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博弈”和中情局

2008/04/08

撰文 Richard M Bennett 2008/04/08, 週二

鑒於西藏動盪的歷史背景,人們有理由相信,最近拉薩發生的示威活動讓北京措手不及,其原因很簡單,行動是在西藏之外策劃的,而且其組織者處在中國鞭長莫及的尼泊爾和印度北部對抗議者進行遙控。

對這次抗議活動的資助和總體控制同樣也跟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有關,而且還可據此推論出,抗議活動也跟美國中情局有關,因為他跟美國情報機構的密切合作超過50年。

事實上,由於中情局一直深深捲入自由西藏運動,而且資助據信消息出奇地靈通的自由亞洲電台,因此西藏發生的任何叛亂行動在沒有美國國家秘密行動處(設在中情局總部)事先獲悉、甚至點頭同意的情況下似乎不可能。

3月21日,印度知名專欄作家、情報機構前高級官員拉曼(B Raman)評論說,“基於已知的證據來看,可以合理地”認為,3月14日拉薩發生的起義活動“很可能”是“事先精心策劃的”。

在西藏導致死亡和破壞的這場騷亂的主要受益者在華盛頓?這可有事實基礎?基於歷史來看,這顯然是非常可能的。

從1956年開始,中情局就在西藏大規模開展反對共產中國的秘密行動。這導致1959年西藏發生災難性的血腥起義,成千上萬西藏人在其中喪生,而達賴喇嘛及其約10萬追隨者被迫通過喜馬拉雅山各個險峻的山口逃亡到印度和尼泊爾。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萊德維爾市(Leadville)附近的赫爾營(Camp Hale),中情局為達賴喇嘛的抵抗戰士建立了一個秘密的軍事訓練營,為西藏遊擊隊提供訓練和裝備,支持他們對共產中國展開遊擊戰和破壞活動。

美國訓練的這些遊擊隊經常深入西藏發動襲擊,偶爾還會受到跟中情局有合同的僱傭兵的領導,並獲得中情局的空中支援。初期訓練項目結束於1961年12月,然而科羅拉多州的那個訓練營看來直到至少1966年仍在運轉。

羅杰‧麥卡錫(Roger E McCarthy)創立的中情局西藏特遣隊(Tibetan Task Force)跟西藏遊擊軍一道繼續進行代號為“ST Circu”的行動,騷擾中國駐藏部隊。這種行動又持續了15年,直到1974年官方授權的行動停止。

從1959到1961年的活動高峰期,麥卡錫還是西藏特遣隊的首腦。後來他又在越南和老撾從事類似行動。

到了1960年代中期,中情局改變了戰略,從向西藏空投遊擊戰士和情報特工,改為在尼泊爾的木斯塘(Mustang)等基地組建了一支由約2000康巴人組成的遊擊軍。直到1974年尼泊爾政府受到北京的強大壓力,該基地才被關閉。

在1962年中印爆發戰爭後,中情局開始跟印度情報機構密切合作,為西藏特工提供訓練和補給。

康柏伊(Kenneth Conboy)和莫里森(James Morrison)在他們合著的《中情局在西藏的秘密戰爭》(CIA's Secret War in Tibet)這本書中披露說,中情局和印度情報機構合作訓練和裝備西藏特工和特種部隊,而且還聯合組建空中和情報機構,如航空研究中心(Aviation Research Center)和特殊中心(Special Center)。

美印情報機構的這種合作持續到了1970年代,而中情局資助的有些項目,特別是由西藏難民組成的特種部隊-它成為特種邊境部隊(Special Frontier Force)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持續到現在。

只是到了美印關係惡化、與此同時美中關係改善的時候,中情局和印度情報機構之間的大多數這類聯合行動才宣告結束。

雖然自1968年以來華盛頓撤銷對西藏遊擊隊的支持,但只是到了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北京期間,美國才正式結束對西藏抵抗運動的支持。

前中情局官員馬切提(Victor Marchetti)曾描述說,當華盛頓最終終止這種支持時,很多中情局特工大為光火,並說他們中很多人甚至“轉向他們多年跟達賴喇嘛相處期間學會的西藏祈禱詞尋求慰藉”。

1958-1965年曾擔任中情局西藏特遣隊首腦的克勞斯(John Kenneth Knaus)說,“這並非中情局的某種秘密活動”,而是“整個美國政府……的倡議”。

克勞斯在其《冷戰孤兒》(Orphans of the Cold War)一書中寫道,美國人覺得有義務幫助西藏脫離中國獨立。值得指出的是,他接著說,它的實現“將證實我們40年前幫助他們達到這一目標的崇高動機。而且這也會減輕我們中一些人對參與這些活動的負疚感。在這些行動中,其他人付出了生命代價,但這是我們自己最重要的冒險活動”。

儘管沒有了官方支持,但有傳言說,中情局只是通過代理人參與了1987年10月西藏發生的另一場未遂反叛行動。西藏隨後的騷亂以及中國隨後的鎮壓行動一直持續到1993年5月。

中情局似乎在等待時機,想認真在西藏再發動一次顛覆中國統治的行動,屆時無疑將會全力以赴。

中國面臨著一些嚴峻問題,包括維吾爾族穆斯林在新疆要獨立,法輪功仍在積極活動,還有其他許多反政府組織存在。當然還有今年8月北京奧運的安全問題。

中國被華盛頓視為重大威脅,在經濟和軍事方面都是如此;不僅是在亞洲,而且在非洲和拉美也是如此。

中情局還認為,中國在“反恐”中“不願幫忙”。北京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提供合作,也沒有採取積極行動去阻止中國西部穆斯林地區向阿富汗和中亞國家的伊斯蘭極端主義運動提供武器和人員。

