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貧困標準:菲律賓減貧“絕招"

2008/03/25

撰文 Joel D Adriano 2008/03/25, 週二

馬尼拉---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經常吹噓所謂的經濟成就,如去年GDP增長率達到7.3%,為31年內之最。她試圖借此轉移國民對其政治麻煩的關注。

自2001年阿羅約上台以來,她的顧問一直津津樂道的是,菲律賓經濟增長率在她近7年任內平均為4.9%,高於阿基諾夫人(Corazon Aquino)任內的4.1%和拉莫斯(Fidel Ramos)任內的3.1%。

然而這些數字忽視了一個難以啟齒的真相:經濟增長總體上未能改善該國龐大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相反只是使該國已經根深蒂固的精英階層受益。而阿羅約家族本身就是這個精英階層的著名成員。

菲政府下屬機構國家統計協調局(National Statistical Coordination Board)在其本月發表的最新一份貧困報告中指出,菲律賓“窮人”數量從2003年的2380萬增加到2006年的2760萬。雖然去年10月份該報告的大體內容就已公佈,但政府官員就是不承認貧困率上升。

這份報告還指出,在2003-06年間,家庭平均收入下降了2.7%,與此同時,“食品匱乏者”(那些經常甚至無力購買基本食品的人)的數量上升了14%。根據這項調查,每3個菲律賓人中就有一個是“窮人”,而超過51%的漁民和47%的農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阿羅約政府一直聲稱,政府為促進經濟增長而採取的政策實際上降低了該國的貧困率,但這些統計數據說明政府的說法完全不是事實。但阿羅約仍堅持她先前的這種聲明。內閣秘書薩魯多(Ricardo Saludo)聲稱,2000-06年間貧困率下降了4.8%,然而,他援引的數字來自何處外界並不清楚。為了反駁上述調查結果和為自己的立場辯護,阿羅約政府收羅了一些基層民眾為其歌功頌德,讓他們在電視上說,他們從政府的經濟政策中得到了實惠。

有些經濟分析家表示,這些電視台上的歌功頌德純粹是政府做秀。他們指出,阿羅約政府降低了貧困線標準,並據此認為菲律賓的貧困率下降了。根據阿羅約政府出台的最新標準,如果一個五口之家的月收入為157美元,那麼它就處在貧困線以下。這意味著每個家庭成員必須只能依靠剛剛超過1美元的生活費-平均一餐的費用。

如果將貧困線提高到每人每天2美元,世界銀行保守估計,大約40%的菲律賓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有些當地研究員聲稱,該國實際貧困率可能比國家統計協調局公佈的更高。據一家智庫、IBON 基金會領導人庫茲曼(Rosario Bella Guzman)調查,在她的組織去年採訪的菲律賓人中,近72%受訪者認為自己是窮人。

那麼既然菲律賓經濟當前以如此高的速度增長,怎麼沒有惠及大眾呢?這部分是因為阿羅約的經濟政策跟先前政府的一樣,通常只是為照顧少數大企業和和土地擁有者家族而制定的。例如,由於法律程序問題,她的政府未能實施有重要意義的土地改革計劃-該計劃原本是為了將富人的大片土地分配給窮人。

阿羅約被她的商業密友和忠實支持者包圍著。她沒有實施有助於提升競爭力的結構改革,自然無法讓經濟增長惠及大眾。雖然她的政府發佈了一系列指令,旨在精簡官僚機構、遏制腐敗並解決其他有礙商業發展的官僚程序問題,但並未採取具體措施迫使長期受到壟斷的當地市場開放。

一些經濟學家嚴重質疑這種劫貧濟富的經濟增長政策的可持續性。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資深經濟學家鮑奇(Alessandro Magnoli Bocchi)指出,菲律賓出現了違背經濟常規的現象:一方面GDP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投資實際上在下降,而且出口增長速度在減緩。

這種可笑的矛盾反應了該國存在的一個令人煩惱的頑疾,那就是結構失衡。據智庫-菲律賓經濟發展研究所(Philippin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統計,該國約60%的經濟活動來自非正式部門。從統計數字來看,這包括海外菲律賓勞工近150億美元的匯款。這些匯款反過來刺激了消費開支,而且最近還促使房地產和建築領域出現小規模的繁榮現象。

