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Nakonluwontontau: 低底薪、超時加班的紡織廠女性作業員
訪問時間: 2005年8月29日及9月11日。
受訪者:四人,皆為女性、工會會員,年資十五至三十年,年齡三十九至五十二歲,包括前後任工會理事長。
工廠地點:曼谷西南郊龍仔厝府( Samut Sakhon)的Omnoi-Omyai工業區(法定最低工資每天一八一泰銖)。
公司歷史: Nakonluwontontau工廠已經成立四十七年了,營業項目為接單代工各國際成衣品牌,其中主要客戶為嬰兒成衣的absorba品牌。第一任董事長來自中國大陸,二十九年前由台灣人李麗(Miss Lee Li,音譯)接手擔任第二任董事長。
主要產品:紡織、染整、成衣。
廠內勞工狀況:
僱傭形式 |
正式員工 |
|
性別 |
女 |
男 |
數目 |
450 |
250 |
平均薪資 |
日薪制,每月工作二十六日,根據受訪者的狀況,日薪從 200泰銖到230泰銖不等。每兩週發薪一次。 |
男工多在染整部門、技術性機械工或中層管理,故薪資應高於女工。 |
工時與加班:正常工時每天八小時,近年較少加班。早年加班非常頻繁,當趕貨時甚至從早上八點工作到凌晨三點或六點,休息數小時後繼續上班。加班費從晚上八點至十二點是一點五倍,可是過了十二點之後又回復原來工資。
輪班制:裁剪與染整部門是二班制,其他是一班制。
其他福利:無年終獎金。有宿舍,但數量非常不足;餐廳供應免費米飯,但配菜要自付。
性別分工:現場作業員多為女工,染整部門、機器維護工為男性。
管理方式:工會幹部指出雇主的心態是:「只有工人懂得提要求並且有能力監督雇主時,雇主才會遵守法律,否則他們都要鑽法律的漏洞。」工人覺得老闆很刻薄,連一條橡皮筋的錢都要省。五名經理中有一名台灣人。勞工對公司的評價為中等,但如果談到薪資待遇,勞工認為在本區算是差的。
安全衛生:由於工廠沒有冷氣空調設備,工作環境非常炎熱,掛在牆上的溫度計度數通常為攝氏三十度以上;漫漫長夏裡,工人只得於上廁所時以涼水沖臉與大量喝水來因應。空氣中瀰漫著棉絮、老舊機器運轉中所帶來高達一六○分貝的噪音、以及不良的採光,長期傷害工人的呼吸道、聽力與眼力。因為職業病醫師的數量不足,職業傷病的醫療證明難以取得,在忍受不了繁重的工作負荷之下,許多承受著背部酸痛、視力退化、頭痛、胃出問題的工人,自行離職了事,也讓老闆因此省掉了應負的法定賠償責任。
工會歷史: 1981年工會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四年歷史。目前工會會員四百名,其中三五○名為女性,可以說工會以女性會員為主要成員。女性員工的入會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點五,相較於男性員工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入會率,亦為女性的前任工會理事長淡然表示:「這取決於工作部門啦,當然說到工會事務,女人是比男人更積極參與些(more responsive)。」這位傑出的女性工會領導人,是芳齡四十五歲的單身女郎,縫紉部門作業員出身,年輕的時候遠從泰國東北地區的農業區出來曼谷工作,廠內年資已經三十年。她極孚眾望,為前述工運組織「泰國勞工團結委員會」的現任主席,是泰國知名的工運領袖之一。
從曼谷市中心搭一個小時的小巴到 Omnoi-Omyai區,抵達Nakonluwontontau工會時,已經傍晚六點了。約這個時間,是因為工人們都要下了班才能趕過來接受訪問。Omnoi-Omyai區是以紡織業工會為骨幹的泰國工運重鎮,也是曼谷週邊開發最早的工業區。該工會辦公室並不在廠區內,而是設在該區自主工會聯合會(Union Group of Omnoi-Omyai)的Sumplung分區辦公室內,Sumplung是Omnoi-Omyai工業區中較偏僻的分區,此地另一個自主工會聯合會辦公室在Omnoi-Omyai中心區,那裡有較多的工會共用。Sumplung分區辦公室是兩層樓的建築,一樓是工會辦公室,同時有三家工會共同使用,牆上貼滿了工會公告、傳單、海報與二十幾年來工會歷次參與示威抗爭的照片,桌上擁擠地擺著工會的資料夾,書架的頂上兩幅男女青年工人的遺照,是十八年前因為領導示威被軍警射殺的領導幹部。二樓仍有一些女性幹部分租住在裡頭,所以走進大門後映入眼簾的是庭院中的成排晾衣架,與架上的各色衣服。
圖 7. 自主工會辦公室內,工運先烈的遺照。
攝影:柳琬玲
早年之所以發起成立工會,是因為工人難以忍受資方任意開除工人的惡行,參考其他已經有工會的工廠的經驗,趁著當時紡織業生產正興盛,資方一時間不容易取得大量替代性勞動力,而團結了廠內多數員工,自行成立工會。
目前的問題:目前工會最為憂慮的,還是訂單大量外包問題;該公司已經有十間平均雇員約一百人的一線代工廠,這些一線的代工廠還會將單子轉到許多更小的家庭工廠去。
