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8-10 * 中國時報 * 【楊偉中】
不管是熱望、是批判,甚至是抵制,大家都明白北京奧運從頭到尾都是個盛大無比的政治工程。「百年圓夢」口號,指的不僅僅是中國申奧倡議的百週年,更是百餘年來中國人的自強夢。
於是,圍繞著北京奧運,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史上第一」:經費、參賽國與運動員數字、志工服務,無法確切統計的是,這也可能是史上迫遷、驅趕最多底層百姓的奧運。為奧運而建的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據稱是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航站大廈和有頂建築,比起同類型航站樓,T3的工期之短也是世界第一。
八日的開幕式更創下許多第一:最多元首政要出席、最昂貴的煙火秀、最多的演員、最龐大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於是,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說了:「北京奧運的額外意義是最盛大的奧運會」。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他們心中可能更希望中國的獎牌能成為世界第一。
但是,這一切的「世界第一」,究竟告訴了世界什麼,「國富」?「人多」?「現代化」?威權政體的「高效率」?在奧運之後,中國還能用什麼來持續增強它對世界的吸引力?
八日晚上的開幕式,就是很值得解剖的樣本。在張藝謀的操作下,巨大的投資、現代的科技、眾多的演員與中國悠久的傳統(當然是選擇過、重新詮釋過的)結合在一起,再加上被稱為「超現實主義」的鳥巢,固然是壯觀的戲碼,但無法掩飾在炫麗聲光效果下的空洞。畢竟,能持久征服人心的,主要不是「傳統」,而是現實與未來。即使是傳統的嫦娥奔月連接上現代的太空人,中國似乎還是無法提供給世界新的想像。
為了思考「大國崛起」戰略,中國知識界早就在問:「為什麼美國這個只有幾百年文化史的國家可以利用全球的文化資本,而中國這個千年的文明古國卻用不上?」中國學者也很清楚,除了政治支配、軍事實力、跨國資本、商品消費、傳播媒介外,美國更靠著(西方式)自由民主和「美國夢」的輸出,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文化霸權。
如今的中國要對世界輸出什麼呢?毛澤東主義的理想嗎?文革熱火朝天的激昂烏托邦理想已然褪色,代替革命輸出的是國際資本的流動進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連中共宣傳部門官員都承認,這個揉雜史達林主義教條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現實的「理論」,早就左支右絀,缺乏真正的吸引力。
張藝謀的大戲中,秀出了「和」字,大概有和平與和諧的多重意義。從儒家到中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家,很多人說中國和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別就是「和諧」與競爭的對立。暫且不論這種觀點能否解釋中國歷史,當代中國是否能和平崛起,世界還在觀望,而「和諧社會」在威權政治、金權腐敗和兩極分化的中國,始終是個口號,承受全球化和市場經濟下的嚴酷競爭,才是中國老百姓所面對的現實。「和」,要成為崛起中大國的意識形態武器,還是條遙遠的路。奧運過後,中國人可能真的「百年夢圓」,但是這個夢,還不是真能感染世界的「中國夢」。 (作者為社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