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
在朝野政黨為了勝選相繼提出五花八門敬老津貼加碼法案風潮中,行政院主導的「國民年金法草案」即將完成,如果能夠在今年底前完成三讀立法程序,很有可能明年元旦起開辦。對於並非全民參加,而且財務基礎也不是十分健全的新版國民年金制,我們一方面期待如期完成以強化社會安全網,但另一方面也為實務運作能否發揮預期功效不敢過度樂觀。
媒體報導,內政部規畫新版國民年金法草案,五月二日將送到行政院審議,並將併同勞保年金拍板定案。依據草案初步規畫,適用對象以未參加軍公教勞保之國民為主,五十五歲以下農民則強制納入,自二十五歲投保至六十五歲止,給付項目主要有老年年金給付、身心障礙年金給付、遺屬年金給付及喪葬給付等。國民年金投保費率係以基本工資一五、八四○元為計算基礎,費率設定為六.五%,投保民眾負擔六成,政府補助四成,預計二十五歲至六十五歲月繳六一八元,年滿六十五歲、投保滿四十年者,每月可領國民年金七、六○三元。
對於構思、規畫十多年國民年金制度的完成架構,即將進入立法作業階段,並讓台灣邁入「國民年金世紀」,我們首先不免感慨時光匆匆,十幾年來多少政治人物打著推動國民年金,造福全民口號在政壇進進出出、起起落落,但真正與歐美日相似的國民年金制度,卻始終杳然無蹤,證實「說得多、作得少」確是國內政治人物的共同特徵,也是台灣民主政治施行幾十年來成就有限的主因。
其次,雖然內政部規畫中的國民年金不是全民制,但可能的效益,包括提供、強化社會安全網及整合各式各樣社福津貼,減輕國庫負擔仍有其正面貢獻。依據內政部的規畫,國民年金保險對象包括家庭主婦、長期失業或轉職待業者,以及五十五歲以下農民,總計高達三五三萬人將予以納入。坦然言,台灣雖曾經以創造經濟奇蹟名聞亞洲及全世界,但這幾年來的發展及變化,例如產業外移、就業機會減少、國民所得不增反減、貧富懸殊惡化等,業已使台灣不再是一個安定、安全的家園。面對大量無法經由軍公教榮保途徑獲得部分生活補貼的民眾而言,我們相信,新版的國民年金制雖然不算完美,但足以提供一個起碼的社會安全網,對穩定、加強社會安定應有一定貢獻。
另外,相對全民社會安全網的付諸闕如,各種名目因為選舉拉票的需要而產生的社福津貼,卻如雨後春筍般誕生,譬如支領敬老津貼者五十萬人,每月支領三千元,老農津貼七十萬人,每月支領五千元,原住民敬老津貼一萬八千人,每月支領三千元,中低收入戶老人津貼十六萬人,每月支領六千元,此四種社福津貼共動用國庫達八百二十餘億元,雖然可以照顧部分社會弱勢族群,但因為造冊難免有遺漏,審核有缺失,實際的運作結果與落實社會公平正義難免一段距離。而且,每次選舉季節來臨,政客即會隨著起舞,進行加碼比賽,譬如每月三千元的敬老津貼,目前即有不少藍綠立委提出多達二十五件的加碼法案,甚至主張應提高至一萬元,完全不顧國力弱化、財政拮据的現實。因此,政府版本的國民年金,雖然不算完美理想,但仍有其價值。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新版國民年金制度即使能得到朝野立委的支持完成立法,但幾項先天上的弱點,卻將使整個制度的實際運作充滿挑戰及濃厚的不確定定。譬如,本套制度的設計以社會保險為藍圖,但納保對象卻是家庭主婦、失業者等弱勢族群,六一八元的保費對很多奢華民眾而言是九牛一毛,但對這些原本沒有收入或收入甚低的弱勢族群卻是很重負擔。如果此些弱勢沒錢繳交保費,政府最後必須出面善後,真正承擔財務責任的仍是全體納稅人。另外,眾所周知,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十分驚人,估計十年後平均每四名工作人口須扶養一名老人,二十年後平均每二.七名工作人口須扶養一名老人。如此加速來臨的老人社會,對國民年金的實施而論,也是一重大挑戰,尤其開辦初期,政府即必須拿出足夠經費支應龐大的老年年金給付。
國民年金討論、規畫十幾年,一事無成。雖然新版國民年金未盡完善,但總算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期待行政、立法部門通力合作,讓台灣得以邁入國民年金新世紀,照顧民眾,強化社會安全網,並讓有限國庫資源發揮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