雖然薪資略高於該區最低工資,但工人仍然必須依賴加班來添補收入,如今公司大量外包以節省人事費用,工人就沒得加班了。以年資十五年的工會會員阿優來說,她日薪二一八泰銖、月工作日二十六天,月工資只有五六六八泰銖,這樣略高於最低工資的待遇,對多數出身於泰國東北部農業區的工人來說,不足以支付房租、日益升高的生活費與寄回老家貼補家用所需。認為工資應當多少才足夠其基本支出呢?她們說:「起碼要有每天二三三泰銖以上日薪才勉強夠用」。公司甚至還想把薪資改成計件制,但被工會阻擋下來。
新進員工往往難以適應這樣長工時、低工資又高熱的環境,流動性比資深員工高,造成廠內員工的年齡層偏高。然而,曼谷市不虞匱乏的、由全國各地湧入的求職勞動力,以及該公司眾多分包網絡,又讓雇主仗著勞動力不虞匱乏而不思改善。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苛扣工人心態,展現在上述低底薪與惡劣的工作環境中。作為自主工會,其工會幹部也承受了高於一般工人的壓力,往往被刻意排除加班機會而收入遠低於其他廠內工人。因年輕工人流動率高,故年輕女工加入工會的比率亦較低。
在平均年齡為四十歲的女性作業員之中,約三分之一為單身未婚,提到為何高比例未婚女性,受訪者表示:「因為工廠內作業員盡為女性;而且工作很繁重,沒有時間去外面結交男友。」她們大都負擔了故鄉農村家庭的家計,需要每月寄錢回家,也沒有多少餘錢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另三分之二的已婚人口中,一半是隻身在外地打工,與丈夫孩子異地居住;與丈夫孩子共同定居在曼谷,能夠擁有完整的家庭生活的幸運兒,只有全部員工中的三分之一。
(十)油順機械 ( Yu Shun Machine)
訪問時間: 2005年10月16日。
受訪者:一人,高中學歷。
工廠地點:公司網頁: http://www.ashun.com/ 。泰國分公司位於龍仔厝府(法定最低工資每天一八一泰銖)。
公司歷史:泰國分公司成立二年多,沒有現場生產部門,只有包裝工作。
產品: PE管。
廠內勞工狀況:
僱傭形式 |
正式員工 |
|
性別 |
女 |
男 |
數目 |
2 |
8 |
平均薪資 |
平均工資每月 6,500至7,000泰銖,每月發薪一次。 |
工時及加班:常日班,每天八小時。
(十一)瑪吉斯輪胎(正新橡膠)泰國分公司 ( Maxxis International Thailand)
訪問時間: 2005年9月24日。
受訪者:五人,四男一女,其中三人為碩士、二人中學畢業,年齡二十二至三十歲,年資半年至一年半。
工廠地點:羅勇府(法定最低工資每天一三五泰銖)。
公司歷史:正新橡膠為台灣少數擁有自有品牌的企業,瑪吉斯輪胎在國際上頗有知名度,公司網頁: http://www.maxxis.com/ 及 http://www.cst.com.tw/ 。泰國分公司成立二年。
產品:輪胎。
廠內勞工狀況:
僱傭形式 |
正式員工 |
|
性別 |
女 |
男 |
數目 |
1,200至1,500 |
|
平均薪資 |
男工多於女工。日薪制,每月給薪日為二十五或二十六日,薪資高低取決於教育程度,中學畢業每天 250泰銖、碩士340泰銖,薪資性別差異大。 |
工時及加班:正常工時每天八小時、旺季(四至六月)每天加班二至二點五小時。
輪班制:兩班制。
其他福利:房屋津貼每天二十泰銖,伙食津貼每天二十泰銖,交通津貼每天二十泰銖,股長加給每月一一○○泰銖、課長加給每月二千泰銖。
管理方式:每條生產線都有一至三名台籍人員。管理上的問題包括任意扣薪處罰、亂調工作、任意裁員,對女性員工性騷擾,對員工施加伏地挺身、青蛙跳等體罰。公司逼迫員工簽同意書、接受僅為法定一半的加班費。無工會。
圖 8. 瑪吉斯輪胎的招工布條 攝影:柳琬玲
安全衛生:工作環境溫度高,機器老舊、由台灣移過去,操作標示為中文、當地員工看不懂。 5月8日半夜,一名員工被捲進機器中導致死亡,因為那條生產線只有一名員工,所以其他人直至機器停止運作後才知道有人被捲進去,他是剛進公司十四天的新進員工。從此之後公司才在該生產線加派人手。八月間,又有一名工人因職災死亡,三個月內連續發生兩起重大職災案。
(十二)薛長興工業泰國廠 ( Sheico Group Thailand)
訪問時間: 2005年9月11日。
受訪者:二人,一男一女,年資二至五年,年齡二十三至二十七歲,教育程度皆為大學畢業。
工廠地點:羅勇府(法定最低工資每天一三五泰銖)。
公司歷史:總公司在台灣宜蘭,公司網頁: http://www.sheico.com.tw/ 。泰國廠成立十年,有兩個廠,皆在Borwind地區。公司在中國另有投資。
產品:潛水衣及合成橡膠衣。
廠內勞工狀況:
僱傭形式 |
正式員工 |
|
性別 |
女 |
男 |
數目 |
2400 |
600 |
平均薪資 |
現場工員每月底薪約為 4,850泰銖,受訪者為職員,薪水約每月13,000泰銖,每月發一次薪。 |
車縫工佔大部分所以女工多,男工多為搬運及裁剪。但薪水照學歷,有人一進工廠就有四八五○,可是也有人作了五年才拿到這個數目。
工時與加班:每天工作八點五小時,可是幾乎固定要加班,每月加班三十至五十小時為常見現象,旺季時(十月至隔年三月)可能加至一百小時,連職員都可能加班做現場工作。
輪班制:職員常日班;現場工作是兩班制,一週一輪。
其他福利:房屋津貼每月三五○泰銖,夜班津貼每天三十泰銖。年終分紅視業績而定。
