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海角七號》叫好叫座,票房超過3億,還有來自社會各階層、包括許多學者們的一致好評,但是身為邦乍人的我,卻在影片裡看到了一堆對原住民的負面刻板印象、對原住民文化的剝削利用,還有日本人優於福佬人優於客家人優於原住民的種族階級觀念。
首先談《海角七號》這部影片對原住民文化的剝削:小米酒和琉璃珠這兩項原住民文化,在影片裡都有重要的關鍵地位,奇怪的是,這兩項原住民文化在影片中都不是由原住民自己來詮釋,而是由日本人和客家人「代替」原住民詮釋。
琉璃珠是在排灣、魯凱、卑南三族間流動頻繁的文化,以排灣族琉璃珠最為知名,影片中的琉璃珠也是由排灣族婦女製作。
但這美麗的文化,在影片中卻是由日本女主角「非常簡略地詮釋」給樂團成員聽,「贈送」給樂團成員,而且始終沒提「排灣族」這三個字,更沒提「琉璃珠」這個詞,而現實生活中經營琉璃珠工坊極成功的排灣族女企業家在影片中只露了後腦勺,大約6秒,完全沒有說話的機會。
小米酒是原住民的文化,除了達悟人以外,原住民每一族都有釀小米酒。「馬拉桑」是邦乍語「酒醉」的意思,影片中也提到這款小米酒是由「信義鄉農會」推出,可見「馬拉桑小米酒」是標榜原住民特色的產品。
奇怪的是,影片中沒有信義鄉的布農人出現,也沒有邦乍人出現,完全由屏東客家人的馬拉桑先生全權介紹並推銷這款「以邦乍語命名」、「標榜來自布農人土地」的小米酒。
他的廣告詞「千年傳統,全新感受」當中的「千年傳統」顯然是原住民的千年傳統,現在卻成了漢人、日本人、外國人等高級路線消費者的「全新感受」,以及客家人和福佬人的「全新事業」──販賣標榜原住民特色的產品,產銷過程中卻似乎沒有原住民參與,更沒有原住民獲益。
《海角七號》裡面恆春鎮代表說「春吶的時候恆春人只能撿垃圾」,代表會主席說「恆春人不要當別人的夥計」,還說「山也BOT、海也BOT、啥瞇攏乎恁BOT」,大快人心地表達了南部福佬人對於北部都市以及大財團開發的焦慮。
但仔細看影片中的原住民角色,除了酗酒、婚姻失敗、扮小丑等負面刻板印象充斥之外,原本屬於原住民的琉璃珠和小米酒,卻彷彿和族人毫無關係。
原住民的美麗琉璃珠和美味小米酒變成了日本人表達心意的道具、漢人賺錢的工具,在這過程中原住民卻連垃圾都沒得撿,夥計也當不成,因為福佬人和客家人早已經把「第一民族」的文化給BOT了。
(紀錄片工作者,邦乍人)
回應
Re: 邦乍看小島:海角BOT了原住民
這篇文章在ptt被罵翻了阿...
現在台灣好像已經得了一種不能批評海角七號的病
找些分屬不同族群的人來組個樂團(甚至還跨國籍?!)
好像就讓大家產生台灣社會已經大和解的美好幻覺
有一點不同的聲音就立刻群起撻伐
只能說異言堂又變成一言堂了
或者台灣從來就不是異言堂...
Re: 邦乍看小島:海角BOT了原住民
This is an entertaining movie, not a documentary movie. Why can't Japanese buy native Taiwanese jewelry? It is good, so it is for everybody (including foreigners.) Why can't Hakkai sell the native wine? if it is reserved only the natives to sell it, it is not fair.
Re: 邦乍看小島:海角BOT了原住民
海角七號...「山也BOT,海也BOT,什麼都BOT去了!」
現在連有安全疑慮的機場、港口,都一併要BOT了。更重要的是,要給中資BOT!
http://www.socialforce.net/phpBB/viewtopic.php?t=2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