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邁入第二年的樂生社區學校
2008樂生暑假兒童營人力招募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08/07/01
資料來源: 

作者: 樂生社區學校

樂生院與踏入樂生的居民們,有個特別的故事,這是一個正在茁長的新樂生故事,是一由個樂生鄰近居民與小朋友共同寫下的故事。

樂生院新建舍旁的柚子樹又開花了。自2007年暑假迄今,有一群來自台灣各地的大專學生,投入每周六在樂生開辦的社區學校行動行列,將他們的所知所學轉化為一堂堂的語言、才藝課程,邀請南新莊的小朋友與家長們進入樂生教室。他們與家長討論孩子的學習與成長,陪著孩子走訪住在這片寧靜山坡上的阿公阿嬤,把握每次上下課時與家長的交流,慢慢讓社區居民了解外界為何走進樂生、為何投入南新莊的社區服務。

於是,南新莊的家長、小朋友、遠道而來的大專學生,與同樂生的阿公阿嬤,在這片土地上,開啟了不曾有的互動。

在社區學校開辦至今的一年當中,我們發現社區居民和樂生院的連結早就存在:一位爸爸跟大學生說,他十七、八歲就北上到新莊工作,樂生院一直是他下班後散步抒壓的好去處;許多住附近的媽媽說,那已成過往的台南舍、一百戶一帶的綠蔭道路,是過去居民們抄近路的必經之地,「大樹蔭中的列列磚房,感覺好寧靜啊。」媽媽們語帶惋惜地回憶著。原來,上一代的樂生記憶,透過陪伴孩子來樂生上課的契機,再次被開啟、傾聽。與居民交流過程,拓展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樂生社區化的想像。

孩子進入樂生,更把笑聲帶給樂生院的年老居民。「這一年的樂生,的確與過往有些不同了。」院民湯伯伯告訴我們。湯伯伯說,一大群小鬼在樂生院裡跑跳玩樂,早已忘記是多久以前的事了。這一年的樂生蓬萊舍揚起清脆的陶笛聲,棲蓮精舍露台上學習武術的孩子凝神出招,立志成為演藝明星的小朋友,在大樹下天馬行空地編演著太空船登陸火星的爆笑戲碼,用他們的方式理解戲劇。 樂生對街鵝肉店老闆的兒子,哭著不去補習班加課,堅持要來樂生跟大哥哥大姊姊學陶笛,更有家長主動跟櫃台大學生聊起分段通車與院區保留的話題,希望這片土地與活動空間,能被政府看到、能被保存下來。踏入樂生的人們真切地感受到,樂生院以它專有的土地與歷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天真的孩子與他們的父母。

社區學校一年下來,進入樂生的家長在回饋問卷上寫著:「帶孩子來社區學校上課,才知道樂生原來那麼漂亮,也慢慢清楚了你們到底為甚麼在抗爭,支持你們。」家長的話,淡淡地化解了樂生運動中看似無解的對立,沒有激情的情感渲染,卻深刻而真實。

或許,關心樂生運動的人們有所疑問:「樂生八月即將面臨拆遷,社區學校的作用是什麼?」思索著樂生運動的過程和方向,我們以為,樂生運動除了保存古蹟、維護續住人權,運動的經驗與過程所造就的更深層內涵,在於樂生院民的去污名化與社區連結的再造,在於樂生這片土地的保留價值,能對南新莊產生在地意義。在爭取樂生保留的三年歷程當中,我們提出文化資產、自然綠地在地使用等空間論述,但鄰近居民在捷運與樂生對立化的媒體呈現,以及樂生汙名化南新莊等因素影響下,樂生與附近社區之間的無形鐵絲網不曾真正撤除。我們想像中的在地居民,實際上並未進入樂生、體驗樂生。

對於社區,我們無權要求居民全盤接受並且支持樂生保留運動,但我們希望能提供一個簡單的管道,透過管道走入樂生的他們,能試著看到樂生的美麗與保存之後的可能,而社區學校就是這個管道。

藉著社區學校,我們試著營造一個溝通平台,一個樂生與社區互相對話的機會。一年下來,每周六的樂生成為南新莊孩子們教室外的教室,為樂生保留運動的歷史中,註下另一個化解對立、開啟對話的契機,我們更體認到,社區服務是用行動化解對立、彌平差距的基礎工作,更是一個早該落實的深根行動。「運動,是在嘗試與反省中,找出人們彼此團結的機會。」我們希望,樂生社區學校的開辦,能讓原本對立的人們看到樂生、進入樂生、理解樂生,共同寫下一個樂生與南新莊的故事。

今年8/4~8/10將再次展開暑期的營隊,期待邀請60名小朋友、60個家庭進入樂生。我們希望,社區服務的成果能繼續累積,提供一個樂生社區化的想像,成為樂生總體園區規劃遠景的參考指標。未來,我們將更努力地理解、記錄鄰近居民進入樂生後的經驗與建議,找到樂生保留在地化的可能。

樂生社區學校的故事即將邁入第二年,我們是一群十多人的學生團隊,沒有太多資源,但我們相信社區學校的價值,更會繼續努力下去。

感謝一年來各界支持樂生社區學校

邀請大家共同為樂生的未來努力

目前非常缺隊輔,若有意願加入,請與褚同學leaves106@gmail.com(0935-515-360) 或廖同學12dolphin@gmail.com(0919-721-996)連繫。

主題: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