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2008.11.04 02:56 am
大陸調高機械進口免稅門檻,台灣工具機今年出口大陸金額首度出現衰退,這是工具機產業的一大警訊。 記者宋健生/攝影 二次江陳會談在台北登場,台灣區機器公會昨(3)日提出嚴重警告,指出大陸調高工具機進口免稅門檻,使得今年上半年大陸進口台灣工具機首度衰退,甚至被德國超越,排名由第二倒退至第三位。
機器公會理監事會決議,建請政府儘速展開兩岸經貿與租稅協商,調整工具機免稅門檻與降低稅賦,或由台商大陸公司直接進口,以提升台灣工具機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機器公會也要求工研院、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等研發單位,全力提升產品規格,以符合大陸免稅規格的要求。
機器公會副總幹事王正青指出,大陸進口工具機產品,長期以來日本排名第一位,台灣第二名,德國第三。但今年上半年德國首度超過台灣,成為大陸進口工具機第二大供應來源。
據統計,上半年大陸進口工具機合計35.6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其中,日本的金額為12.19億美元,比重占34.2%,較去年成長7.3%;德國為6.82億美元,比重19.1%,成長22.8%;台灣為5.87億美元,比重16.5%,減少8.7%。
王正青表示,大陸近幾年調整工具機進口免稅門檻,今年10月起,台商原有批文對關稅部分,也不再給予免稅優惠,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市場要繳交的關稅、增值稅、通關手續費等相關稅賦合計達30%左右。
台商指出,進口工具機產品的增值稅部分,10月起改為先徵後退,且須在一年以後才可退還;另外,台商進口工具機產品的免稅批文,也幾乎拿不到,這些措施將導致台商被迫持續前往大陸設廠擴產,政府應予正視。
今年大陸進口工具機產品,主要為高速,高精度與高加工效率,且大陸本身生產有困難的產品,包括日、韓、德、美等國進口都有成長,只有台灣衰退。
目前,大陸仍需要大量高可靠性、大規格、高速、高精度等高加工效益的數控工具機,大陸政府為減少貿易順差,也鼓勵進口先進技術與設備,鼓勵貿易順差國向大陸出口高檔工具機產品。
機器公會表示,台灣工具機產品要想擴大對大陸的出口,將會面臨新的變化與競爭,廠商要提出有效的改進方式,才能持續維持台灣工具機的競爭能力。
【2008/11/0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