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博士的悲慘世界

2008/02/22

當朋友從網路上傳來教育部規劃凍結國立大學教職員額的消息時,她似乎期待聽見我的不平之鳴。但我卻告訴她:是喔,嗯。在看似平靜的回應下,我心理其實是這麼說的:幹XX的我轉行作個『大學炸彈客』好了。心存肚爛。我知道這是教育系統結構性的先天不良,我也知道這裡頭藏著新自由主義入侵,我更知道這是近十年來政府從其內部自行解消歲出壓力的後果,然而我埋怨同儕的鄉愿、已有教職者的墮落。

在一些奇怪的「人人有書讀」以至「錄取率近滿點」歷史社會脈絡下,台灣的大學教育早被政府單位和狀似充滿理想的民間部門整的七零八落。在晚近的趨勢中,一方面是對台灣整體國際競爭力衰退的憂慮,另方面是私有化自由化的意識形態,使得原本就充滿拼裝痕跡的全島教育系統,在什麼幾年幾百億政策,或是SSCI之類的評鑑、開放外國教育系統設置分校等措施下,變得更為歪斜。

歪斜,我指得是看似均頭平等的教育體系,往往製造出無數印著校方鋼印卻實際上形同廢紙的私立大學(科大、專科、學院)畢業證書;我指得是公、私立大學極為不等的資源分配;我指得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被意識形態地被區隔優劣;我指得是繳交高額學費的外國野雞證書充斥市面;我指得是大學系統內既有教師莫名其妙的次等人種意識形態。

教育這東西,當然是值得商榷的玩意。尤其在集權政府的脈絡下,台灣的教育不單藏著鼓勵線性歷史觀、自由競爭的意識形態,更藏著國族主義,和相對封閉的近代史書寫與壓迫性之社會的形構推力等。這些主流的意識也促成了社會不均等分工、階級壓迫、社會歧視,但恰是在這個脈絡中,我們才應該不斷的出來反省與批判,不能如現狀般自我閃避。

自我閃避的狀態是,學界從來沒能有足夠的音量,對社會的想像進行發言,更別提對大學教育的構思。先不提如何因此而沒有力量對各種社會壓迫的議程進行拉鋸了,我願意說,大學教育系統根本是既定社會分工、意識形態、社會衝突及矛盾的助手。人人都感受到社會不對勁,但是人人都自艾自憐的期待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能從你離開學校的下一刻開始。

沒有人發覺,整套對於大學教育、未來、個人前途、社會出路的構想,是循環論證的套套邏輯,從教授開始,所有人都逃避了現實。日前政治大學校長公開呼籲不應忽視人文社會學科,我們都清楚這是因為政治大學真的在與臺、清、交的競爭中遇到困境。但是我們能否看見,這個超級資源分配的過程中,不但衍生了更多的「傳統台灣式消耗經費與報帳漏洞」,更是公、私立大學,以及自然與人文學科間的不平等?之前也有人說,只看SSCI對於留學歐洲的人不公平,但你有發覺這對於中國或台灣或亞洲研究者的不公平嗎?

我認為政大校長僅僅焦慮自己的學校被排除出局,因為此種結構性議題,不是政大自身的問題而該是全島人文社會科學界共同陣線的立場問題,而那位留德教授的發言,也僅以自身為考慮。例如我可以問,如果政大,此一傳統國立前幾志願的學校獲得了資源挹注,他會不會替私立大學,或者後名次的大學公開提出聲明,甚至自願放棄經費?而留德、法教授們,是否願意呼籲全面拋棄以外國標準為基準的評鑑?

