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對人的影響到底可以有多大?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紀念活動剛過不久,身兼外省台灣人協會監事的中央大學副教授李廣均,在上週六開幕的「榮光眷影」紀錄片人才培訓計畫放映會開幕式上,提出了另一個觀看「外省人」的角度:他們都是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家庭破碎的個人,媒體除了從黨國的角度出發探討軍方的用兵策略和兩岸關係,其實可以回歸到根本的人性層面,反思戰爭所帶來的毀滅性影響。
外省台灣人協會於96年起積極推動紀錄片的培訓計畫,今年3月正式招募第一批共15位對紀錄片有興趣的民眾拍攝與外省族群相關的故事。歷時兩天的放映會上,共計有10部作品被展出。李廣均表示,籌辦這次影展主要是希望透過文字以外的方式,紀錄屬於外省庶民的真實生命歷程,讓歷史的記憶得以被保存下來,同時也希望能夠讓觀眾重新認識戰爭對人的意義。
開幕片「被俘虜的人生」記錄了一個在古寧頭大戰時被國民黨俘虜到臺灣的中國共產黨軍,導演陳心怡透過鏡頭讓父親說出自己的故事,也試圖從和家人的溝通當中點出戰爭間接為家庭關係帶來的衝突。威權時代的統治下讓老先生到今日對於揭露的自己的身份仍有顧慮,「怕對家人不好、怕被抓去坐牢」,諸多不能說的秘密讓家庭關係一直處在緊張狀態,藉由這次拍片的機會才讓父親說出來,陳心怡表示,拍這部紀錄片算是圓了自己的夢。
李廣均指出,這次的培訓課程吸引了40名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報名,其中包括一名80幾歲的老先生。不少本省籍學員的參與,也令紀錄片呈現出更多元的觀點。身份的差異,切入角度的不同,使得拍攝主題儘管皆與省籍族群相關,卻有著各自的特色與驚喜。李廣均表示,接下來計畫將在中部和南部地區陸續舉辦「榮光二班」、「榮光三班」的培訓課程,歡迎關心榮眷議題及眷村文化的朋友前來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