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的咖啡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

不公平咖啡(Black Gold)記錄著衣索比亞的咖啡合作社經理,為了讓世界最早種植咖啡且品質最好的衣索比亞咖啡農能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奔波、努力,直接向咖啡農民合作社購買咖啡,減少60%的消費程序,以利增加咖啡農的收入,協助咖啡農脫貧的故事。同時也控訴世界四大咖啡跨國公司控制咖啡市場的窘態,以及西方世界左手剝削咖啡農,讓他們無法維生;右手卻伸出施捨的緊急救援。整部片子最後以USA WHEAT的美援小麥袋沉入水中,呈現小麥的滋味是相當虛幻,因威第三世界呼籲「公平的貿易勝過援助」,而衣索比亞咖啡農的微弱呼喚:請上帝抬高咖啡的價格,則仍然是水中的幻影。

衣索比亞的人口將近7千4百萬,是非洲第大二人口國,而且可望擠入未來前十大人口國。咖啡的種植歷史從西元900年開始,現有120萬的咖啡農;1500萬人靠著咖啡維持生計,67%的外銷收入為咖啡。

雖然衣索比亞有五分之一的人是靠咖啡維生,但咖啡的價格並不是種植咖啡的農夫所決定。產地的咖啡一公斤有時以0.75衣幣賣出,好的話也僅能賣到4、5塊衣幣(1衣幣是0.12美元),也就是一公斤咖啡豆0.6美元,約新台幣20元。一公斤的咖啡豆沖泡80杯咖啡,可以賣到230美元;而咖啡工人一天的工資則不到1美元。

全世界一天喝掉20億杯的咖啡,而衣索比亞的咖啡農卻是赤腳,處於飢餓的狀態,數目甚至高達700萬,有些則需接受醫療餵食。「不公平咖啡」無異就是要為赤腳咖啡農伸冤,因為自從1989年終止咖啡協議後,屬於世界第二活絡的市場商品,則受控於紐約和倫敦的期貨市場,咖啡的市場價格降至30年來的最低。也有論者認為越南咖啡的崛起,衝擊衣索比亞咖啡的價格。

咖啡世界的不公平,則是農產品中間剝削的老議題;但在咖啡世界裡,則因公平貿易的倡導,提醒著衣冠楚楚的西方消費者,不要忘了粒粒皆辛苦的咖啡農。

4家咖啡跨國公司都拒絕入鏡回應「不公平咖啡」所指控的議題;在台灣,識別度相當高的星巴克咖啡也曾被認為賣的是「不公平的公平咖啡」。

不公平咖啡在片中以墨西哥坎昆的WTO部長會議為場景,說明不公平貿易的世界;西方國家每年補貼將近300億美元的農產品,使得農產品維持高價,讓農家經濟所得維持一定的水準。相對於西方的補貼政策,非洲國家則因國庫貧窮而無法補貼,不但致使農產品價格低廉,也因為低價農產品給於跨國公司更多剝削機會。變成西方世界喝越多的咖啡;相對的,非洲的咖啡農則越貧窮。

為了讓台灣消費者喝到公平貿易的咖啡,除了星巴克不公平的公平咖啡,也有一些獨立的公平咖啡專賣店供消費者選擇,希望藉由消費者的認知建構真正的公平貿易秩序。5月10日是公平貿易日,當你喝咖啡時,是否會想到為什麼非洲的咖啡農並沒有因為全世界喝咖啡的人口增加,而增加收入,反而變得更窮,甚至砍掉咖啡樹改種其他作物?相較於台灣的咖啡熱;咖啡的發源地,衣索比亞的咖啡農應是搥胸頓足,自嘆不如新秀!

--------------------------------------------------------------------------

《不公平咖啡》影片資訊 http://ironhorse.coolloud.org.tw/node/20188

事件分類: 

回應

「星巴克不公平的公平咖啡」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嗎?

另外獨立的公平咖啡專賣店有哪些呢?