不會的。我已經說了,我認為這整個就是泡泡生產機,不斷的生產相同的泡泡,將彼此聯繫、套牢,而且有時候還因為泡泡籠罩了,因此假裝視而不見。不但如此,而且還加速推動教育系統日益敗壞。我們都發覺人文社會學科,沒辦法在線性經濟發展觀佔支配地位的社會中,與自然科學的系統競爭,但是我們卻在面對自我的時候,以各種自我限制的方式鞏固這套邏輯。

正如所有的大學研究所無一例外地,不會接受一個自己學校的畢業生第一份教職就回到自己的畢業系所,除非她或他有外校任教經驗或取得更高學位。無一例外,所有的研究所都鼓勵自己的學生出國留學。但這其實極端荒謬,因為事實上,本土的人文社會學科訓練出來的人才不見得輸給外國學校,尤其是許多不需要修課、限制幾年內必須畢業的學校,甚至兩年修完課就可以回台灣寫論文的研究所。怪異的是,大學教授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卻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學生不輸、甚至好過於留洋學生。

既然這樣,乾脆全台灣的人文社會學科研究所都關掉好啦!你花了五六年產出一堆人,不信任她/他,卻寧願任用那些出國兩三年拿到學位的留學者。接著,在涉及資源分配而產生焦慮、忿忿不平的時候,卻根本沒有考慮到,政府之所以崇尚自然學科,其實和妳/你自己(院長、系主任、教授們!)崇尚西方學位、評鑑是同一個路子。就是這種認定要把國內大學割裂,然後「出國擴展視野」繼而習得最新理論和建立國際網絡的,妳/你自己(院長、系主任、教授們!)的意識形態,促成了你對於政府資源分配、或者人文社會學科遭歧視的後果!

所以對於必定成為(或經歷)流浪博士此一生命階段,我只能說:是喔,嗯。對於我所處的反覆強調學科本土化的領域來說,我只能說,本土博士生對於西方理論熟稔的程度,可以靠我們自己的實力來驗明,因此我們寧願多熬幾年,訓練自己能夠靈活的紮根本地脈絡。因為西學並非留洋才能習得,但是深耕本地卻需要更多的努力。

我知道世界的自由化、私有化趨勢,至少在本島有關教育機構的範疇內,暫時還見不到可以有效阻止它的機會,不過流浪的不只是教師、博士(博士生或博士後研究),我們要與所有遭遇工作「非正式化」的一起努力。但更深沈的敵對物卻是,那透過大學教育系統反覆訴說的個人化、原子化,和自由競爭的意識形態。作為教育,在這個範圍內可能更需要謹慎,如果我們不能阻止科學思維在軍事、生物科技或其他各種「產業發展」面向的龐大動力,至少對於政府機構內那些「國師」級的人文社會學科大頭目而言,我們應該花更多力氣迫使他們面對自己,也就是整個社會科學的困窘。

如果我們無法阻止自然科學鐽震,無法阻止經濟學領域國師們幫助整群國有資產私有化,無法阻止法學家愈益細緻的侵吞各人生活領域的自由,則至少其餘自認稍微殘留一些社會正義那怕是自由主義思維的學者們,妳/你應該公開檢討整個學術場域的各種歪斜。

當我們明知「西方」仍是個「問題」,則如何以屈從受降馴服於西洋的姿態,指引新一輩的學生批判、論辯?如果作不到反身警惕自己所學、所言、所展演的教學邏輯和語言細節中的魔鬼,則如何勸說我們要反對SSCI評鑑、如何說服人文社會學科應該在這個線性發展史觀的世界中與被誤認為象徵著社會進步的自然科學享有等同資源?當這些都無法被做到,我們是不是也要開始說服自己,私有化趨勢是正當的、大學自負盈虧是合理的、優勝劣敗是普世邏輯,而仿製於美國帝國主義的評鑑制度是個必要之惡?