管理方式及主要問題:有台籍主管。部門間職務調動頻繁。正常下班時間沒有交通車,反而是晚上才有,也就是要你加班就是了。現場使用甲苯及二甲苯,並且高熱,可是沒有空調,只有屋頂有隔熱板及散熱風扇,又缺乏個人護具,曾有工人在現場工作時昏倒;機器老舊。公司實行無工會政策。四、五年前曾經因爭取調薪罷工過,但沒有成功。受訪者的感覺是,如果跟韓資企業相比,待遇算是差的。
(十三) Chang Jia Ceramic
訪問時間: 2005年9月13日。
受訪者:三名工會成員(包括工會理事長),皆為女性,年資約十四年,年齡二十八至四十歲,教育程度皆為小學。
工廠地點:曼谷或近郊(法定最低工資每天一八一泰銖)。
公司歷史:公司成立十五年以上,在泰國有兩個廠,另一個廠在位於泰緬邊境的 Mae-sot,名為Fugit,那裡的員工都是緬甸移工,薪資更低。
產品:陶瓷玩具。
廠內勞工狀況:
僱傭形式 |
正式員工 |
派遣工 |
|
性別 |
女 |
男 |
女 +男 |
數目 |
223 |
17 |
16 |
平均薪資 |
每月平均薪資約為 4,500至4,700泰銖(如果加班可至6,000泰銖) |
|
工廠最高峰時期有五百人。許多訂單移到 Mae-sot的Fugit。Fugit(成立七年)員工超過二百人,絕大部分都是緬甸移工。
工時與加班:大多數部門常日班,每天工時八小時;鍋爐部門兩班制,每天工時十二小時(含四小時加班)。跟三年前比較起來,加班已減少很多,但趕貨時仍需加班。
其他福利:以前有紅利及全勤等,現在都取消了。
管理方式:六年前,十名派遣工發起罷工引發勞資爭議,勞工主管機關介入使派遣工成為正式勞工。現在,資方不再以連續聘僱的方式雇用派遣工,中間留間隔期以規避法令。不給工會幹部加班以打壓工會,如果勞工退出工會,加薪獎勵。公司將大部分訂單轉移至 Fugit,致使勞工的薪資遭到緊縮。
目前的問題:飲用水問題曾引發爭議,以前是喝過濾水,曾一度只喝雨水,且因在工業區內、雨水污染問題嚴重,後來經過申訴之後,新任的泰籍經理又改回過濾水。公司在廁所前放置監視器,並限制勞工上廁所的次數及時間,工會提出要求後已取消。陶瓷顏料的化學氣味濃厚,缺乏個人護具。曾發生工人斷指及模具砸傷工人的職災事件。
工會的歷史:工會 1997年成立,當時,加班頻繁、甚至到達每月二百小時,但沒有發加班費,所以勞工自發罷工,後來政府介入爭取到了加班費,經由在其他廠工作且成立工會的勞工介紹,工會於是成立。1997年曾一度要求團體協約,但失敗,原任工會理事長被調職至Mae-sot的Fugit。工會於2004年又提出若干訴求,其中部分達成協議(加薪及退休金)、部分沒有(增加特休假),每兩年重新換約。目前二六六名員工中有一四五名會員。工會加入Rungsit Area Group of Unions及「女工聯合團體」。
(十四) Bong Kung Steal Enterprise
訪問時間: 2005年10月16日
受訪者:一人,男性,國中畢業。
工廠地點:曼谷或近郊(法定最低工資每天一八一泰銖)。
產品:鐵工廠。
廠內勞工狀況:
僱傭形式 |
正式員工 |
|
性別 |
女 |
男 |
數目 |
? |
|
平均薪資 |
每天工資 150至170泰銖。 |
切割部門有二十名勞工,有緬甸移工。
工時及加班:正常工時八小時,常加班至十二小時,加班工資每小時二十泰銖。
(十五) Uni Ocean:宛如奴工制的緬甸移工處境
訪問時間: 2005年9月1日。
受訪者:三人,男二女一,年資二至七年,年齡二十四至四十歲,教育程度五至八年級,皆為緬甸移工。另有一名勞資爭議後才進廠的勞工,也是緬甸移工。
工廠地點:達府( Tak),泰緬邊境的小城Mae-sot(法定最低工資每天一四三泰銖)。
公司歷史: Uni-Ocean在2001年以前是叫做Rain Mark,代工品牌包括Gap與Abercrombie & Fitch。據工人表示,台灣老闆叫Mr. Kong,是由印尼將工廠搬到這裡來,除了這個廠之外,老闆還在曼谷及越南有廠,另外有一家廠叫Miao Chai是在其他省份,老闆與一家港資廠Unix Mix有聯繫。
產品:成衣。
廠內勞工狀況:
僱傭形式 |
正式員工 |
|
性別 |
女 |
男 |
數目 |
160 |
40 |
平均薪資 |
150人為完全計件制、五十人為日薪制。現場生產線人員為計件制,每月薪資約為1,000至1,500泰銖、也就是每日四十至五十泰銖;包裝與清潔部門為日薪制,日薪只有三十五泰銖。每個月發薪一次。 |
因為是設在 Mae-sot,所以現場勞工都是緬甸移工,除了一個台籍經理與泰籍經理之外。就年齡來說,只有二個員工在四十歲以上、絕大部分為二十至三十歲,另有十個左右的童工、只有十四歲。
工時與加班:正常工時為每天八小時,但旺季時往往得加班四至五小時、甚至到第二天凌晨,每月加班時數可能高達一百小時。日薪制的勞工每小時只有五泰銖的加班費。
輪班制:一班制。
其他福利:無。
管理方式:台灣老闆很少到工廠,都是交給經理人員管理。平時,台籍經理人員對勞工即極為粗魯,時常以不禮貌的語辭對待、罵勞工是狗等等。薪資扣款名目非常多:宿舍費每月五十泰銖,米飯錢每月一百泰銖,宿舍抽煙罰二百泰銖,外出就醫罰一百泰銖,不假外出罰二百泰銖。
