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綠色轉向藍色——世界水荒危機分析

2008/07/31

杜大偉(David Dodwell) 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總裁,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

【明報專訊】當全世界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因通貨膨脹所引發的燃油及食物價格上升時,我決定將注意力放在沒人提及的危機上──水荒。

今年香港在6月錄得1350 毫米的雨量,7月更是連場暴雨,以至你可能覺得提及水荒是荒謬的。我們的水塘已經滿溢了。大部分廣東、廣西及鄰近的省份都曾經在過去兩個月水浸。但毫無疑問,我們正面對嚴重的全球水荒危機,而且已經嚴重影響到食品價格及農產貿易產生。

危機的成因,部分是全球人口太多,部分是我們對食水的浪費,更因為我們變得富裕而進食更多肉類、飲用更多咖啡、和享用更多消費品。

一份牛排耗用8000公升水

參考一些數據*: 當一份美味的牛排在你的碟子出現時,它已經耗用了8000公升水。不單單因為牛要飲水,其中還包括飼養牛隻至可推出市場所需的飼料同樣耗水。一份150克的漢堡牛排耗用了2400公升水才到你的碟上。生產一杯咖啡需消耗140公升水。生產1000克食米需消耗約3000公升水。

除了食物生產外,你腳上的皮鞋便需8000公升水,你身上的T-shirt亦消耗了2000公升水。一杯餐酒需120公升水,一包薯片需185公升水。甚至你手提電話的微型晶片都耗用了32公升水。

隨覑我們愈來愈富裕,我們亦消費愈來愈多的精製消費品,所以對水的需求會持續茘升。美國可能是世界耗水最多的國家(主要原因是美國每年每人平均消耗120公斤的牛肉),美國人每年人均消耗食水2500立方米。日本人均消耗1150立方米,而中國是圖表中最低的消耗者,每年人均消耗700立方米。

但中國對食水的消耗量正激增——2000年的人均消耗是17.7億立方米,到2010年的預期消耗是28.6億立方米,增幅高於60%。所以到了2030年,可預見食水的供應量會急降。在剛經過颱風洗禮的香港,尚未可察覺。但在中國北部,水荒的危機已不容忽視。單是黃河每年就有200日或以上斷流而未能入海,更常常連山東都不到。山東省是中國最重要的農業地區之一,他們依賴黃河提供一半的灌溉用水,難怪中國領導人對糧食供應及近來主要糧食價格急升十分關注。

世界銀行指出中國617個城市中有300個面臨食水短缺的問題。北京/天津地區,每年的天然水供應量為3.4億立方米,使用量卻高達5.5億立方米。短缺由鑽挖更深的水井來填補——現在鑽鑿已經深至1000呎。北京的地下蓄水層自1965年起已經下降了59米,不久的將來,地下蓄水層更可能會是觸不到的。

試想一頓自助餐所浪費的食水

在中國,危機不單是短缺,還有污染。因為大部分的河流都被工廠用來排放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及污穢物。中國的科學家指出,在中國5萬公里的主要河道中,便有4萬公里已不能供養魚類。而當國家對魚產需要卻每年增長多於100萬噸,這可不是講玩的。

危機都集中在農業部分,促使食品價格上升,因為城市和工業用水的急遽增加,產生供應上先後。在某方面來看是合理的——1000噸水能生產市值200美元1噸的小麥。但若用於工業上,則可以帶來1萬美元或更多的收益。這誘使政府將水源優先作工業用,以獲取最高收益,帶來更多的就業職位,即使結果是導致我們需要輸入更多的食物。

如果你認為香港對這危機可以做的很少,那請你再重新想想。我們或者幸運地能浪費從水喉直接取得的食水,但就我們每星期購買的食物、衣服及其他消費品而言,並不是。一雙皮鞋消耗了意大利8000公升水。你手中的一杯咖啡消耗了印度尼西亞或哥倫比亞140公升水。你一件T-shirt引致一家中國工廠消耗了2000公升水。還有來自澳洲、新西蘭或美國的牛排等等。

所以下一次當你在香港光顧昂貴的自助午餐時,試想一下一頓自助餐所造成的浪費——想一下我們所浪費的食水。

全球領袖都需要更切實地衡量水的價值。尋找更有效的方法將水源運用在農業上。而我們亦要在享用肉類前思想一下,不單是思想綠色,更要思想藍色。

* 參閱 www.waterfootprint.org及地球政策研究所www.earth-policy.org

作者杜大偉(David Dodwell)為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 一書作者之一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