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價值新運動 民進黨最後機會

2008/03/29

民進黨選舉接連失利,迫使該黨不得不面對徹底改革問題。其實,民進黨原本楬櫫的價值並沒有被社會拒絕,反而為主流。

部分民進黨官員貪腐以及在全球化時代無能治理國政的困境,使得馬英九輕易的奪走「清廉、勤政」品牌。於是,馬團隊將原屬民進黨的「清廉、勤政、愛鄉土」嫁接到思維保守、黑金基盤又未根除的國民黨,加上成功地把對手打成閉關鎖國,形成了一個以「開放、效能、穩定、本土」為主要內容的新文化霸權,以此擊潰了背離自己價值的民進黨。

基本價值無法再獨占、治國能力與操守被否定,又缺乏新論述新願景足以挑戰馬的新文化霸權,這是民進黨的根本危機,也就是謝長廷所說的「未來和國民黨如何區隔」的問題。

民進黨黨內不管是謝長廷的「四大優先」或是新潮流系的「社會民主」,本來都是相對進步的理念。不過這些進步價值非但不是全黨共識,更為了奪取與鞏固權力,不惜反覆操弄族群政治與金權遊戲,使得這些價值多半成了空頭支票。現在的民進黨,除了重拾這些價值,更應認真面對全球化時代的新課題,諸如財團治國、金融投機、稅基流失、生態失衡、糧食安全、就業不穩定等等,才能超越國民黨。

更重要的是,如果結構沒有變革、人才沒有換血,再美麗的價值始終將只是紙上作業。人頭黨員積弊已久,其實這就是民進黨內的「金權政治遊戲」。在這種遊戲中浸淫已久的公職們,又有多少能力與意願來推進陽光政治,並為了弱勢階級挑戰既得利益者?而如果派系和人頭大戶阻絕了具有新思維的人才,又有誰能來實踐進步價值?

近來,民進黨是否「重回社運」的問題,也再度受到關注。然而,如果所謂的結合社運,僅是指號召群眾抗議、發動深綠社團奧援,甚至是操作族群/民粹動員,不但毫無進步性可言,更有可能走回激進台獨路線,繼續將台灣主體路線作最狹窄的解釋與實踐。

民進黨要重塑與社運的關係,必須謙卑地學習不同社運領域的議題,以進步的政策和妥適的人才來支援社運,共同推進改革事業。

徹底改革,是民進黨的最後機會。如果民進黨再讓人民失望,我們得思考如何重建能制衡監督國民黨、更能引領新價值的改革派。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