可以參考一下先前這篇:

2008/04/10 公共論壇
生態綠引進公平貿易,為農業尋找新出路
徐文彥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9036

為了讓台灣消費者喝到公平貿易的咖啡,除了星巴克不公平的公平咖啡,也有一些獨立的公平咖啡專賣店供消費者選擇,希望藉由消費者的認知建構真正的公平貿易秩序。
------------------------------------------------------------------------------
可以提供更多資訊嗎?
如果要向台灣消費者推廣的話...
不管是關於公平貿易議題的網站
或著是有廣告嫌疑的店家資訊
都是必要的吧?

中間剝削的議題,一直存在著;
不只咖啡,所有物品都是如此..
製造者負擔生產中所產生的種種風險及污染,同時付出勞力;
然而,中層商人不費半點心力,卻賺走最大利益..
"公平"二字,在功利社會中已不可復見。

同意樓上watter看法

偶然在google搜尋到一篇【公平咖啡吸水局】的部落格文章
若以此標題來搜尋,正好就是第一篇^__^
該篇文章顯然也指出另一個問題
所謂的公平咖啡,是否真的公平?
星巴克據說每月只有一天會賣公平咖啡
其他天則是擺明了要雙邊剝削
而以公平咖啡為頭銜的那些商家,是否真的有提供公平咖啡?
<a>
閱讀這個網站的數篇報導,知道了中間商的無恥剝削
以極低廉的成本購得大量的咖啡豆
經過種種包裝宣傳之後,成品以高價賣給消費者
彷彿喝咖啡是一種時尚、休閒、品味......只屬於有生活品質的人
咖啡的美味與價格已經呈現一種令人感到詭異的結果
其實無論是不是公平咖啡,不管產地在衣索比亞還是台灣
終究我們該關心的是:錢,有沒有到咖啡農的手裡?
如果沒有,那麼究竟是中間商的關係,還是偽善者的關係?
善意的消費者,究竟是成就了咖啡農?還是中間商?或是偽善者?
<a>
是否"公平咖啡",似乎都只是通路的差異
走哪條通路,消費者終究無法得知...
消費者也沒有理由因為"公平"而付出更高的代價
因為這多出來的價錢終究沒有落入咖啡農的口袋裡面
可是如果消費者知道咖啡豆的售價並沒有真正給咖啡農帶來相對的報酬
那麼商家也有義務告知這中間巨額的差價究竟被誰吃掉了!?
而不是僅以國際石油及原物料價格上漲為由,搪塞消費者...
<a>
就小弟設想
所謂公平咖啡,最初的設想應該是要改變咖啡農被剝削的慘狀
同時也要改變消費者認為咖啡豆很貴的錯誤觀念
但是按照這個理想來看的話
真正的公平咖啡
其實應該是要能夠增加咖啡農的收入,而消費者也喝到更便宜的咖啡
因為免去了中間惡德商人彼此勾結壟斷的貪婪剝削
讓咖啡農與消費者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而不是消費者花了更貴一點的價錢來喝咖啡
卻無法了解這杯咖啡究竟哪裡公平了?
<a>
如果說公平咖啡就要比較貴的話
那似乎就像是在質問消費者:
只要多花一點點錢,就能拯救咖啡農!難道你不願意?
這個問題也有點像是某種人常說的:
為了綠化這個地球,總是要多花一點點的代價!難道你不願意?
彷彿多付點錢就能贖罪,肯多付點錢就是好人;不多付錢就有罪,不肯多付錢就不是個好人!
類似這種使人為難的陷阱
只會讓人陷入二選一,卻總是選錯的窘境
回到原本開頭提到的那篇部落格文章
真的讓人不禁想到
我們其實並沒有要知道那麼複雜的問題
只是想確認:付出與收穫,真的有符合我們心中對於公平的定義!

真的要公平就不要喝
最好你每買一杯咖啡都會誠心想到咖啡農
真有杯杯想到他們 就是公平了

【公平咖啡吸水局】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2007/03/16/公平咖啡吸水局/
這篇文章對現在公平貿易的運作有太多的想像...