對華盛頓很多人來說,這也許似乎是打北京一個措手不及的理想機會,因為西藏仍被視為北京的一個潛在弱點。

中情局無疑會確保它參與這場日益增強的運動的蛛絲馬跡不被發現。它將會使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邊界地區的流亡藏人作為安全保險和代理人。

事實上,中情局可指望獲得印度和尼泊爾兩國許多安全機構的重要支持,因此在向西藏抵抗運動提供建議、金錢等援助時不會碰到困難。當燃,最重要的是為他們做公關工作。

然而,只有當真正有跡象顯示,藏人將對漢人和回族穆斯林展開大規模的公開反抗活動時,它才有可能會提供武器援助。

據報道,在過去30年裏,大量前東歐集團國家的小型武器和爆炸裝置被走私到西藏。但這些武器很可能仍被藏在某些安全的地方,一旦時機成熟就會被拿出來使用。

這些武器來自世界市場,或美國或以色列的庫存。它們都被“淨化過”,沒有留下把柄,因此無法追蹤到它們是來自中情局。

而且這類武器的優勢是,它們能跟中國武裝部隊使用的武器兼容,使用同樣的彈藥。這有助於緩解未來衝突時的補給問題。

雖然美國官方30年前就結束了對西藏抵抗運動的支持,但中情局一直與之保持溝通渠道,而且仍向西藏自由運動提供相當多的資助。

那麼,中情局又再次在西藏進行“大博弈”?它當然具有這種能力,因為它在該地區擁有強大的情報和准軍事力量,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幾個中亞國家擁有重要的基地。它無疑有意削弱中國,當然它更顯而易見的目標是伊朗。

因此,答案可能是肯定的,而且事實上要是中情局對西藏絲毫沒有興趣,那才讓人感到吃驚。畢竟,這就是它的工作。

自2001年9月11日以來,美國的情報態度、情報需要和情報能力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舊的行動計劃被拋棄或更新。先前的一些情報設施重新被激活。它可能會全面重新評估西藏以及中國在那裏的弱點。

對華盛頓和中情局來說,這看來是製造一個制衡中國的杠杆的天賜良機。這對美國利益幾乎沒有風險,只是一種雙贏局面。中國政府將會因其持續的鎮壓行動和侵犯人權而受到世界範圍內的譴責;死在拉薩街頭的將是西藏年輕人,而不是穿制服的美國孩子。

然而,公開反抗北京的結果是,逮捕、酷刑折磨、甚至處決的恐怖陰雲將會籠罩西藏以及甘肅、青海和四川等鄰近幾個有大量藏人居住的省份。

而從遠來看,西藏自由運動仍不大可能促使中央政府的政策發生重大改變,也沒有機會消除北京對拉薩及其故土的控制。

看來藏人將再次處在北京的鎮壓行動和華盛頓的操縱行動之間的夾縫中。

雖然中國當局宣稱,最近拉薩的騷亂只是支持達賴喇嘛的反叛分子發動的一次短命動亂,但當局的反應好像是應對一場大規模的真正起義。中國這種反應的部分原因是,它擔心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會將西藏看作是另一個科索沃。

事實上北京的反應像是如臨大敵,甚至在拉薩建立了一個特別安全協調機構---110 指揮中心。該機構的首要目標是鎮壓騷亂和全面恢復中央政府的控制。

該中心似乎直接受總書記胡錦濤的親信、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控制。張慶黎還曾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在當地的反恐行動中積累了豐富經驗。

其他在西藏擔任要職的人還有中央安全部副部長張新風,北京武警總部副司令鄭毅。

北京還從成都軍區抽調了大量軍隊,其中包括該軍區快速反應部隊149機械化步兵師的一些作戰單位。這進一步顯示出北京對待當前這場騷亂的嚴肅態度

合眾國際社報道說,人民解放軍的地面精銳部隊參與了鎮壓行動,而且中國新式T-90裝甲運兵車和T-92輪式裝甲車也被部署到拉薩。據這篇報道說,中國當局否認軍隊參與了鎮壓行動,並說鎮壓行動由武警部隊執行。“然而,武警部隊從未部署過上面提到的這類裝備。”

以成都鳳凰山為基地的空軍提供了空中支援。它在拉薩附近的一個前線基地擁有直升機和短跑道運輸機。

西藏軍區構成西藏的衛戍部隊,它擁有兩個山地步兵作戰單位,駐紮在林芝地區的第52旅地區和第53旅。這兩個旅的支援部隊包括第8摩托化步兵師和新疆沙灣的一個炮兵旅。

中國駐藏軍隊的補給已不再向過去那樣漫長或苦難。2001-2007年間建立的第一條入藏鐵路大大緩解了從青海向西藏調派大量部隊和裝備所碰到的各種問題。

在長期應對西藏地區反叛活動的過程中,西藏軍區在後勤和車輛維修方面達到了相當程度的自給自足,而且還修建了眾多小型機場,以便快速反應部隊能到達最偏僻的地區。

據信中國安全部和情報機構在西藏布下了嚴密的網絡,因此事實上有能力偵察到任何重大的抗議運動,並鎮壓抵抗運動。

本文作者Richard M Bennett 是AFI Research的情報和安全顧問。

本文版權由作者擁有,文章經由作者授權刊登。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