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經濟強颱是內閣改組的關鍵

2008/09/29

 劉內閣最近迭遭強颱吹襲,毒奶粉事件的因應失當,更讓內閣搖搖欲墜。儘管如此,馬總統仍然力挺劉內閣,目前並無更換閣揆及改組內閣的跡象;我們也相信,劉內閣歷經近來連串的風暴,應該會記取教訓,調整步伐,全力因應可能紛至沓來的經濟挑戰。

 自520以來,劉內閣的最大失策,就是過於低估全球金融風暴可能帶給台灣經濟的衝擊,因而不斷作出錯誤的宣示,給予人民對經濟會逐漸好轉的不切實際期待。然而,隨著近月國際經濟情勢每下愈況,政府各項因應作為難以扭轉國內經濟快速惡化的殘酷現實,以致讓人民對劉內閣的信心持續滑落。眼見大勢不妙,劉內閣不斷地組成各種因應小組,推出各式各樣提振國內經濟及股市的措施,但是,民間信心已經動搖,一劑接一劑的強心針已產生不了太大效果,這也成為劉內閣的關鍵致命傷。

 現在內閣面對的更大考驗,是國際經濟強颱的威力不斷地增強,而且暴風圈已逐漸籠罩台灣。美國華爾街正刮起1930年代以來的最大金融風暴,9月初美國政府才接管兩大房貸公司「房利美」及「房地美」,暫時化解「二房危機」,但緊接著9月中旬美國大型投資銀行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遭到收購;連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亦爆發危機,須由美國政府介入善後。接二連三的金融危機事件顯示美國金融正面臨猛爆性的災難,布希政府急於向國會提出金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計畫,更顯示這次金融危機的黑洞難以估計。就算7,000億美元紓困案能夠在國會通過,美國金融動盪可能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對全球金融的衝擊勢必愈來愈大。而金融動盪也必然反映到實體經濟,美國經濟的走向衰退乃至全球經濟大幅下滑已很難避免。

 台灣金融及經濟與國際金融經濟體系連動性甚高,所受到的衝擊也愈來愈大。事實上,台灣金融機構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負傷累累,尤其部分民營機構偏好操作高槓桿、高風險的金融商品,與美國投資銀行合作關係密切,因而受創也特別深重。日前央行繼調降存款準備率後,又決定調降利率半碼,並祭出「附買回操作機制」。央行的連串舉措,很顯然是為營造資金寬鬆的環境,預防市場上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金管會上週五更無預警地宣佈接管慶豐銀行,更顯示政府對金融機構可能爆發的危機已進入警戒階段。

 國內景氣問題也日形嚴峻,隨著美國及大陸經濟的走緩,出口成長持續減緩將無可避免;國內企業投資過去主要依賴資訊電子產業,隨著國際資訊業景氣急凍,業者資本支出已大幅削減;國內消費信心更降到近數十年來的最低點,原本已疲弱的民間消費還可能進一步降低;這些負面經濟因素在未來幾個月可能快速發酵,國內經濟的寒冬正日益逼近。

 威力雷霆萬鈞的經濟強颱比氣候上強颱還要可怕,政府已無任何心存僥倖或拖延的空間與時間。劉內閣必須盡全力做好對抗數十年可怕的經濟強颱的各種準備。面對國際金融及經濟情勢的快速變化,內閣首須建立經濟預警的機制,尤其是金融預警機制。須知國內股市超過3成為外資持有,國內銀行的海外投資亦至為可觀,因而受到衝擊與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不可相提並論;政府必須高度警惕部分金融機構的經營困境,防止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另一方面,劉內閣必須大幅強化應變的能力,掌握可以運用的政策工具及有限預算,在最適當的時機下最正確的處方,避免反應遲緩或過於躁動。劉內閣需不需要改組,關鍵也將繫於能否展現對抗經濟強颱的能力,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