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家報報/查二次金改 球員兼裁判?!

2008/08/21

(2008/08/21 09:03) 陳聰明追扁帳,邀金管會查二次金改。

文/辛雯埠

前總統陳水扁海外洗錢案愈滾大,為追查資金來源,檢調已針對二次金改進行調查,就連金管會、財政部也都表示全力配合,甚至財金兩會也分別點出個案將進行清查。不過,令老百姓擔心的是,二次金改過程中,財金兩部會也扮演重要關鍵角色,甚至也是推動者,在「球員兼裁判」之下,能否查辦到底,讓二次金改的內幕可以水落石出,恐怕不是現在說了就算,老百姓還是希望這些官員們寧願多做少說,更不要怕被查。

回顧陳水扁執政期間,曾經喊出兩次金融改革口號,一次是在2001年「一次金改」,降低銀行整體逾放,花了近1.4兆打銷呆帳,為的就是要阻止亞洲金融風暴及本土金融風暴的黑洞持續擴大。

2004年陳水扁連任後,再喊出「二次金改」,這次還限時限量,訂出洋洋灑灑的四大金改目標:2006年底至少有3家金控市占率要超過10%、公股行庫在2005年必須減半、2006年底金控家數要從14家減至7家、至少1家金控到海外掛牌或引進外資。

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政府推動金融改革政策方向是對的,但「限時限量」的要求,就與市場機制有些相抵觸,如果可以在限時內、你情我願之下,完成金融整併案當然是最好,但通常限時限量的要求,反而會讓金融業慌了手腳,因為只有不斷壯大自己,才可能生存下來,如果只站在原地不動,就會成為別人併購的目標。

也因此,在二次金改期間,就傳出不少家族集團與第一家庭往來密切,頻繁進出玉山官邸,也因此,當這些家族在經營權之爭中獲取勝利時,自然被各界質疑是因為受到特別的關愛,才能勝出,甚至有些還是以黑馬之姿獲勝。

當然,這些金融集團能夠拿下金控或銀行的經營權,也不單僅靠前第一家庭就能輕易勝出,還要有主管機關的支持才行,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二次金改整併案,財政部、金管會都受到外界的質疑,尤其是財政部質疑聲浪未斷過,在扁家爆發海外洗錢風暴後,更受到高度檢驗。

因為二次金改整併案中,大部分都與公股行庫有關,而且被併的金融機構多數為公股行庫,甚至還是以「小吃大」、「民營財團吃公股行庫」,中信辜家入主開發金、台新金併彰銀、中信金插旗兆豐金、甚至中信金還一度想吃下台企銀,幾乎多數合併案都是如此,難道這不是在賣家產嗎?

老百姓當然會想,為什麼不能公股行庫互相合併或是公股行庫併民營行庫,只能民營併公營行庫?政府口口聲聲說沒有圖利財團,但老百姓看到的、聽到的就是國產一件一件被賣掉了,而且還常聽到財團與政府高層往來密切的傳聞,即便有立委提出質疑,但質疑聲浪還是被掩蓋掉了。

雖然前第一家庭爆發海外洗錢案,不少人認為,這重創了台灣形象,讓老百姓傷透了心,但從另一角度來想,過去對於二次金改的種種懷疑,將可藉由這次調查機會得到答案,到底政府官員有沒有從中獲取好處、圖利財團?

而一直深受傳聞困擾的企業財團,也可因為這次而有平反機會,尤其檢調這次還與金管會、財政部及央行聯手,展開大清查,身為老百姓的我們,對於檢調及主管機關的動作,要給予高度掌聲。

不過,老百姓也開始擔心,金管會與財政部在二次金改過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是推動主導者,如今要成為調查者,在球員兼裁判之下,能否真的徹查到底?

調查二次金改,財金兩部會可能在檢調的偵辦過程中,成為被調查的對象,老百姓希望兩部會能拿出勇氣,不要怕被查,唯有勇於揭露真相,才能還給自己清白。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