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樂綺計畫
視覺消逝 重新思考你和樂生的關係

2008/09/07
苦勞網實習記者

KIF_5373 攝影:陳雅萱

2008樂綺計劃,是由一位長期關心樂生療養院的視障者珮綺策劃、一群樂生保留運動支持者共同執行而成。樂綺計畫以「非眼之眼、非演之演」為主題,製作群將珮綺失去視力後創作的無數幅繪畫、攝影、紙黏土作品,再加工設計成七個裝置藝術品,擺設在樂生院區內展覽,並協助珮綺完成一支結合多媒體、大提琴、人聲等形式,名為「Hello Kiki起步走」的現代舞,在樂生院中山堂公開演出。

珮綺在2006年跟著黃蝶南天舞踏團首次來到樂生演出《天然之美》,當時她的視力狀況仍可看見些許輪廓和影子,她說,樂生讓她想起童年被外公、外婆扶養的記憶,在她加入樂生因情況危急成立的巡守隊,和許阿姨等年長的院民一起生活後,更重新找回和年長者的相處方式和兒時被外公、外婆呵護、關心的感覺。

2007年年底,珮綺的視力由弱視轉為全盲,也發現了自己罹患了癌症,當時,她選擇帶著看不見的沮喪離開樂生,到高雄旗津等各地旅行,卻在一個禮拜後回來了,問起原因,她只淡淡地說:「樂生讓我放不下」。

旅行回來後,珮綺思考著,失去視力的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她想起自己從前會拿畫筆、相機創作,於是她開始畫下記憶中的畫面、拍下她眼裡的樂生,過去曾有劇場表演經驗的她,也決定要編排一支現代舞「Hello Kiki起步走」,結合大提琴演奏、人聲歌唱、多媒體、舞蹈來呈現自己過去不想面對、思考的問題和沮喪。

KIF_5383 作品:江河邊的雅竹 攝影:陳雅萱

製作群把珮綺的畫作和樂生院區連結,包裝上以視覺消逝體驗為主,一系列七個互動裝置體作品,並且在導覽時播放珮綺介紹各個作品的聲音,例如,設在院內竹雅舍的作品「江河邊的雅竹」,源於珮綺曾和院民汪江河同住此舍數月,內容呈現了珮綺對汪江河的訪談,和汪江河提供的珍藏多年的老相片等。

負責導覽工作的思靚表示,作品的呈現方式都是經由珮綺和大家討論而成,製作群會將展品設在樂生院區內如竹雅舍、王字樓第一逕面裡的護理站、重病房等,是因為院區內有屬於珮綺的記憶和故事,藉此讓參展者能到院區內走走,透過珮綺的創作角度,重新思考自己為何來到樂生,或者自己和樂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