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9日旅居奧地利華人在維也納市舉行的遊行示威活動固然是迄今(有人稱為"有史以來")旅奧華人規模最大的活動,但卻遭到奧地利各個方面的"滅音"處理。凡對當前局勢稍有瞭解者,都應當知道在主要發達國家舉辦這類華人活動必然會遭到"滅音、冷凍處理",因此其他大城市的同步遊行示威的"成果"再大,也不會比奧地利華人"更輝煌"。
筆者于參加該遊行歸來後,感慨地對此"滅音"遭遇作了如實報導,同時希望大家痛定思痛,化悲痛為力量,化力量為智慧,好好尋求一個有效的脫困手段。無奈這樸素的態度與願望,卻受到許多"僑領級"人物的非議,認為這是在"打擊華僑的愛國熱忱"。他們在僑刊上著重強調的是,這是一次"華人影響力最大"的愛國行動
一般說來,國家延伸國外的"觸角"不外是外交機構、新聞機構與華僑。如果說,外交人員的所有興趣在於為表功而吹噓"兩國關係穩健發展";新聞機構又在組織上接受外交部的領導與約束而不得不依樣畫葫蘆;華僑又想方設法誇大自己的作用與影響力,那麼,一旦國家處於孤立、遭人圍堵的境況,國家當局又從何如實瞭解自己的國際處境?如何把握適當的時機?如何正確地採取對策?如何擺脫困境讓國家順利發展?
中國一向有壟斷資訊、對不同政見動輒進行"滅音處理"的習慣。如今面對的問題正好是西方媒體聯合採取"滅音"手段切斷中方唯一的官方管道。為求解困,當前似乎唯一的辦法就是解除對國際網路的封鎖,讓國內民眾真實掌握國外的動態,由是放手讓國內的廣大知識界運用自己的智慧,採取全方位的攻勢與國際反華力量進行直接交鋒,進而讓他們感受13億人民的力量。如果繼續延用傳統的辦法,利用僑領的賀函來肯定國家政策,動用國家資源來拉攏僑領,則涉外關係將永遠處於瞎子摸象、全面挨打的境地。
中國30年來固然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也承擔著資源耗竭、生態破壞、兩極擴大的風險。如果能夠有個平和的國際環境,讓國家當局沉著解決一系列老大難問題,或許中國還能夠提升為一個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一旦國際環境惡化,窮于應付外來的干擾,以至於疏忽國內的嚴重課題,則可能萬劫不復、永無天日。德國人解決問題,一向從"清查實況"(Bestandaufnahme)著手。而清查,就必須首先清除那些粉飾眼睛的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