菲律賓商業領袖論壇主席和首席執行官克蘭希(Michael Clancy)不久前發出警告說,近來的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消費,而這種消費實際上被海外匯款扭曲了。“如果將海外匯款從經濟中抽走的話,國內消費動力幾乎就會枯竭。如果要讓菲律賓變得真正強壯,她就需要製造工作機會並在國內經濟中製造財富,而這意味著需要外國直接投資”,克蘭希說。

與此同時,據世界銀行估計,工業部門僅僅雇傭了該國勞動力的15%,這是東南亞國家中最低的比例。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最近的研究顯示,在東盟10個成員國中,菲律賓的工業增長速度一直落後於地區鄰居,在1990-2002年間只增長了7%。

相比而言,馬來西亞同期增長了100%,泰國增長了92%,中國增長了356%。這種投資少的趨勢如今總體上仍在繼續。世界銀行估計,菲律賓的總體投資實際上自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一直停滯不前,截至2006年下降到GDP的15%以下-低於地區標準。

該國在有關吸引外資的能力和競爭力排名中一直表現不佳,這些都說明了該國投資少的事實。菲律賓競爭力排名低的原因很多,包括其勞動力成本、稅收和電力價格相對較高,基礎設施落後,以及有關外國投資者的政策、規範和法律缺乏連貫性。

由於沒有新的外國投資,除了農業、漁業、採礦、外包服務和政府機構等領域的低薪工作外,薪酬較高的新工作機會鳳毛麟角。因此在阿羅約的任期內,失業率一直高於10%。與此同時,不充分就業從2年前的17.6%上升到去年的22.7%。

為了將這些在政治上具有爆炸性影響的數字降下來,阿羅約2年前採取了一項奇怪的舉動,將那些沒有工作而且據說不積極找工作的的人以及那些依靠海外匯款維生的人排除在官方勞動力統計數字之外。在對統計數字做手腳後,她的政府估計,截至去年10月該國失業率僅為6.3%。

與此同時鮑奇說,政府在教育和交通等領域的投資不足也成了限制私人投資的瓶頸。這意味著低收入群體沒有相應地分享到近來經濟快速發展產生的好處。因此有些經濟學家估計,該國的貧富差距實際上擴大了,5%的富人當前擁有該國近1/3的國家收入,而最窮的20%人口只獲得6%。

亞洲開發銀行最近指出,菲律賓要想改善其糟糕的基礎設施,就需要下大力氣清除該國由來已久的腐敗現象。由於資金流失和使用不當,菲律賓的基礎設施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據世界銀行估計,該國年度預算因腐敗問題損耗大約20%。不過阿羅約政府卻經常援引不久前一家機構對商人的調查說,受賄現象在她任內穩步下降。

去年11月,世界銀行以所謂的腐敗問題凍結了為菲律賓一個公路項目提供的2.32億美元貸款,引起了菲律賓政府的憤怒。負責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事務的世界銀行副總裁亞當斯(Jim Adams)從華盛頓發表聲明說,從2003-06年間,它已連續3次駁回了菲律賓的競標項目,因為菲律賓公共工程局內部“存在明顯的勾結和索價過高的現象”,但他在聲明中並未指出具體官員的名字。香港政治與經濟風險顧問公司(Political and Economic Risk Consultancy)也證實了世界銀行的評估。該機構在3月10日發表的年度腐敗調查報告中說,在東亞經濟體中,“菲律賓連續兩年進入最腐敗國家行列”。

如今阿羅約政府醜聞纏身。其中一項爆炸性的醜聞是,阿羅約的丈夫本人和一名高級選舉官員在跟中國中興公司簽署的一項國家寬帶基礎設施協議中收取巨額回扣。鑒於阿羅約政府本身就腐敗透頂,反腐顯然不是其政府的優先任務。與此同時,即便該國經濟繼續增長,但大眾也只會變得越來越窮。

本文作者Joel D Adriano是獨立顧問和獲獎的自由撰稿人。他曾擔任《馬尼拉時報》(Manila Times)商業版副編輯,如今為Asean BizTimes,、Entrepreneur Philippines、Masigasig以及People's Tonight 撰稿。

譯者:晏陽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