罵完了「幹XX」之後,氣憤難平的胡說一堆,此時我已經不知道該用悲慘世界還是古拉格群島來形容自身的處境,難道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本土博士生,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的本土博士生,只能像駱駝祥子,最終才察覺不但一無所有且還成了從前自己最看不起的無賴車伕?如果你跟我一樣,認為被包裹在一個以「為了學生好」為藉口而施行壓迫的學院世界,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於眼前的制度邏輯、現實情勢都感到不安與質疑,那麼最起碼的抵抗或許是發出一些些吶喊。

建議標籤: 

回應

同學,
抱怨完沒?抱怨完了快去寫paper

新的苦勞網真是鄉民的世界

在台灣唸書做研究賺的是社會地位
因為台灣的社會經濟結構並不需要這麼多碩士博士
在國外多唸書可以賺錢
從小大人都說要多唸書
沒有人說多唸書可以幹麻
書唸多了只是讓自己更加矛盾
所以要嘛想辦法繼續保持理想,不然同流合污
再不然去擺地攤,麥香雞排

阿鬼 你還是說中文吧

新的鄉民跑去當土博士了各位

只會寫得出這種文章,充滿各種論點,但前後沒什麼關連,
(諸如很多學校不會直接用自己家的畢業生,這國內外皆有,也不分人文社會或自然,到底跟愛用外國貨有什麼直接應果關係?)
講半天只為了說人文社會學科很弱勢,很特殊,但得不到政府的愛
也無怪乎外界對人文社會科學的輕視
不要用西方資本主義邏輯那一套,
那就想其他辦法來證明自己有存在價值,
而不是只會叫說別人對你不好

(話說我好像也是學人文社會的XD)

寫得很好啊

情緒發洩>>>>>>>>>>>>>>>>>>>>>>>>>>建設性

Ptt有恨板不妨參考看看。

恨也有資格在媒體進行公共化

同學,
希望我不是你的口委,通篇邏輯零分。
啊第一篇的教授說得對,抱怨完沒?
抱怨完了快去寫paper,別說SSCI,TSSCI我看也登不上去吧。

唉唷,
我說原PO啊

研究生靠杯太苦太操太累
獨坐窗台,空冷孤寂,兩行清淚卻無人憐惜
這種感覺古今中外研究生皆然

我在痿私肛腥唸書時也深有同感
只不過
我覺得你的問題不是寫得不對
而是不夠催淚

同樣靠杯研究生覺得寂寞覺得冷
你看看我
我寫的文章就贏得多少台北文青的眼淚啊

要多學我
文筆要風花雪月一點

不說了
我要去寫踢ㄟ屎ㄟ屎吸唉的paper了


歡迎你來找我當口委
不過我很忙的

這真的是台灣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班學生寫的文章嗎?
看來台灣的社會科學人才培育
真的出了很大的問題

我想,
你應該是唸自然科學的吧,
請搞清楚狀況再回應吧.

我認為,有人願意針對自身觀察與周遭世界進行反省,就值得肯定,不能因為別人表達的不好,就罵人家的邏輯,要不你把它講清楚嘛!至少,我認為作者點出了一些問題,的確是目前大學教育體系的現狀。例如

一、台灣教育重自然科學,輕人文社會科學。

二、大學評鑑以西方ssci期刊登載數作為評量標準,出現以西方衡量標準為圭臬,但適用在台灣所出現的問題。

三、應徵大學教職的差別待遇,留學國外者較本土培養的博士更被看好,出現本土流浪博士。

四、自由主義思潮興盛,表現在大學教育的私有化趨勢,加上政府對於大學教育的資源挹注,在公、私立大學間仍有極大差距,呈現出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
許多問題被提出,但仍有許多可以深入探討的空間。我只提我想講的。

大學教職的徵選重西方輕本土,由來已久,並非今日才出現的問題,當然對於本地博士生也會有排擠作用。但如果這已經是一個教育市場化下的教職篩選標準,以台灣目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頭銜所需投入的年限與教學資源進行評估,加以台灣大學教育市場趨近飽和的情況下,又何必奮不顧身飛蛾撲火?要不,就先改善教育體系中的崇洋思維吧!但話說回來,誠實面對台灣本地的師資與教學、研究環境,就算留洋的博士生不怎麼樣,大家真的就比較能信任本地的博士生養成訓練嗎?又誰應該負責?

