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0 00:13) 2004年2月24日,吳淑珍接受東森新聞專訪時表示,以後不會再進出股市,不過也強調,自己玩股票成本就是只有3000萬元,並沒有內線交易。(圖/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王宗銘/整理報導
針對陳水扁、吳淑珍海外洗錢密帳一案,檢察總長陳聰明19日指示特偵組,要求清查扁家的海外資產與扁任期內強力推動的「二次金改」,有無收受賄賂款。
原因在於,特偵組在偵訊扁嫂胞兄吳景茂、陳俊英後發現,扁家在海外匯款時「處處都是資金斷點」,線索中斷,目前掌握情資尚不足以拼湊出吳淑珍所稱的6億多元,此外,據說還發現有鉅款自海外帳戶直接匯入扁家指定海外帳戶,匯款人疑與國內銀行有關,因此檢調再回頭清查釐清「二次金改」相關疑點,勢在必行。
是否介入二次金改,吳淑珍在三年前一次電視專訪中,似乎露了餡。吳淑珍證實,2004年初曾經在官邸見過當時爭取開發金經營主導權的辜家二少辜仲瑩以及陳敏薰,成了可能是「二次金改」弊端的開始,也讓後續的國票金與復華金董監事改選爭議,蒙上是否有吳淑珍黑手介入收賄的疑雲。
回顧二次金改所引發的爭議,最具代表性的各造說法,可以2006年4月17日當天的新聞事件來說明。
當時國民黨籍立委邱毅召開記者會,高分貝「七問」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也提到包括當年開發金、國票金與復華金董監事改選爭議。馬永成隨後在前財政部長林全的陪同下,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一次說清楚,也讓外界對二次金改疑雲的大概輪廓有所了解。
當時爭議主要的背景是吳淑珍SOGO禮劵案,這部分後來在第一家庭醫師黃芳彥扛下曾收相關禮券切割後,讓吳淑珍脫身而退。但圍繞在吳淑珍以及馬永成是否涉入二次金改的疑雲,也陸續浮現出來。
當時邱毅與媒體名嘴胡忠信在質問二次金改的部分,包括:2002年9月18日來來大飯店那場豪門夜宴的「禮金簿」可以讓大家了解嗎?(僅限企業大老闆那部分就可以);開發金董座之爭,馬永成扮演什麼角色?(包含2001年的劉泰英、胡定吾之爭、2004年中信辜家與陳家之爭,以及2006年陳木在、林宗勇、林誠一等)。
此外,2005年國票金經營權之爭,馬永成為了洪三雄、陳玲玉,要求官股支持?中信金購買中投,取得復華金股權,為何是由吳淑珍和馬永成出面阻止?中信金投資兆豐金的行動,為何是由馬永成挾總統府高層之命出面阻止?呂桔誠當上財政部長後,馬永成曾兩次打電話給呂,而呂沒當財長前,馬、呂聯繫就已頻繁,請問談什麼大事?