2005年4月18日,因為廠方試圖把計件制勞工降薪(理由是日薪制的薪資僅為三十五泰銖,所以計件制的薪資偏高),發薪時間又經常不固定,故集體向廠方陳情。一開始,廠方解雇了十五名工人,但其他工人極為氣憤、隨即跟著走出廠房,訴求主要為加薪至每天五十五至六十五泰銖。公司立刻開除所有勞工。
工人向勞工主管機關申訴,主管機關花了兩個月才做出裁決說,雇主必須給付對工人的欠薪。因廠方拒絕給付,至訪問日八月底,仍有八十五名勞工堅持對廠方提出法律告訴,要求共二百萬泰銖的欠薪。 11月27日是第一個開庭日。
勞資爭議期間,有些勞工另外找工作,但帶頭份子被列入黑名單。有些 NGO組織對這些勞工提供援助。爭議發生後,廠方又另外雇用了300名工人,據一名在爭議後才進入工廠的工人表示,因為先前有爭議的緣故,薪水稍有提高,他受訪前一個月的薪水是二千泰銖、扣款都取消了,管理上也較為寬鬆一點。當然,離法定最低工資的水準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
Uni Ocean的例子在Mae-sot地區並非特例,例如另一家新成立的成衣廠Mae-sot Garment,訪問前三個月剛設廠時有一百名工人,但因為欠薪、勞工申訴無門自動走路,所以訪問時僅剩四十人,名目上一天是六十泰株,但三個月來受訪者只領到四百泰株。另一個製作陶瓷玩具的Fugit Ceramic,日薪六十泰銖,正常工時雖然是八小時,每個月有二十天要加班至十二小時,有三、四名工人曾疑似因化學氣味過濃而昏倒,廠方只供應普通棉布口罩、根本無濟於事。
1. 緬甸移工的處境
大約在二十年前,泰國政府對緬甸開始採行「建設性的結合」( constructive engagement)政策,從此之後,兩國之間的貨物及人員流動大增,而泰國在金融風暴之前有一陣經濟高速成長期,工資水準亦跟著水漲船高,於是許多資本家開始使用緬甸移工來替代本地工人。大約從十年前開始,位於泰緬邊境的Mae-sot開始大量出現工廠,吸引更多緬甸難民湧入此地。據估計目前全泰國總共有一百五十萬緬甸移工,光Mae-sot一地就有七萬至十萬人。Mae-sot大約有二百家工廠,大部分是成衣、食品加工及陶瓷廠,大約百分之九十五的勞動力是緬甸移工,其中七成是女工,年紀極輕、大部分在二十五歲以下。在Mae-sot,緬甸移工的平均日薪在五十至七十泰銖之間,遠低於法定最低工資。(Arnold 2004, pp 289-92)
圖 9. Mae-sot緬甸移工於田邊以鐵皮搭蓋的簡陋社區
攝影:柳琬玲
緬甸移工必須登記以申請工作許可,照理說得到工作許可的緬甸移工即有合法的居留身份,但申請一年期工作許可的費用高達四四五○泰銖,且在像 Mae-sot這樣的邊境地區,泰國警察歧視移工及貪污瀆職的狀況非常嚴重,即使是有工作許可的移工都常遭受警察敲詐及暴力對待(Arnold 2004, p. 322),換句話說,因為申請工作許可的實際保護作用不高,許多移工乾脆不申請而成為「非法」移工。另一種狀況是,雇主先替移工支付費用,再按月從薪水中扣除,但雇主怕移工半途逃跑,便會扣留工作許可(Arnold 2004, pp 293-4)。這些移工被雇主控制在工廠及宿舍中,勞動條件及居住環境都嚴重違反人權,如同奴工一般。
有工作許可的移工是受泰國勞動法保障的,但只能加入泰國勞工的工會、不能自行發起工會,可是在 Mae-sot這樣的地方,絕大部分勞工都是移工,自然沒有泰國人可以組織工會來使移工加入。因為剝削嚴重,移工自發罷工的事件頻傳。在Mae-sot有數個勞工團體從事協助緬甸移工爭取權益的工作,包括緬甸人自己成立的勞工團體。
四、訪談結果整理分析
這次調查所訪談對象總計共分屬十五家台商公司,含電子業八家、橡膠塑膠業三家、成衣業二家、陶瓷業一家及金屬業一家,其中不乏知名大型企業如大同、台達電、光寶、正新輪胎等;所雇用工人人數從十人到超過上萬人的都有,絕大部分的規模在一千人以下;所訪問的基層工人計四十八人次,二十七名女性與二十一名男性。有工會組織的工廠佔了六家,其中一家在受訪之後不久關廠。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來自有加入工會組織的勞工,一來是他們跟勞工團體間有聯繫、有管道找到他們受訪,二來是他們覺得自身的權利相對來說獲得保障、比較願意接受訪問。有若干在台資企業工作的勞工,雖然勞工團體聯絡到他們,但勞工因為怕影響到自己的工作而無法接受訪問。在地區分佈上,幾乎所有受訪者的工廠都位於曼谷週邊二小時的車程之內,因為絕大部分的工會亦都分佈於這個區域內。
(一)偏低的薪資
對於正式員工來說,如果加上固定的加給如全勤獎金等,本調查中大部分企業的薪資是有達到法定最低工資的標準,但也僅是略高於最低工資而已。而且必須知道的是,法定最低工資其實是低於實際生活所需之消費水平的,所以受訪勞工常抱怨,基本的薪資並不足以負擔家計,往往必須靠加班來增加收入,這當然就意味著工時必須延長。一般來說,勞工覺得台資企業的薪資雖然高於本地企業,但比不上西方與日資企業,在外資中算是較差的。
當公司訂單充足時,加班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公司營運不佳,或公司以外包、雇用派遣工的方式來消化訂單,那正式員工的實際薪資也會受到擠壓。事實上,管理階層亦常用是否給予加班機會的權力來壓制工人。如果失去加班機會導致薪資過低,勞工往往被逼要自己走路、沒有資遣費。