大學教育的知識份子,被期許作為知識社會的領航者,相對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應該更具有自我反省以及對社會進行建言及行動的能力。純粹是這一點,上述發言責難作者的大學教授學者,實在沒有資格批評這些仍在教育環境中掙扎的學子。你們難道忽略了身為學界的一份子,當前教育體系出現的問題,你們也應該負起一定的責任嗎?又如果沒有學生,又何必需要你們這些教授,你們難道可以漠視在教育自由化底下,老師與學生是利益的共同體?

「抱怨完了快去寫paper,別說SSCI,TSSCI我看也登不上去吧」

我想作者談的是結構的問題 這是研究生與學者要共同面對的 而且是永無止境的輪迴競賽

台灣的人文社會科教育問題多多
當然值得共同思考
但是原PO這篇文章本身是否理路清晰 是否推論嚴謹
是擲地有聲還是不值一哂
又是另一回事

為了表示對於"本土社會科學博士班學生"的尊敬
我試著指出這篇文章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地方:

1.凍結國立大學教職員額 vs 藏著新自由主義入侵

新自由主義的基本邏輯就是把各種本來由公部門提供的服務民營化
各種原本為了服務人且涉及社會整體利益的服務
都變成私人經營並追求利潤的商品

國立大學教職員只是被凍結不增長 並沒有被刪減
國立大學提供的服務也沒有被民營化取代

真要談新自由主義
你該去談私校而不是國立學校
頂多讓你扯一下高學費 開課內容越來財團化 財團贊助導致學術研究的世俗化

總之
新自由主義到底跟教職員凍結有啥關係 ?
都唸到博士班了
談一個現象請理性地argument

2.歪斜.......

以下好幾段的內容完全莫名奇妙
拉拉雜雜抱怨了一堆高等教育的現象
接著就開始說政大如何如何 留德教授如何如何
在批評了人文社會學科的困境是整體的 而這些教授們都只是鞏固自已的利益之後
原PO又開始批評教育鞏固了這些既有的"歪斜"

終於 我們看懂了原PO要說的 : 教育是歪斜的 我們要批判它

順著這個推論
那決定凍結國立大學的教職員不是正好 ?

按照原PO的"歪斜"概念來看
這群自私自利 尸位素餐 內鬥內行 無力與自然科學對抗的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工作者們
光是批判哪夠痛快?!
國家凍結這個問題叢生的人文社會科學界的員額 防止弊端的擴大豈不是正中原PO下懷 ?
不 根本應該砍掉'重練!!

只不過一但真的廢掉台灣的人文社會學科
已經在哀嘆本土博士沒有出頭天的原PO
大概又要靠杯了

3. 不接受自己畢業的學生任教 vs 本土的人文社會學科訓練出來的人才不見得輸給外國學校

不用自己系畢業的學生 是一個系的狀況
而台灣整體人文社會科學界不愛用本土博士 其範疇是整體台灣的學術界
系與整體學術界
是如此不同的範疇
原PO竟然可以兩者拿來類比
任何修過大學部社會科學研究法的大學生
恐怕都會對一個堂堂的博士班學生竟然犯這種錯誤感到驚訝吧?

更何況
誰說本土博士就沒人愛用了?
摸摸自己良心去看一下台大的幾個人文社會科學的系所
你敢說裡面沒有本土博士?

有這個時間在這裡鬼扯
我建議原po應該回去重修大學部的研究法課程

不然你畢業後也只是去誤人子弟
並且持續製造社會科學不入流的刻版印象

4.本土博士生對於西方理論熟稔的程度,可以靠我們自己的實力來驗明,因此我們寧願多熬幾年,訓練自己能夠靈活的紮根本地脈絡

在抱怨完相關科系崇洋媚外 鼓勵學生出國後
又回過頭來說
" 本土博士生對於西方理論熟稔的程度,可以靠我們自己的實力來驗明 "
天哪!!!!!
如果你對於追求西方的學位 建立國際(學術)網絡這麼不齒
那幹嘛又要證明你"熟捻西方理論的能力" ????