『你知道公平貿易運動中,由誰定出收購價?』
公平貿易的最低收購價格,由生產者,運動團體,營業商組成委員會共同決定

你知道富國補貼農產搞垮這些國家糧食農業?轉作?你以為熱帶地方真是隨便丟種子都會結實累累?

咖啡以外的公平貿易產品還有幾十種,何況咖啡農組合作社加入公平貿易的生產端,一樣要經過認証組織審核,只會有更多原本從事咖啡種植的小農加入,何況公平貿易的市場尚且只能消化他們一部分的產量,『只會導致更多農民加入種咖啡豆,令咖啡豆越來越供過於求』之說何來之有?

『1997年,一個彙整標籤(Labelling Initiatives,簡稱LIs)的過程催生了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的成立,FLO是一個傘形組織,其任務在訂定公平貿易的標準,支持、檢查並認證那些弱勢的生產者,同時協調公平貿易運動。

在2002年,FLO發起了一個新的國際公平貿易認證標章(International Fairtrade Certification Mark),發起的目標在於增加標章在超級市場貨架上的能見度、促進跨國貿易及簡化生產者及進口者之間的程序;現今,有超過16個FLO的認證會員,基於FLO的認證,在數十個產品上使用這個國際公平貿易認證標章,包括有咖啡、茶、米、香蕉、芒果、可可、棉花、糖、蜂蜜、果汁、堅果、新鮮水果、奎寧、藥草、香料、紅酒及足球等產品。』
http://wapedia.mobi/zh/%E5%85%AC%E5%B9%B3%E8%B2%BF%E6%98%93?t=6.

真的請到樂施會或FLO, FLO-Cert作足功課再來評斷!

至於公平貿易咖啡貴?其實不容易做比較,原豆的樹種,生豆的庫存時間,烘焙技術,熟豆挑選,包裝材料等等全都會影響到產品的價格,參考看看這家湛盧咖啡,打著新鮮烘焙7日下架,還有6磅量購提供36小時內客製烘焙的極鮮豆(是說很難這麼快喝完吧?),它的會員價幾乎都比生態綠還要再高一段不是?
http://www.jeanlook.com.tw/

認証經營者除了保證收購價格,每年要交維持認証資格的費用作為標籤認証組織經費,要繳1%營收當作產地的社會發展金,目前生態綠的每一袋半磅裝咖啡豆,也要手工挑除小石頭,不知那來的玉米(烘熟變爆米花),俗稱象豆的超大豆,顏色太淺的發霉豆,有蟲蟲烤熟在裏面的蟲蛀豆,在香氣四溢的時候盡速封裝,才能交到您的手上

如果要找便宜的公平咖啡,『沒有加入任何《公平交易》的任何組織,但是賣的咖啡比任何人還多』的城市藝術咖啡應該適合你,吳子鈺參照公平貿易原則經營的『雨林咖啡』230克270元,和生態綠的『厄瓜多蔭栽』250克300元也差不多了,不然今年秋季生態綠也會有非洲和東南亞的豆子,應該會比最高級的SHB極硬豆便宜一些吧?

除非開店的人錢太多當興趣還是不用付店租,不然35元本來沒多好咖啡可以喝

"咖啡以外的公平貿易產品還有幾十種,何況咖啡農組合作社加入公平貿易的生產端,一樣要經過認証組織審核,只會有更多原本從事咖啡種植的小農加入,何況公平貿易的市場尚且只能消化他們一部分的產量,『只會導致更多農民加入種咖啡豆,令咖啡豆越來越供過於求』之說何來之有?"

