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基金「愛台」 作春秋大夢

2008/10/03

【陳怡慈/特稿】

 誰做「主」?▲到底要不要設立主權基金?財政部長李述德(左)、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右)2日參加立法財政委員會,兩人相互注視對方,並表示那是經建會意見,相關部會還在討論,還沒有拍板定案。(王遠茂攝)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出席行政院院會,新聞局表示,會中並未討論主權基金相關議題。(姚志平攝)

 全民殷切期許下,副總統蕭萬長領導的財經小組真的端出政策大菜,不論研議成立主權基金或大降遺贈稅,都把原就紛擾不已的台灣,再推向「爭議」最高點;「重出江湖」的老蕭,財經處女秀讓人民笑不起來,是個人執政生涯警訊,也是該從春秋大夢醒來時候。

 以主權基金為例,到底要不要從外匯存底提撥成立?經建會、央行、行政院高層彼此見解不一,說法一日三變,給人民感覺很差,若說此一政策有其正當性,急就章推出,充其量只要面對技術細節的批評;然而,真正關鍵的是,台灣有無必要成立「主權基金」原就是大問號,何況還是拿來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

 用主權基金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根據經濟學原理,錢從政府部門或民間部門支出,對提振經濟成長並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如果政府必須發公債、借款等等來成立主權基金,以後還得還錢,以一百五十億美元、利息三%概算,一年利息負擔近一百五十億,有必要為了愛台灣,讓我國財政負擔雪上加霜嗎?

 不僅如此,以主權基金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也有與民爭利的負面排擠效用。馬政府上任之初,大喊愛台十二項建設,要吸引國際私募基金或港資、中資等等,磨刀霍霍,其中在中資投資部分,不但馬政府持開放態度,連大陸都公開表態支持,如今政策改弦更張,不但讓我方失去兩岸議題談判籌碼,也可能招致市場負面解讀。

 所謂負面解讀就是,如果我政府必須要傾官方力量,成立主權基金才能募得愛台十二項建設的財源,代表這些建設並無投資前景,國內外資金都不愛,才需要政府親自「撩落」去,只會大大削弱人民對馬政府財經支票的信心。

 其實,談到政府資金投資國內產業,行之有年的開發基金一直是著名案例,開發基金民國六十二年成立迄今,平均年投資報酬率二三%,目前銀彈也很充裕,如果要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現在已有開發基金,甚至經濟部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也有進行產業投資,台灣並不缺乏相關機制,何必再成立主權基金。

 台灣當前問題繁多,蕭萬長以老兵姿態重返戰場,全民高度期許,千萬別老在爭議議題中研議打滾,毀了自己多年建立的專業形象。要愛惜羽毛啊!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