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協10月改選 挑戰官管促直選 百名律師連署

2008/09/09

【朱建陵/台北─北京報導】  和大陸所有行業協會一樣,存在了近卅年的「北京市律師協會」,雖然名為非營利社會機構,實際仍由北京官方控管,並以此作為控制北京律師及律師事務所的平台。但「北京市律師事務所」最近遭遇了挑戰,近百名北京律師近日在網上連署,提出律協(律師協會)直選、降低會費等要求。據指出,北京市律協十月即將進行改選。

 連署的聯繫人、先前因戶籍遷移問題槓上大陸政府部門的律師程海,昨日在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北京市的律師人數占全大陸八分之一,達一萬六千人,但責在維護北京律師權益的北京市律協,至今沒有合法的章程及選舉辦法,他們因此提出連署,並草擬了章程及選舉辦法各一份。

 連署在今年八月底提出,一開始得到卅五人的簽名,到昨日為止,據聯繫人程海表示,參加簽名的北京律師已經將近百人。程海說,北京市律協現有的「律師代表」名額約一百七十餘人,其他理事及會長的人選,都由這些律師代表選出,但卅年來的實踐,「律師代表」多由各主要律師事務所選定,九○%以上的北京律師未參加過任何「律師代表」的選舉。

 連署信還質疑北京市律協的收費過高,每年對律師事務所收取一萬元人民幣、律師個人二千五百元人民幣;包含祕書長在內的律協專職工作人員都來自北京市司法局官員,律協的主要工作,從服務變成監管,變成「第二司法局」、「行政機關的附庸」。

 事實上,大陸律協更受質疑之處,在於其經常以敏感案件理由阻撓律師依法執業,並對部分律師(尤其維權律師)的年檢設置障礙,讓這些律師無法順理取得執業許可。

 在連署信在網上公開,並透過手機簡訊、信件等方式在北京律師界流傳之後,北京市律協本月五日不得不發表一篇「嚴正聲明」,稱:「他們打著律協民主管理的旗號,其本質是妄圖擺脫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督指導和律師協會的行業管理,全方位否定我國現行的律師管理制度、司法制度直至政治制度」。

 對於這篇「嚴正聲明」,程海等人立即寫就一篇回應,批評北京市律協「完全顛倒了主從關係」,把自己當成獨立於全體律師之外的機構。並稱:「我們對於北京律協在國家大力推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廿一世紀的今天,發布如此強烈文革色彩的聲明,深感惋惜和痛心」。

 目前為止,百名連署律師和北京市律協的對抗仍在持續,而原定三月改選的北京市律協,已經確定今年十月將改選,結果如何,現在仍不得而知。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