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9
本報訊
二○○四年五月,SARS爆發的那一年,台灣像個國際公共衛生孤兒。中國前駐日內瓦辦事處大使沙祖康在世界衛生組織(WHO)議事廳外的長廊上,凶悍地對台灣媒體咆叫道:「誰理你們!」扭曲的霸道,粗糙的言詞,令人憤怒震驚。
今年五月世衛大會召開前,特別跑了一趟日內瓦,希望可以採集到一些有關台灣參與WHO「非制式」(non-formulatic)的訪談。我們的期望(expection)和探索(exploration),透過與主要國家駐日內瓦代表處負責WHO主管官員直接接觸,證實沙祖康「誰理你們」的辱言,並不正確。
然而,從這次的經驗中,我們也經歷了如遇到堡壘般,難以攻堅的訪談過程。
「我能跟妳談話嗎?」美國在日內瓦負責WHO事務的官員,開門見山地說。
「我不知道《了解備忘錄》(WHO秘書處和中國簽署的MOU,雙方同意台灣事務需經中方管道執行),無法回答任何相關問題。」「我相信,沒有任何WHO的專家願意討論有關中國和台灣的問題,即使是執行技術層面成效的評估。」從WHO秘書處的法律顧問到發言人,始終堅守不碰觸台灣和中國在世衛組織內問題的底線。
芬蘭籍的歐盟官員Dr Matti Rajala,是訪談者中最誠懇的人。「這個政治議題,不是公共衛生」,他清楚地指出,「這是個很重要的政治議題。」
這位醫生出身的歐盟官員說的一點不錯。這麼多的接觸,聯絡訪談,包括我國政府在日內瓦推動WHO的對口機構和官員,穿越不過的關鍵正在於,「這是政治問題!」
這問題是不是有解呢?拿著這個問題在日內瓦現場尋找「解藥」,長期涉入WHO的西方人士建議,「還是應回歸到台海關係上,兩岸進行協商。」「處方在你們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