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上台以來,諸事不順,不知要怪罪天災人禍、還是人謀不臧,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就內政方面,做為最高行政首長的劉兆玄閣揆,應該負最大的責任。
儘管這是一個老兵帶新兵的過渡內閣,希望以豐富的行政經驗來填補荒廢的執政空窗,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無能而又傲慢的政府。面對苟延殘喘的在野黨,部會首長不僅荒腔走板,輕忽地視馬總統對選民的承諾為玩笑,甚至於認為只是本身的宣傳不足。
無知、或是無能,頂多只是尸位素餐,還不至於釀成大害,最不能讓人原諒的是,為了掩飾自身的窘狀,竟然對於媒體、以及學者大施壓力,刻意造成寒蟬效應,根本就是大開民主的倒車,枉費眾人二十多年來的努力。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媒體不外提供資訊、進行教育、以及監督政府;簡而言之,就是做為百姓與菁英之間的橋梁。也因為有上述的政治溝通功能,政治控制的重要一環便是如何掌控媒體。
具體來說,威權統治者如果不能完全掌控事件的發生,至少也要在事後限制它的報導。如果做得委婉一點,可以透過評論的框架,來引導讀者的思維。如果是更有自信一點,還可以在多元的面貌呈現之下,公開進行對話、或是論證,表現自己的民主素養。
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雖然乏善可陳,然而,至少設立了原住民族電視台、以及客家電視台,提供少數族群觀眾有另類的選擇。特別是相對於主流媒體的政論節目,原民台的「部落面對面」,強調以原住民族的觀點來看原住民的事物,盍各言爾志,鞭策相關的單位,令人耳目一新。
近來,坊間盛傳作為原住民族大家長的行政院原民會,竟然為了粉飾太平,私下威脅學者,如果明年想要繼續爭取原民會的計畫,就不要去上被列管的原民台節目。一時,學界人心惶惶,麵包與自由之間,不知如何是好。
熟悉該節目的人都知道,在過去,只要有原住民重大議題發生,一定會邀請當事人、學者、民意代表、以及官員。通常民代在周末必須跑攤,未必有空上節目,尤其是自恃基層實力雄厚者,看不上媒體曝光的吸票效應。
相對地,原民會的官員往往視之為苦差事,尤其是高階文官,政策辯論動輒得咎、甚或陷入挨打的局面,因此,為了避免當箭靶,除非是上面命令代打,能免則免,乃人之常情。
新任主委走馬上任,或許是生性羞澀靦腆,總令人有雲深不知處的感覺;不管如何,這畢竟是個人領導風格,旁人無從置喙。至若對於電台管理階層間接施壓、還是對學者直接曉以大義,那麼,這已經逾越行政管理的分際、大大戕害言論自由、嚴重斲傷民主根基。如果年底內閣改組以息民怨,原民會主委應該知所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