所以原po的扎根本土脈絡
其實也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使用西方理論的實力"的工具
美其名叫做"與西方的社會理論對話"
講穿了搞不好是另一種型態的東方主義

什麼對西方理論的熟捻
莫名奇妙!!!

5. 最起碼的抵抗或許是發出一些些吶喊

原po最後拿出教條左派的立場:反抗
真想學原po也罵一聲 "幹xx"

抵抗?
你要怎麼抵抗各種學術界的"歪斜"?
是去刮所長的愛車?
是去燒國科會人文處的辦公室?
還是把所有拿美國博士學位的都浸豬籠 ?

別跟我說你敢不交term paper
別跟我說你敢在口試論文通過後拒絕領取畢業證書
更別說如果你要找教職時不回去找你的老闆寫推薦信

還是你要學James Scott筆下的東南亞農民 ?
偷雞摸狗一下 或是A一點國科會經費就叫抵抗 ?

不要說空話
講點實際的給大家聽聽

6.結論

台灣的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確問題多多
問題是
這些都不能用來合理化這樣一篇前後邏輯錯亂
用各種概念堆砌卻又不知所云的廢文
奉勸原PO
回去好好讀書吧

有實力的本土博士照樣可以發光發熱
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凍結名額是為了拍基層民眾馬屁,簡單來說是剝削公務臨時人員和畢業博士生

為了因應公務臨時人員符合勞基法,凍結名額只是類似外包人力

我說的也沒用,畢竟沒人能判斷誰是誰非,都是為了民生

正義在面對別人的害怕中被扭曲成偏激兩個字,是為了自保而已,有何為難...

當然還想到家裡的人還需這份工作的薪水,薪水再少也是互相幫忙

當然要撇清關係,把這種滿口正義,卻危害自身的人踢開

實際上是為了家人,只好犧牲別人的權益

然後結果自己又被換掉,當然也是合情合理的,因為踢過別人的皮球

一切都是授意安排好的,再簡單不過了,所謂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

文章爛不爛不管
罵他歸罵,但罵的人到底焦不焦慮呢?至少我很焦慮喔
而且從這篇文章的回應文至少證明了本土博士不甘願被說自己沒能力...
可悲的是仍然沒有人對政策提出有效說法阿
至少我不是學這塊制度的
但是不管是鄉民還是大學教授的媽媽與叔叔們
對政策到底有沒有一點想法阿

不甘願被說能力就拿出實力
本土人文社會科學博士進中研院、台大、政大的不是沒有
不要說「都是靠關係」進去的
有本事拿出來大家看看
研究做得好或不好是可以公評的
只有沒實力的人才會一直怪政策、怪制度

凍結名額是拍基層民眾馬屁?
如果照原作者的邏輯
反正台灣的社會科學界這麼不長進
真的要拍馬屁乾脆全部廢掉
反正都是一堆垃圾

反正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就不要扯什麼台灣學術界如何如何

大老給你一個國立大學的教職
你還不是要乖乖哈棒

少自命清高了

想請教那位"爛文還不能罵喔? "

只挑第4點

從原po
"對於我所處的反覆強調學科本土化的領域來說,我只能說,本土博士生對於西方理論熟稔的程度,可以靠我們自己的實力來驗明,因此我們寧願多熬幾年,訓練自己能夠靈活的紮根本地脈絡。因為西學並非留洋才能習得,但是深耕本地卻需要更多的努力。"

我怎麼讀都只讀出
驗證/肯認西方(某些)理論在本地社會所帶來的啟發性與解釋力而去學習它

和"崇尚西方學位"是哪裡一樣了?

而且原PO整段話根本不在要證明"熟捻西方理論的能力"吧!
反省地"深耕本地"才是人家的重點所在吧!

我是真的誠心誠意地問了
可不可以請你大發慈悲地告訴我?

再講的白話些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是不是西方理論?算吧
那熟稔它以紮根本地脈絡
針對同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台灣的當前現實做出分析

和"崇尚西方學位"是哪裡一樣了?