因為現在公平貿易的市場,真的不大,以FLO來說,即使在年報中每年都吶喊他們認證品項的銷售額與市佔率是如何如何振奮人心的增加,即便如此,他們對市場的影響都還不足以產生這種"價格失衡"的影響,但待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又無其他措施,就真要考慮這可能的後果。FLO本身認證體系的一些限制,其實也有可能現在就讓組織內部的一些小農有這樣的效應。但也因為受限於規模,短期內可能還看不太出來。

那另外就是以FLO認證體系而言,由於他們對生產者徵收的認證費用不是普通高,雖然有一些「打折」措施,但是每年以千美元為單位計價的認證費用,對一些國民年平均所得是兩百美元的國家的小農來說,是無力招架的。當然小農們也有因應的方式,比方說現在有很多參加FLO的生產合作社,就是由許多小農聯合組織起來的,大家一起share認證費用,或有些NGO可能會幫他們。但這也有個問題,那就是FLO算認證費用也會依照合作社的規模,基本上組織越大,認證費用也還是越多,到上萬美金都有。(這個部分也真的很需要有人作足功課。)

所以,其實有許多FLO旗下的合作社,要入社的話是要繳交一定數目的社費的,如果你真的窮到靠背繳不起社費,也還是進不了這個"保護傘"。或許會有越來越多的小農會想辦法加入,但有太多小農是不得其門而入的。

這時候就會有個矛盾跑出來,可以加入FLO是很好,但如果有些小農真的窮到付不出這些錢,這些不得其門而入窮鬼......不正是公平貿易最關注的對象嗎? 真是太perfect的對象了,但是目前設計的體制卻把他們卡在外面。

那你可能會覺得使用者付費,本來也是天經地義,可是這個想法套用在公平貿易上突然就有點諷刺,這些認證單位的初衷是協助小農解決經濟困境,現在反而又設立了一道門檻以及一些附加的擔子。曾經聽國外友人戲稱這是「FLO tax」,繳得起就能享有FLO為您準備的服務。那或許也可以稱之為「FLO保護費」。

其實FLO在設立之初是讓生產者免費進場的,只對富國一方的進出口商收取認證費用,但是隨著規模擴大,過不了多久也就對生產者開徵了。有學者預期隨著FLO的擴張,對生產者開徵的認證費用的比重還會增加。當然認證費用只是FLO諸多問題的其中之一了,FLO還有些其他作法,讓即使關心公平貿易的人都有疑慮。

提出這個部分主要想說的是,評斷任何一個組織或許可以從他們的初衷來看,然後檢視他們的決策是否真的是在朝達成這個目標邁進。那或許除了討論商人到底花了多少比重在付認證費、我們到底有沒有多花太多錢買公平貿易商品,另外一個方向就是可以檢視認證組織與生產者之間的關係,不只是組織與內部生產者的關係,也有組織與外部生產者的關係,這可能是最重要的。

還有就是如果認證組織的能力有限,而且沒有被認證(無力被認證?)的世界還很大,或許可以不要一開始就抱著非此及彼的態度來看待未認證的產品。當然需要合理的質疑,但不好把未認證等同於黑心或不公平。

看到有人很認真炒FLO,總令我聯想到目前台灣政府推動有機認證對小農造成的影響.......
http://new.coolloud.org.tw/node/20971

然後我想替X盧咖啡喊一聲:「X!躺著也中槍!」

然後其實賣公平貿易咖啡的還有東海和平咖啡館。但是有人可能會不爽他們竟然跟XX藝術咖啡進豆子。

然後有一個好奇的部分是,就個人看過的一些紀錄片與資料,其實在咖啡產地就有「手工挑豆部隊」,在咖啡的生產流程中的分工是有挑豆這麼一項的,負責的都是訓練有素挑豆挑一輩子的工人,我不知道那XX綠的咖啡在產地沒有經過這道篩選手續嗎?感覺還蠻特別的,沒聽說過其他咖啡商強調自己挑豆,或許是我孤陋寡聞。我是覺得挑豆很累啊,如果豆子竟然沒被挑過就送到台灣來,那這項工程可以協調發包給產地的工人作嗎?這樣又可以釋出工作機會,又能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不過這是一個外行人的意見了。

雖然農民很辛苦
但如果要改善這問題
我想...很難吧= =
人是欲求不滿的動物!

同意樓上身為農業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