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特稿】
2008.08.18 03:06 pm
前總統陳水扁國外洗錢案大火延燒至「二次金改」,金融業再受波及。馬蕭政府為有別於市場詬病耳語的扁政府任內財團化、走後門的二次金改,執政後宣示改名「三次金改」,並一舉拿掉二次金改中「限時限量限對象的作法」,強調延續馬蕭政見「由下而上」的金改方式,不強迫公股銀行限時釋股,且以更為開放,強調市場機制與互補性作法繼續進行金融革新任務。
自2001年金改元年以來,台灣金融界總計已歷經三次「前所未有的大改革」洗禮!金融改革一向是民進黨執政以來最重視的經濟政策,從2000年陳水扁甫當選的隔一年即宣布推動金融重建基金、開放金控設立,2001年成為「金改元年」我國金融體系邁入全新時代。
一次金改以清除銀行逾期放款、降低逾放比率、問題金融機構退場等為主。而扁政府再度連任,2004年底二次金改也正式啟動,以公股金融機構及金控限期減半、三家市占率逾一成及引入外資等四大目標,全力要求金融機構民營化、大型化及國際化。
當初期待一舉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立意是不錯,但是限時限量且政府指定命全對象的作法,卻讓「二次金改」不再是單純的「金融改革」,包括台新金併彰銀、一銀、台企銀釋股案、中信金一度想插旗兆豐金,華南金傳併台企銀等事件,卻屢屢出現總統府主導指定對象、政府可能賤價出售國家資產質疑,與財團私相授受的不良社會觀感如雨後春筍般漫延。
不過今年馬蕭團隊勝選後,「扁規馬不隨」,新政府宣示推動金改腳步不會停止,但改名「第三次金改」。邱正雄表示,為避免重蹈二次金改弊端覆轍,第三次金改會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賦稅改革。邱正雄說二次金改是台灣關起門來,鎖國式的金融整併,未來第三次金改,會打開金融市場大門,允許各國金融機構在公平公開的市場參與金融整合併購,杜絕二次金改走後門的弊端。未來新政府推動金融改革沒有時間表,將充分尊重市場機制,不再限時限量限對象。
至於引發詬病的公股銀行釋股賤賣,也強調將來會朝「養肥了再賣」的方向進行,所謂「養肥」,簡單地講,就是改善公股銀行的績效、提升公司體質,同時未來金改將會先從公司內部意見整合做起,減少抗爭,以向下而上方式金改。
【2008/08/18 聯合晚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