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向受薪者拔毛 不公義!

2008/06/16
高雄市(博士生)

報載,有會計師統計在去年度一○○八家賺錢企業中,計有九三家不需繳稅,部分企業還可退稅,而很多台灣有名的大企業與富豪,因為避稅有道加上產促條例優惠,稅率甚至在一○%以下,比一般上班族的稅率還低,全國的稅基更近七成來自於中產受薪階層,無怪乎有財稅學者直指:「台灣稅制不公不義」。就連企業家本身也體認到富人低稅的不公現象,顯見不公平的財稅政策已是高度社會共識。

眼下賦改會召開在即,呼籲政府相關單位,首先要檢討產促條例,企業既已有高度競爭力就不應再適用,應該讓接受政府補助而獲利豐碩的產業貢獻出更多的稅金回饋社會;其次,則應增加我國現行的所得稅累進稅率最高級距並減少避稅管道,因為現行的所得稅級距最高課徵稅率,為年收入三七二萬元以上的四○%,但從統計資料看來,許多富豪的收入都遠遠超過這個水準,加上有錢人大多有會計師團隊協助避稅,因而富豪收入越高現行稅制卻反而越達不到累進課稅的效果,但對於普遍年收入在百萬元以下的廣大受薪階層來說,不僅避稅無門,一毫都少不了,好不容易薪水微調,所得稅也跟著攀高更多,從而構成了稅基集中於受薪階層的不公平現象。

因此,政府若能調高所得稅率最高級距,增加富人稅率,降低中產階級的負擔,甚至能推動協助低收入自力更生的負所得稅制,將可使我國稅制更趨公平而拉進貧富差距,並符合社會對於財稅正義的觀感,相信也會讓民眾更願意誠實納稅,而不會再有被劫貧濟富的相對剝奪感。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