(二)派遣工的比例逐漸增加
在幾個電子業的受訪個案中,我們發現相當高的彈性雇用勞動力比例、尤其是派遣工,比例甚至高達一半以上,有些公司也會以外包的方式來降低對正式員工的需求。這些派遣工的日薪或許比正式員工高,但他們通常沒有正式員工的加給及各項福利,所以結算下來,他們的月薪還是不如正式員工。這些派遣工常是年齡較高的工人,因為一般公司喜歡雇用較年輕的工人作為正式工、而逼迫年資高的工人自動離職,於是年紀較大的求職者只能當派遣工。
(三)性別分工與歧視
基層作業員通常是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而技術勞工通常為高級職業學校以上學歷的男性,這使得男工的薪資普遍高於女工。即使同樣從事現場的裝配工作,我們發現,還是有同工不同酬的情形、男工的薪資還是高於做同樣工作的女工。相當比例的女性受訪者都提到,在工作現場受到來自管理階層的性騷擾。
(四)勞工安全衛生問題
危險的作業環境可說是問題排行榜中的重要課題:泰達電廠房崩塌造成工人死亡與重傷,由於公司封鎖消息,至今詳細死傷人數不詳,並且工人長期承受化學暴露造成的皮膚炎與體力衰退;聯界電子曾因趕工將沖床機器的安全措施關閉,造成十餘名工人重大職災; Chang Jia提供受污染的雨水給工人飲用,廠房中的化學氣味嚴重到女工數度當場昏迷;正新橡膠使用老舊機台造成高職災,五月份與八月份各有一個新進工人於工作中被機器絞入死亡,此事未被外界注意,廠內也高度施壓禁止工人傳遞訊息,平時正新的工人如果遇到工傷,不僅沒有工傷補償,請休養假還要被苛扣薪資。
(五)台籍經理的優越感與言語暴力
受訪者工作的台資企業中,高層經營及管理人士往往都來自台灣,據受訪者的反應,這些台籍經理中,也有待人和善、願意傾聽勞工心聲的例子,但更多的反應是抱怨,很多人都說台籍經理趾高氣昂,對泰國工人有優越感、看不起當地人,經常輕蔑地用腳來指人(這在當地習俗是非常侮辱人的做法),動不動就罵人,很多台資企業勞工都學會台語中幾個罵人的辭彙,例如:「空空」、「起肖」等等。
有些勞工會說,台籍經理最關心的,往往是能不能如期出貨或產品品質如何,他們想盡辦法從勞工身上省錢、對錢非常計較,通常不會關心勞工的感受。
(六)打壓工會
敵視工會的情形也很普遍,大同是以一次資遣大量工會幹部的方式來進行,其他企業的手法或許較為細緻,他們不一次引發許多勞資爭議,而是個別地逼迫工會幹部主動辭職,並一邊拉攏勞工立場不穩的份子,造成有些工會內部意見並不一致,牽制了工會力量的發揮。其他的手法例如:光寶將其已經組織工會的工廠脫手(現在的 CKL),另外到低工會組織的地區設廠;Chang Jia將工會理事長外派到位於遙遠邊境小城Mae-sot的子公司去管理緬甸籍外勞,一去三年不歸;Yuan-ta逼迫對勞動條件有意見的工人自行離職。
即使在工會勢力較穩固的企業,因為工會組織侷限在場廠內、規模不大,能與資方相抗衡的資源有限,限制了工會的力量。泰國雖然是大量外資輸入的國家,但比泰國工資更低的地方仍所在多有,以致,雖然泰國不像台灣有那麼嚴重的產業外移問題,但管理階層仍喜歡以外移來威嚇工人,尤其喜歡以外移到中國來嚇唬勞工,這跟在台灣是相似的。
(七)來自農村的女性勞工生涯
經過大略的計算,在受訪者工作的台商工廠中,女性數目要略多於男性,男女比大約是 1:1.3。前面提到,女工的薪資往往低於男性,導致勞工必須加班來增加收入,尤其許多女工來自於離曼谷遙遠的農村省份,甚至還要寄錢回故鄉分擔家計,這引發了其他的社會現象。比如,我們發現不少女性已經超過適婚年齡卻仍然單身,主要有三種原因造成這種現象:(一)扣掉生活所需及寄回故鄉的金額,剩餘金錢根本不足以成立家庭;(二)工時太長、生活圈子狹窄,沒有機會認識異性朋友;(三)既然生活勉強可以自立,也就不需要依靠男性,不一定要結婚。在一些例子中,我們還發現工廠中存在著若干同性伴侶,這在泰國社會雖然仍是禁忌,但在女工圈子中多半以理解的心情看待這些姊妹,而成為半公開的秘密。
(八)台商怎麼看待自己
1995年的一份研究,針對投資東南亞的台商進行了一次調查,其中一個選項是台商的自我評價,其結果如下表:
表 22. 東南亞台商的自我評價
|
大企業 |
中小企業 |
積極並勤奮工作 |
4.9 |
5.1 |
製造高品質的產品 |
4.7 |
4.7 |
擁有優秀的管理制度 |
4.5 |
4.8 |
擁有堅強的研發能力 |
4.6 |
4.5 |
擁有全球性的生意眼光 |
4.6 |
4.4 |
重視工作場所的職場安全 |
4.5 |
4.5 |
關懷員工的福利 |
4.4 |
4.5 |
相對較少勞資爭議 |
4.4 |
4.4 |
擁有優秀的售後服務 |
4.3 |
4.4 |
定期引進新製程 |
4.4 |
4.2 |
在公共事務及社區參與上很活躍 |
4.1 |
4.0 |
說明: 6 代表很同意、5代表同意、4代表有點同意;3代表有點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1代表很不同意。
資料來源: Chen 1995, p.407.
