他成衣廠的外包訂單,但利潤實在是被壓得很低,後來大家決定,應該創立自己的品牌,他們把這個品牌稱為Dignity Returns(尊嚴回歸)。
作為一個勞工自主創設的無血汗品牌,Dignity Returns尋求泰國本地工會、及國際間反血汗工廠運動團體的訂單,製作成衣及宣傳布條等,但這並不夠。有些工會仍然以一般作生意的眼光,要求Dignity Returns必須把報價壓低。女工們後來甚至主動找上商店合作,尋求建立一般市場的銷售通路。
經過兩年之後,Solidarity Group Factory已經償還了銀行貸款,目前仍有二十名勞工繼續在這個勞工共有的企業中工作。據勞工自己表示,雖然也有加班的情形、但勞動強度並不高,勞工可獲得每月七千泰銖薪水(泰國法定最低工資,依地區不同在三千七至四千八泰銖之間),算的上是「生活工資」(living wage)以上水準。
記性好的讀者可能會說,為何同樣是勞工自主管理的無血汗工廠,薩爾瓦多Just Garments無法維持下去、而Solidarity Group Factory能夠存活下來呢?說實在的,這有待更進一步的比較研究,目前筆者無法解答。但必須要說的是,即使是Solidarity Group Factory這個目前看起來較成功的案例,它都還是維持在一個很小的規模。同時,成衣是一個進入門檻較低、通路易達性較廣的產業,其他產業未必能仿效。
從Bed & Bath抗爭開始,就一直陪伴著女工們的泰國工運團體Thai Labour Campaign,最近把Dignity Returns這個品牌的故事整理出來,標題叫做《當貓變成老虎》(When Cats Become Tigresses in Thailand),我們把這篇文章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以後有機會,會跟大家介紹Dignity Returns品牌的產品。
When Cats Become Tigresses in Thailand全文下載網址(PDF格式,英文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