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國際資金 台灣難占上風

2008/09/04

【陳碧芬/綜合報導】  台灣很想擁抱國際資金入懷,尤其是近來隨波從中國出來的無名錢,理論上,它們能幫助台灣促成計畫中的亞太金融中心,但實際上,這些錢就是無法流向台灣。政府應有創新策略,找出有效突破方法。

 跨海資本對話 颳「台」風

 「2008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高峰會」9月7日將在福建廈門舉行,是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歷年活動之一,首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劉鴻儒向來是大會首席貴賓。在舉行第6年的今天,論壇與談人全面換上台灣的資本業者,從證券業、創投業、財務管顧業等,主辦單位宣稱「這是首度跨越海峽的資本對話」。

 去年的同一活動,清一色是新加坡的金融主管機關代表、政府基金投資長、新加坡大學多位教授。相較起來,今年的兩岸開放風氣,果然讓台灣馬上替換掉新加坡。這其中,也不排除廈門政府近期相當拉攏台灣的關係,有意讓廈門成為台灣跨進中國金融市場的捷徑。

 從大會此次安排的2項議程主題:Pre-IPO投資助推企業A股上市,臺灣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帶給大陸的借鏡,加上受邀與會的台灣業界代表,包括統一綜合證券董事長鄧阿華、華鴻管理顧問(股)公司董事長陳仕信、美商雷曼兄弟證券臺灣區公司董事長翁明正、宇智顧問董事長徐小波、三商美邦人壽投資部副投資長楊棋材,可以體會出中國方面對於私募業這個議題上,把台灣定位在「懂得IPO的包裝與操作」,台灣過去發展創投業的經驗,拿到中國以人民幣募資再重新操作。

 台設金融中心 條件不及港星

 回頭看看金管會規劃台灣成為亞太募資中心、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等大計畫,卻是想要吸引外資來台,以台灣為區域的資金調度中心,即使是近在隔海的廈門市,都無法據此埋單。

 曾任創投公會理事長陳仕信表示,不要說中國想都沒有想到這一點,絕大多數外資根本不認為台灣有什麼吸引力,經濟規模又小,台灣官方提出的優惠措施,降低稅負已經成為「基本條件」,不列入誘因之一。

 渣打集團甫就此公佈一份報告,認為與其他也想成立金融中心的國家比較,「台灣位居中間高一點點」,遠比香港、新加坡,差距甚大。渣打銀行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則從正面來看,顯示台灣具有基礎條件,也有發展空間,應該策略性選擇發展專業金融(nich market),如與中國客戶有關的財富管理、科技製造業的資金調度,不至於未來沒有機會。

 兩岸資本合作 下一波契機

 「但,關鍵是要可以拿的到錢」,關家明說,要讓在各地跑來跑去的資金願意交給台灣管理,是特別困難的,因台灣既無投資記錄可被檢視,資金管理團隊也不在國際金融社群裡,外資對台灣太陌生了。

 在全球競相降息、爭搶資源的現在,台灣完全突顯不出自我的優勢,中國「走出去政策」下的人民幣混血私募基金,對台灣也是興趣缺缺,除非背後有堅強的、卻不能明說的理由,如陸銀以PE模式來台併購銀行,這類特殊PE恐非台灣想歡迎的。

 中國沿海城市如今已準備好與台灣跨海對話,算來算去就屬金融服務業還有兩岸的發展空間,預測資本合作(capital join-venture)會是下一波的發展良機,但重點是,兩岸合資的龐大資本,不能留在中國、也不想到台灣,台灣如何居中槓桿其綜效?想必現在沒有人想過。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