就如同泰國台資企業勞工對台灣老闆的觀感,台商的自我評價其實符合了他們給當地人的印象,台商總是較強調自己的「勤奮」與經營手法。雖然實際上台商提供的勞工安全衛生環境更差、他們給自己的評價已經較為美化了,但這樣的統計還是證明了,他們不諱言勞資關係是較其次的,勞工權益比起經營管理策略來說不算什麼。
五、結語
台灣的財經媒體常常把台商塑造成辛苦在外打拼、努力尋找商機的勤奮形象,卻很少探究,他們的「勤奮」到底為台灣帶來多少效益、又為投資國當地帶來多少社會衝擊,他們所雇用的勞工是如何看待台灣老闆呢?事實上,台商成功的故事背後,往往是以犧牲勞工權益為代價所換取來的。有人會說代工事業的利潤薄弱,所以台商勢必得尋求便宜勞動力。但反過頭來,沉溺於從廉價勞動力上剝取利潤,是否就是台灣「產業升級」淪為口號的根本原因之一。
近年來,官方及財經界夸夸而談「企業社會責任」,競相報導哪個財團又捐錢做了哪些善事。「企業社會責任」難道是贖罪券嗎?大賺一筆之後再從中提撥微不足道的比例展示自己的愛心。請把「企業社會責任」從消費面帶回到生產面,與其要花錢改善社會負面效應,不如在生產時就著重勞工權益與環境生態,讓負面效應一開始就不必發生。
台灣老闆對勞工權益的理解,往往是「合法就好」。孰不知台商外移就是貪圖當地的工資水準低、政府執法鬆懈,依據當地法律可能是合法的,但全球化社會不是只要有全球生意經,還要有全球觀點的「普世勞動人權」觀念,政府條文怎麼規定是一回事,但勞工的勞動三權、「生活工資」( living wage)等基本權益,是走到哪裡都應該遵守的。琬玲停留泰國期間,適逢高雄捷運泰國移工抗暴事件爆發,很多泰國人不解地問琬玲,為何台灣人要這麼對待泰國人?這其中難道有什麼仇恨嗎?
這讓同樣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不知如何回答。台灣經濟雖以外貿起家,但實際上目光甚為狹隘,近年本土意識抬頭,大家又說要與國際接軌,但接了半天其實真正目的是要在國際中推銷台灣,還是以台灣中心主義來看待世界、無視第三世界所謂經濟落後國的存在。
財經界是這樣,那工運圈又如何?早期,工會的國際聯繫為官方的高層工會官僚所壟斷,基層勞工無法聞問,近年來,不只是工會的國際交流機會增加,連工運團體非政府組織的國際聯繫都很頻繁,但可惜的是,交流成果如何、外國的經驗對台灣可有哪些啟發,這些資訊擴散至基層勞工或一般民眾的仍然不夠多。以致,一般工會在概念或許覺得國際交流是重要的,但實際的工作上卻很少排上議程,因為大家會覺得遠水救不了近火,別人需要聲援時道義上贊聲幾句,自己需要聲援時也很少想到或許可從國際上求援。
說這些不是抱怨,如果說我們覺得勞工的「國際團結行動」(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campaign)這個議題是重要的,而這個議題在台灣又尚未被工會列入議程,那必定是我們的宣傳工作還不夠、還需要再加強。基於這樣的想法,及對泰國受訪者的責任,我們勉力把這篇調查報告完成。團結行動必須從相互了解開始,在這篇報告中,我們簡單整理了泰國政治經濟及工運發展的歷史作為背景,希望台灣的讀者們能對泰國台資企業勞工的處境有更清楚的脈絡可循。歡迎給我們你的意見與建議,謝謝!
