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教育商品化 社運團體要求改革稅制

2008/07/02
苦勞網特約記者

在油電、物價齊漲的台灣今日,反高學費運動也抓住這波物價危機,向政府提出教育公共化的訴求,要求政府改革稅制不公的現狀,向企業、財團課徵紅利稅,專款專用於教育,不要讓教育淪為待價而沽的商品。

在大學指考的第二天,反高學費行動聯盟、自主工聯、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教育公共化連線、台灣生活黨等團體至行政院前抗議,並演出行動劇,描繪在稅制不公的環境下,政府不斷以促產條例等減稅方案補貼財團,面對居高不下的學費卻只能把雙手一攤,還鼓勵學生申請就學貸款,讓學生一出社會就負債百萬,好比是把人民當成青蛙放在鍋子裡煮。

DSCN1027

教育公共化連線的潘欣榮表示,高學費現象具體凸顯了台灣的稅制不公。在進步的國家,教育經費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資,學生要負擔的部份相對少。例如就讀美國州立大學的學生,只要身為州的納稅人,學費就都是由政府支出。反觀台灣的學生必須負擔學費的八成,政府只補助兩成,而且還是從一般的受薪階級身上榨取,荷包滿滿的財團反而可以用各種方式避稅,這是不公不義的現象。

反對高學費雖然是主要訴求,但是更基本的訴求其實是稅制與資源分配的改革。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的徐文路表示,教育應該由國家負擔,因為培育國民的成本是全體社會而非個人應該支出的。他舉北歐國家的例子來說,國家會負擔絕大部分的學費,因為政府將教育視為國家的事,是全體人民的權利,而非個人的自由選擇。國家應該負擔的不只是高等教育,也應該包括幼托照顧,因為目前幼稚園每月的註冊費往往超過三萬元,一般的受薪家庭根本無法負擔。

潘欣榮進一步說明現有的制度如何圖利財團,卻苦了學生:財團因為促產條例或其他的補貼措施,而只需要繳很少的稅,讓小老百姓負擔國家七成的稅基,學生家長不但要繳稅補貼教育支出,還要自己付學費,等於教育的負擔全都壓在人民身上。政府只會鼓勵較弱勢的家庭申請就學貸款,一方面又拿人民稅收補貼銀行的貸款利息,等於最後得利的是財團與銀行,人民則被剝了兩層甚至數層皮。

而教育公共化連線更強調,呼籲賺錢的企業多納稅其實只是第一步,稅收增加之後其實不只應該增加教育經費,而是要統籌運用,藉由徹底的稅制改革,將稅收運用在整體社會福利的增進之上。如果政府再不體認到稅制不公的嚴重性,只會不斷的向財團傾斜,高漲的學費即將讓教育成為有錢人的專利,經濟上的弱勢者將仍是敢怒不敢言的肥羊。

DSCN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