所以想請教"爛文還不能罵喔? "
你到底在批什麼?

想談政治經濟學嗎?

現在西方(東方還不是一樣)學術/知識的生產是在一連串制度發展的脈絡下完成的
大學/研究所是生產分配知識的場所
政府跟民間企業是生產知識的贊助來源
考試/期刊/審查/發表/研討會,又是一連串控制知識生產的「品牌認證」

如果原發文人對於這樣的知識生產制度與脈絡如此不屑
那應該對於在這樣的制度性安排底下所生產出的「西方理論」大加撻伐才對
幹嘛還要去熟稔?

真有種
趕快從學校出來去當獨立研究者
很奇怪
在所謂「西方學術霸權」裡
這種人還真不少
甚至還有NGO出錢贊助他們免於學院霸權的壟斷
(最常見的是環保團體出錢給獨立科學家研究不被大企業喜歡的污染研究
這背後是標準的政治經濟學/知識/權力的重組關係)
有的領域甚至有期刊讓他們發表
原發文人是不知道有這個新天地可以去闖蕩嗎?
真這麼不屑「資本主義底下的學術生產」
就快去「獨立研究的新天地」吧
慢走!不送!
不過請不要一邊自豪「我理論很通」又在那邊靠背「生產這種理論的背景」

大學生,
你也快去唸書吧
還是你的TA就是原發文人?
建議你
趕快把這個TA換掉吧
不然就算念到博士班也還是個丁丁

之前有一位朋友問了一個問題都沒有人回話耶
(然後呢?)那篇
只有一群好像同樣是台灣土博士的人不屑原發文人
看起來只是一群人被某個人靠背了
這群人不爽所以只好分別靠背回去
可見整個學術圈真的很爛

這個問題就要直接去討論台灣高等教育體制的問題嘛 !!
戰後台灣的高等教育的形成過程拿出來說嘛!!
前面這些人大概都是既得利益族群吧??不敢面對自身家族背景在攀爬高等教育圈子的過程中,如何人性不堪!!!
不要躲躲藏藏了啊,就是一堆外省權貴,和本省少數臣服國民黨的哈巴狗堆積起來的嘛。學界一堆爛人不做研究,整天想當主管去當官,整個戰後人文社會科學界被長期閹割嘛,沒有人做研究,當然就沒有期刊嘛,沒有期刊,當然本土畢業的博士無法證明實力。妳看那些回來的羊博士論文,哪一個不是寫台灣,哪一個不是在亂寫。你看一堆外文系,日文系畢業的,在國外都拿台灣騙吃騙喝,出國還念法政博士ㄟ,程度不是爛的要死嗎??台灣高等教育就是泛藍體系嘛,苦勞網你們這些人啊,哀,悲!!台大這幾年剛進去的,你看有誰寫出較像樣的文章,有的都回來八九年了,那在幹麻呢??搞人際關係啊。有些人一面要標榜自己的改革,社會正義的扮妝,但另一方面,捧那些泛藍教授的屁屁,捧到旁人都笑到淚出來。

我想不只是博士需要焦慮吧!

連博士都焦慮了,那做學生的不是希望快快樂樂拿個文憑後走人,
就是憂慮自己以後是不是要賣雞排了,(其實賣雞排一說,充滿了意識形態的鄙視偏見),

社會科學院的學生,往往是理工科學生的"肥料"
以教學所必須花費的成本來說,理工科的學生要比社會科學學生要來得多許多,
但是就比例上來說,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費可一點都不比理工科學生來得少,
更不要說在社會結構中,需不需要收這麼多的人文學科學生,

問題始終相當多,

其實賣雞排也沒什麼不好的,
當我們在訴說自己的焦慮,提到怎麼樣的職業時,
該問問的是我們也抱持著某種意識型態,

也許最終是在對自己發問應該抱持什麼樣的讀書價值,和為什麼唸書吧!

整个亚洲高等教育体系的文科教育状况应该很相似吧?焦虑是好事,焦虑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