附錄 1:台灣與泰國的工運情勢相似之處
勞動條件基準的維持及勞資爭議的解決,主要靠國家的介入,而非勞工自身的組織性集體力量。基層勞工習慣於以法律途徑來個別解決勞資糾紛,集體性的協商能量缺乏集結。
建制化的工會組織長期為政黨及工會官僚所掌控,工人群眾的力量被不同政黨所切割分散,少數得以獲得政治權位的工會頭人,成為勞工參政的樣板型人物。
自主工會力量零細而破碎,比較集中的能量來自於組織率較高的公營事業部門。
私營部門的勞工組織以場廠工會為主,力量薄弱,自主勢力開始於地區性的工會聯合。
但在發展經驗上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泰國的自主工會幹部缺乏會務假的保障、資方通常不提供會所,如同台灣 早期 的自主工會:但幹部仍然樂於利用下班後及假日的時間,進行工會組織與勞教活動;在外租借的工會會所,往往也是幹部的租屋處以分擔房租,因為位於工人社區,常見基層會員進出往返。泰國工運圈內不乏二十多歲的年輕工會幹部,相較之下,台灣工運近年來卻給人暮氣較重的感覺。
泰國自主工運雖面臨客觀困境、且未有建制化的全國集結,卻仍然維持一定程度活力;台灣號稱已建立起全國性的自主工會組織,建制化後的工運卻反而陷入停滯。
附錄 2:台灣與泰國的勞動統計資料比較
表 1. 泰國與台灣人口數與勞動狀況 單位:千人
|
泰國( 2005年第四季) |
台灣( 2005年平均) |
總人口數 |
64,993.3 |
22,651 |
勞動人口 |
36,600.5 |
10,371 |
1. 現有勞動力 |
36,538.3 |
- |
1.1 就業人口 |
36,001.8 |
9,942 |
1.2 失業人口 |
536.5 |
428 |
2. 季節工 |
62.2 |
- |
非勞動人口 |
13,532.2 |
7,578 |
1. 家戶工作 |
4,162.7 |
2,523 |
2. 求學 |
4,218.3 |
2,155 |
3. 高齡或無工作能力 |
4,072.5 |
2,075 |
4. 想工作而未找工作 |
- |
209 |
5. 其他 |
1,078.8 |
616 |
15歲以下人口 |
14,860.6 |
4,702 |
勞動參與率 ( %) |
73.0 |
57.78 |
失業率 ( %) |
1.5 |
4.13 |
資料來源:勞動調查報告,泰國國家統計局;《勞動統計年報》(九十五年版),勞委會。
表 2. 泰國與台灣勞動人口依就業身分分 單位:千人
就業身分 |
泰國( 2005年第四季) |
% |
台灣( 2005年平均) |
% |
總計 |
36,001.8 |
100.00 |
9,942 |
100.00 |
公部門雇員 |
3,001.4 |
8.34 |
961 |
9.67 |
私營部門雇員 |
12,899.4 |
35.83 |
6,374 |
64.11 |
雇主 |
1,261.1 |
3.50 |
503 |
5.06 |
自營作業者 |
11,157.8 |
30.99 |
1,438 |
14.46 |
不支薪的家庭成員 |
7,644.1 |
21.23 |
666 |
6.70 |
合夥人 |
37.1 |
0.10 |
- |
- |
資料來源:勞動調查報告,泰國國家統計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九十五年版),行政院主計處。
表 3. 泰國與台灣就業人口的平均薪資依產業別分 (1泰銖≒0.8新台幣)
|
泰國( 2005年第四季) |
台灣( 2005年平均) |
||||
產業別 |
就業人口(千人) |
% |
平均薪資(泰銖 /月) |
就業人口(千人) |
% |
平均薪資(新台幣 /月) |
總計 |
36,001.8 |
100.00 |
7,494 |
7,336 |
100.00 |
- |
農業 |
15,169.7 |
42.14 |
2,836 |
75 |
1.02 |
- |
非農業 |
20,832.0 |
57.86 |
8,454 |
7,261 |
98.98 |
43,615 |
1. 礦業 |
47.8 |
0.13 |
7,054 |
7 |
0.10 |
45,893 |
2. 製造業 |
5,436.7 |
15.10 |
6,616 |
2,444 |
33.32 |
41,751 |
3. 水電燃氣業 |
100.6 |
0.28 |
19,092 |
34 |
0.46 |
89,264 |
4. 營造業 |
1,825.3 |
5.07 |
5,369 |
662 |
9.02 |
38,455 |
5. 批發零售業 |
5,361.7 |
14.89 |
6,706 |
932 |
12.70 |
40,033 |
6. 旅館餐飲業 |
2,273.7 |
6.32 |
5,690 |
312 |
4.25 |
25,578 |
7. 運輸、倉儲與通訊業 |
1,074.5 |
2.98 |
11,691 |
365 |
4.96 |
53,793 |
8. 財務金融業 |
302.7 |
0.84 |
19,171 |
401 |
5.47 |
65,097 |
9. 房地產業 |
642.3 |
1.80 |
9,771 |
62 |
0.85 |
39,129 |
10. 公共行政 |
1,118.9 |
3.11 |
11,782 |
351 |
4.78 |
- |
11. 教育業 |
1,052.9 |
2.92 |
15,749 |
523 |
7.13 |
- |
12. 健康與社會工作 |
600.5 |
1.67 |
11,704 |
283 |
3.86 |
55,918 |
13. 居家服務 |
229.6 |
0.64 |
4,373 |
- |
- |
- |
14.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
- |
- |
- |
247 |
3.37 |
54,868 |
15. 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 |
- |
- |
- |
158 |
2.15 |
41,409 |
16. 其他服務業 |
709.2 |
1.97 |
6,611 |
482 |
6.57 |
31,352 |
17. 國際性組織 |
1.4 |
0.004 |
10,811 |
- |
- |
- |
18. 未知 |
54.1 |
0.15 |
13,874 |
- |
- |
- |
資料來源:勞動調查報告,泰國國家統計局;《勞動統計年報》(九十五年版),勞委會;《薪資與生產力統計月報》(九十四年十二月版),行政院主計處。
表 4. 台灣勞資爭議協商調處績效概況,2005年
勞資爭議總數 |
14,256 |
爭議類別 |
件數 |
1. 契約爭議 |
6,732 |
2. 工資爭議 |
6,456 |
3. 工時爭議 |
204 |
4. 退休爭議 |
762 |
5. 福利爭議 |
258 |
6. 勞保爭議 |
414 |
7. 管理爭議 |
184 |
8. 職災爭議 |
1,144 |
9. 安全衛生爭議 |
7 |
10. 工會爭議 |
10 |
11. 就業歧視爭議 |
29 |
12. 大量解雇爭議 |
5 |
13. 其他爭議 |
1,207 |
處理結果 |
件數 |
1. 協調 |
11,756 |
2. 調解 |
2,135 |
3. 仲裁 |
0 |
4. 未解決 |
516 |
參加爭議人數 |
85,544 |
資料來源:《勞動統計年報》(九十五年版),勞委會。
表 5. 泰國及台灣的工會數及其會員數比較,2005年底
|
泰國 |
台灣 * |
工會 |
1,414 |
1,027 |
總會員數 |
494,508 |
618,006 |
平均會員數 |
349.72 |
601.76 |
聯合會 |
18 |
25 |
總工會 |
10 |
6 |
說明: * 台灣只計算產業工會。
資料來源:泰國勞動部勞動保障與福利處勞動關係科; 《勞動統計年報》(九十五年版),勞委會。
參考資料:
一、有用鏈結
泰國勞動法條文(英文版)下載網頁: http://eng.mol.go.th/law_labour.html#h4
泰國勞動部勞動統計網頁: http://61.47.14.16/yr_statistics/yr_statistics/frame_main.htm (選擇佛曆2548年、也就是西元2005年的資料)
泰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網頁: http://web.nso.go.th/eng/stat/stat.htm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統計資料網頁: http://www.boi.go.th/english/about/statistics.asp
泰國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網頁: http://www.ttba.or.th/