馬永成當時回應表示,在有關開發金、國票金、復華金三個問題方面,因為這三家金控公司都是屬於有官股也有民股的公司,是官民合營的公司,當時經營權的處理是由財政部前部長林全處理的,細節應由林全說明。
林全表示,這三家金融機構有幾個特色,第一是開發金跟國票金當時的董事長都持有比較低的股權,同時都有外界人士有意去增加持股,或者進行委託書徵求,進行董監事改選,而有經營權之爭的問題。
林全說,財政部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基本的原則是希望主要的經營者,能夠以實際持有的股數來按照比例計算,這個原則最公平,最能為外界所接受。
在開發金一案上,林全說,財政部在處理時,是找了當時有意的辜仲瑩以及當時大股東包括宏碁施振榮、何壽川與葉國一,每個人大概持有1﹪到2﹪的股權,以及當時的董事長陳敏薰一起來討論,按照持股比例來分配董監事所徵求的委託書,當時大家都有一致共識,但之後陳敏薰了解到以持股比例來分配委託書不能滿足她的需求想法時,她便退出。
林全說,但是其他的大股東還是共同一起來徵求委託書,按照當時的原則來分配董監事席位,這個作法也有對媒體做過說明,「我們認為這最能夠接受社會公平的做法」。
而國票金的經營權之爭,林全說,洪三雄跟陳哲芳兩邊對於共同徵求委託書是沒有共識的,所以官股沒有能力來單獨徵求委託書,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所採取的策略是,誰的股權比較高,就應該有比較多的董監事席次,按照這個原則來處理,董監事改選之後,因為陳哲芳的董監事多一席。
林全說,財政部就盡量尊重陳哲芳,但在這種情形下,洪三雄的意見也盡量去聽取,希望雙方能夠和諧,取得公司經營人事佈局的共識,所以這也是財政部一致的做法,誰的股權比較大,財政部就支持誰。
林全還說,這個原則也適用在復華金,當時中央投資公司股權比較高,因此有經營權,但是元大陸續在市場上買進相當多的股權之後,中投也認為,在改選董監事之後,沒有辦法比元大取得更多的董監事席位,所以中投就跟元大自己談出條件,希望能夠比照財政部的前述原則,按照股權來分配席次,雙方還有共識,希望財政部能夠出面來進行委託書徵求以及董監席次分配。
林全說,當時中投的這個要求,財政部出面、元大同意的情形下,財政部請雙方到部裡同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處理的方式。林全強調,這證明財政部均以一致性的原則來處理,有請當事人做了當面清楚的說明,「外界的猜測其實都是多餘的」。
林全說,財政部當時的處理原則很清楚,誰的股權多就支持誰,並不會針對這些案子跟總統府裡面說明,而且總統府也沒有給他任何指令說要給誰,因為事實上給他也沒有用,一切按照原則處理。
林全說,所有金控人事的決定權,通常都是在第一時間跟財政部記者說明清楚,如果有必要會報請行政院,然後財政部才會正式發布人事命令。他說,「我們不會針對這些案子跟府裡面說明」;「當然,如果有機會碰到面,會聊一聊媒體報導,這是難免的,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林全還強調,「沒有給我任何指令說要給誰,事實上給我也沒有用,因為財政部的原則就是誰的股權多就是誰,我們不能做政治上選擇支持誰的決定,在當時已經跟當事人說明清楚」。
在有關馬永成的疑點部分,林明成是否送禮金?馬永成說,絕無此事,「林明成先生絕對沒有送我任何禮金」,林明成也在稍後發表了新聞稿否認這件事情。
在兆豐金與中信金之間的問題,馬永成說,事實上,在兩個月前,各方在質疑、批評、攻擊總統府默許中信金要合併兆豐金,當時已經一再澄清沒有這回事;但是兩個月以後又變成說總統府介入阻止中信金要購買兆豐金,事實上,這兩個部分都不是事實,「對於一個矛盾的指控,希望他們提出證據,但是很遺憾,這些都是問號,沒有答案」。
至於與呂桔誠通電話或是見面的說法,馬永成說,「我實在不知道他的指控內容是什麼,我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我只能說完全不了解,我只能說不知所云」。
馬永成、林全的說法,在日後的各項政治、司法檢驗中,到目前為止,還未聽說有出現什麼重大破綻。不過,吳淑珍在三年前一次電視專訪中卻證實了,2004年曾經在官邸見過當時爭取開發金經營主導權的辜家二少辜仲瑩以及陳敏薰。
這段被視為「二次金改」弊端開始的故事,其實是馬永成可能無法回答、或是不願回答的關鍵疑點。因為吳淑珍說了,辜仲瑩、陳敏薰兩人過年期間都來看她,特別還拿出電腦Power point向她說明,她笑稱聽不懂,還叫他們直接去找財政部長談。
而在當時金融界傳聞「金改要找吳淑珍」的情形下,那些曾經上門拜訪的人是否有留下現金,或是說有什麼「前金後謝」,絕對是這次一次特偵組清查的最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