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麟/特稿】 在陳水扁主政八年期間,高舉「清廉執政、終結黑金」旗幟,展開金融改革。尤以二次金改,猶如權與錢連體嬰,將政商與紅頂商人綿密複雜關係,揮灑淋漓盡致,令人瞠目結舌,國家資產奶酪,被悄悄搬走了。
以吳辜蔡為例,自一九九九年至二○○四年底止,光是這五年來,國內三大金控財團資產由二兆九千餘億元,暴增至九兆四千餘億元,增長三.三倍,可謂富可敵國,諷刺的說,不能不說是二次金改的功勞。
二○○四年十月廿日,陳水扁連任總統後,剛滿五個月當晚,在總統府主持財經小組後,公開宣布啟動二次金改,兩年內將官股減半為六家、十四家金控整併為七家等,否則財金首長要下台,引發金融市場震撼。
其實,陳水扁在二千年當選總統後二年後,富邦銀行購併台北銀行,為台灣最大民營銀行,富邦蔡家展開金融版圖企圖心,引發其他國泰蔡家、中信辜家、新光吳家三大財團緊張。
擁有龐大資產的國泰集團,以旗下國泰銀行,吃下國內最大證券戶銀行世華銀行,這種以壽險保戶資金,而不是自有資金,合併優質銀行舉措,引發各銀行人人自危,更引起各界撻伐與爭議。
為顧及形象,當時國泰集團再三聲稱是純投資,但在眾怒下,金管會修正保險法,壽險投資不得掌控經營權。
但修法永遠趕不上企業行動,立院尚未三讀,中信集團目睹富邦蔡家、國泰蔡家,大張旗鼓擴展金融版圖。具有獵豹性格的辜家二少主,在辜老鼎力下,包括中國人壽的壽險保戶資金,正式入主開發金。
面對壽險業,以壽險保戶資金有樣學樣「蠶食」公股銀行,財政部為執行二次金改,兩手一攤,指出目前並未違反任何法令,讓財金學者、輿論界一片譁然。
中信集團雄心越來越大,想要超過國泰蔡家、富邦蔡家金融版圖。
中信金「插旗」兆豐金,甚至開發金要吃下金鼎證。金管會主委龔照勝在民國九十四年六月突然啟動銀行、金控轉投資核准機制,將過去金融機構「核准制」,改為「備查制」,等於是開放銀行「敵意購併」有利條件,被外界形容是「中信條款」。
昔日國民黨威權時期,被「三劍客」搞壞的彰化銀行案,呆帳嚴重,財政部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不順利而失敗,被迫在九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正式公告,發行彰銀特別股二十四億股案,但並未表明可取得經營權。
彰銀增資案,在九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開標前夕,財政部在下班後,突然悄悄發布一張書面新聞稿,指出取得彰銀得標投資人,可取得彰銀過半董監事席位,以及主導經營權。當時就引起各媒體一片慌亂。
翌日,新光金以三六五.六八億元高價取得彰銀股權二二.五%,打敗第二標淡馬錫七十多億元。當時,就有民營金控高層私下不平地說:「早知道,取得彰銀二二.五%就可拿下經營權,他也願意競標」,引發資訊不對稱的議論。
此外,新光金是以借來的錢,而不是自有資金,入主彰銀經營權,也引起財金學者關切新光金負債比率是否偏高問題。
回顧二次金改,這是國內金融史的黑洞,更是台灣政治史的政商勾結濫觴「縮影」,造成社會風氣歪風,以及貧富差距擴大,後遺症很大,它的痛、它的傷,豈是「企業併購國家」,這短短六個字,所能形容。
回應
Re: 購併國家資產 3大金控競飆
二次金改的源由是國民黨王建宣當財政部長時圖利財團大放送,開放一大堆財團設立銀行!後由民進黨替國民黨擦屁股才有二次金改!現在王聖人將大筆台灣人的錢拿去大陸辦學校,而台灣人民慘兮兮、苦哈哈王聖人為何不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