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1
工商時報 A2/焦 點 2008/08/20
【黃詩凱/台北報導】 前總統陳水扁的海外鉅額帳戶,疑與企業不法捐獻有關,成為政府掃貪的死角。安侯建業會計師游萬淵建議,要企業主動揭露政治獻金 相關資訊,宜從公司治理角度出發,要求董事會或獨立審計委員會進行,或者主管機關可在修正法規時,強制要求企業揭露,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我國政治獻金法規定,對同一政黨、政治團體每年捐贈總額,企業以300萬元為上限,不同政黨合計上限則為600萬元。 資深會計師說,考量我國政治環境極為敏感,即使是符合法令規定的捐贈上限,企業為了避免引起無謂爭議,也不會直接在財報當中揭露明細,最多只在所得稅結算申報中列出,提供予國稅局,但一般人無從得知。 同時,會計師指出,如果企業真有上億元鉅額政治獻金,倒有可能會在「重要科目明細表」當中列出,但科目可能是捐贈或交際費,甚至其它名目,即使連簽證的資深會計師也看不出來。 同時,如果政治獻金超過法定的每年600萬元,企業可能根本放棄抵稅權,如此一來,連在稅報當中都不列出明細,「財政部長也看不出實情」,遑論其它相關人士。 資深會計師指出,一般而言,企業的政治獻金即使上億元,但若與薪資、管銷費用相比,小巫見大巫,因此,也有可能未列進「重要科目明細表」,不論用交際費或者其它費用報銷,極容易掩蓋實情。 游萬淵表示,查證多年,從未看到企業在財報中主動揭露政治獻金 ,「因為沒有必要」。換句話說,即使是合法的政治獻金,實務上也幾乎沒有企業在財報中主動公開。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