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稅改神祕面紗系列:前言

2008/10/02
苦勞網特約記者

今(2008)年上任的新政府,在競選過程中,幾乎將所有與稅制改革相關的質疑或討論,全部推向如今正在進行的賦稅改革委員會。然而,賦改會在6月30日正式成立後,已逾百日,除軍教薪資恢復課稅案之外,幾乎未達任何具體共識。不論是所得稅制的改革或租稅優惠的檢討,甚至是資本利得恢復課稅的敏感議題,有發言權的團體代表,多數時間,仍然在各說各話。

不過,官方對稅改的議題,立場並非中立,除已預設「輕稅簡政」以減稅為主軸立場,也經常有意無意與工商團體一搭一唱,釋放各種降稅訊息,尊重賦改會只放在嘴上。甚至在日前全球股災時,還主動提案修法,擬將證交稅減半,引發各界嘩然。

今年8月,國內一度因工商團體出資大播減稅廣告的事件,引發社會進行相關討論,唯內容偏重於現狀比較,甚至只有口號式的爭辯,未能從我國特殊財政政治發展的歷史觀點,進行分析。也正因此,苦勞網將從即日起,推出「揭開稅改神祕面紗」系列文章,首先針對過往有關財政政治從威權主義轉型新自由主義歷程,簡略概述,再分別針對經濟和稅收、成長與分配、赤字非罪惡等主題,撰寫分析文字,釐清可能的相關迷思。

目前我國包括關稅在內,總共有17種稅目,去年全年稅收為1兆7,24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同時期的租稅負擔率(賦稅收入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重),只有13.8%,雖較2002年11.7%的歷史最低點回升,但不論和英美德法等先進國家或日韓星等亞鄰國家相比,都相對偏低。

同時,在此整體稅收圖像之下,中央政府年年喊窮,只敢執行殘補式的社會福利政策,多數人民則直覺認為「中華民國萬萬稅」,對稅負不公的印象,根深蒂固,另資本家則不滿足,持續施壓並向政府遊說,要求進一步的減稅,特別是降低高所得者以及營利事業的名目稅率。

因此,究竟我國稅制公不公平?誰該減稅誰該增稅?誰又從現實稅制中得到好處?誰的權益又被犧牲?階級問題,在財政收入和分配過程當中,扮演何種角色?顯然都有待進一步釐清,這也是我們希望能在系列文字當中,盡力分析的重點。

最後,我們也將隨時注意賦改會的進行,不定期生產報導和評論,務求讓各界能進一步理解此次稅改可能帶來的影響,作為提問參與甚至是集體行動的部分基石,並歡迎任何可能的理性討論,以及各種回應或相關的經驗交流。

2008年10月初,我們先推出此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威權主義到新自由主義,分成上、下二部。

繼續閱讀:威權主義到新自由主義(上)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