泰國世界日報華商網: http://www.udntcb.com/
泰國行政區域圖: http://www.asiawaves.net/thailand/thailand-map.htm
二、中英文參考資料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006,《泰國投資環境簡介》(第五版),台北:經濟部。
Alpha Research Co., Ltd. 2004, Pocket Thailand in Figures , 7 th edition, Bangkok : Alpha Research Co., Ltd.
Arnold, Dennis 2004, “ The Situation of Burmese Migrant Workers in Mae Sot, Thailand ”, Southeast Asia Research Centre working papers series No. 71,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ttp://www.cityu.edu.hk/searc/WP71_04_Arnold.pdf
also in Asia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Outlook 2004: Asian TNCs, Workers, and the Movement of Capital , Hong Kong: Asia Monitor Resource Centre.
Bello , Walden, Shea Cunningham & Li Kheng Poh 1998, A Siamese Tragedy: Development and Disintegration in Modern Thailand , London : Zed Books.
Brown, Andrew 2004, Labour, Politics and the State in the Industrializing Thailand , London : RoutledgeCurzon.
Brown, Andrew, Bundit Thonachaisetavut & Kevin Hewson 2002, “Labour Relations and Regulation in Thailand: Theory and Practice”, Southeast Asia Research Centre working papers series No. 27,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ttp://www.cityu.edu.hk/searc/WP27_02_Thailand_Labour.pdf
Brown, Andrew & Kevin Hewson 2004, “Labour Politics in Thaksin's Thailand”, Southeast Asia Research Centre working papers series No. 62,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ttp://www.cityu.edu.hk/searc/WP62_04_Hewison_Brown.pdf
Bundit Thanachaisethavut 1998, Trade Union Structure and Tripartite Systems in Thailand , Bangkok :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Bundit Thanachaisethavut 2006, Labour Development and Actions in Thailand 2005 , Bangkok :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http://www.fes-thailand.org/articles/Labour%20Development%20and%20Action%20completed.pdf
Bunluasak Pussarungsri 1998, “Taiwanese Investment in Thailand ”, in Tain-Jy Chen ed., Taiwanese Firms in Southeast Asia : Networking Across Borders , Cheltenham : Edward Elgar.
Chen, Tain-Jy 1995, Taiwan 's Small-and-Median-Sized Firms' Direct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Asia , Taipei : Chung-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
陳添枝主持, 1995,《我國對外投資對東南亞國家經濟及社會影響之實證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Ji Giles Ungpakorn 1999 , Thailand : Class Struggle in an Era of Economic Crisis , Hong Kong: Asia Monitor Resource Center .
Som Suppanakorn 1996, “Labour Relations in Thailand”, in Sungsidn Piriyarangsan & Shigeru Itoga (eds),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 in Thailand , Tokyo: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Sungsidn & Kanchada Piriyarangsan 1996, “The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Thailand”, in Sungsidn Piriyarangsan & Shigeru Itoga (eds),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 in Thailand , Tokyo: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Tsai, Chih-Chieh 2006, “ Tatung : From Taiwan Number One National Brand to Moving Out”, in Dae-oup Chang (ed.), Labour in Globalising Asian Corporations: A Portrait of Struggle , Hong Kong : Asia Monitor Resource Centre.
http://sites.google.com/site/tlieaorg/file/Tatung-TLIEA.pdf
蔡志杰, 2007,〈大同:從國貨第一品牌到外移〉,發表於苦勞網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5086 。
http://sites.google.com/site/tlieaorg/file/Tatung-TLIEA-CH.pdf
Voravidh Charoenloet, Napaporn Ativanichayapong & Phan Wanabriboon 2003, The Impact of Trade Union Solidarity Support Organizations in Thailand 1993-2002 , Bangkok: Political Economy Study Center of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http://www.fes-thailand.org/articles/Impact%20Study%20(1).pdf
當老闆 made in Taiwan:泰國台商工廠勞動條件調查報告
回應
Re: 當老闆made in Taiwan
台商不意外阿
很多人把台商當做最後一個選擇
只有台商老闆感覺自我良好
不是嗎?
Re: 當老闆made in Taiwan
雖然這是2005年的報告~~但真是以自己為台灣人為恥! 丟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