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日期: 2008/12/08links_weblink_url: http://ikusei.blogspot.com/2008/12/china-is-threat-to-democracy.html念亞洲研究碩士課程時開始接觸西方哲學如果看待東方哲學,從薩伊德的『東方學』(Orientalism)到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從沒間斷的思考,尤其是中國崛起早已成為西方學術界熱門話題。 主題: 國際觀點資料來源: 李育誠的部落格建議標籤: 中國彭定康文明衝突論東方學民主泰國香港 臉書討論 回應 Re: 中國是民主的威脅? 固定網址 由 老殖民帝國惱羞成怒 (未驗證) 在 2008/12/15 18:37 發表 西方何以對中國冷箭齊發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席捲西方和全球的經濟危機之後,以美國爲代表的“民主加自由市場模式”受到強烈質疑,其正當性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就在西方吞咽自釀的苦果而苦苦掙扎之時,30年來一直堅持走自己道路並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國在這場危機的襯托下,其正當性、被全球認可和接受甚至學習模仿的程度劇增。 然而就在此時,以美、歐爲首的西方卻一方面竭力遊說中國伸出援助之手,另一方面卻冷箭頻發,掀起一股密集的反中暗流。 先是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發表2008年涉華年度報告,蓄意對中國進行誣衊攻擊。批評中國利用其外匯儲備操控貨幣兌換以及外交關係,突出警告中國在日益滲透美國電腦網路以獲取敏感的政府以及私人資訊。爲此不惜危言聳聽地宣佈:中國網路戰和太空戰能力不斷提高,可以利用網路戰能力打亂美軍的全球部署計劃,中國的網路戰和太空戰能力可以使中國在任何一場局部戰爭中取得優勢。網路戰可使美國癱瘓,這種能力可以使中國“隨時對世界上任何地點發動網路攻擊”。該報告還提到中國向所謂的“流氓政權”如伊朗、蘇丹和緬甸等出售武器,並說這威脅了有關地區脆弱的區域安全,阻礙了美國以及國際社會解除國際危機的努力。 緊接著“禁止酷刑委員會”發佈審議中國履行《禁止酷刑公約》情況的報告,無視中國政府提供的翔實充分材料,引用甚至編造一些未經證實的資訊,蓄意將審議活動政治化,在審議結論中塞人大量誣衊、不實之詞,指責中國存在“大規模”酷刑現象等,以達到醜化中國形象的目的。 如果說這兩箭還是借題發揮而暗有所指的話,香港前總督英國人彭定康則直奔主題,提出“中國是民主的威脅”。他在接受BBC採訪時聲稱:中國的潛在威脅不在於其廉價的出口貨品,而是“民主的滅亡”。中國在傳揚著人們不需要民主也可以致富的觀念,這是中國對西方的最大威脅。而且就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彭定康仍不忘爲自己所代表的制度辯護:在美國主導的自主市場、自由貿易,繼而發展出自由政治的體系之外,東亞和南亞表現得非常出色。他進而補充道:“我認爲中國是在這樣的國際體系下表現好得叫人驚訝的一個例子,但它也同時在挑戰這體系的根基。”整個談話絕口不提西方的模式何以導致爆發把全球都拖下水的經濟危機以及中國的模式何以成功,更無任何檢討、反思、道歉、自責之意。至於民主在新興國家令人失望的表現;甚至造成的災難更是不入這位先生的法眼。 我想彭定康的點睛之筆己經把西方的意圖和實質講的再明白不過了。再聯想到前不久法國總統“莫名其妙”、“荒唐突兀”主動要見達賴等舉動,顯然也絕非法蘭西民族的浪漫所至和即興之筆。這一切都是爲了挽救受到嚴重衝擊的西方制度和話語權。如果這場危機仍然繼續惡化和深化,西方對中國將會掀起新的更猛烈的攻擊以轉移國內民衆視線,以捍衛自己的正當性與話語權。東西方之間將面臨一場新的對抗的可能性。 回應
回應
Re: 中國是民主的威脅?
西方何以對中國冷箭齊發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席捲西方和全球的經濟危機之後,以美國爲代表的“民主加自由市場模式”受到強烈質疑,其正當性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就在西方吞咽自釀的苦果而苦苦掙扎之時,30年來一直堅持走自己道路並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國在這場危機的襯托下,其正當性、被全球認可和接受甚至學習模仿的程度劇增。
然而就在此時,以美、歐爲首的西方卻一方面竭力遊說中國伸出援助之手,另一方面卻冷箭頻發,掀起一股密集的反中暗流。
先是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發表2008年涉華年度報告,蓄意對中國進行誣衊攻擊。批評中國利用其外匯儲備操控貨幣兌換以及外交關係,突出警告中國在日益滲透美國電腦網路以獲取敏感的政府以及私人資訊。爲此不惜危言聳聽地宣佈:中國網路戰和太空戰能力不斷提高,可以利用網路戰能力打亂美軍的全球部署計劃,中國的網路戰和太空戰能力可以使中國在任何一場局部戰爭中取得優勢。網路戰可使美國癱瘓,這種能力可以使中國“隨時對世界上任何地點發動網路攻擊”。該報告還提到中國向所謂的“流氓政權”如伊朗、蘇丹和緬甸等出售武器,並說這威脅了有關地區脆弱的區域安全,阻礙了美國以及國際社會解除國際危機的努力。
緊接著“禁止酷刑委員會”發佈審議中國履行《禁止酷刑公約》情況的報告,無視中國政府提供的翔實充分材料,引用甚至編造一些未經證實的資訊,蓄意將審議活動政治化,在審議結論中塞人大量誣衊、不實之詞,指責中國存在“大規模”酷刑現象等,以達到醜化中國形象的目的。
如果說這兩箭還是借題發揮而暗有所指的話,香港前總督英國人彭定康則直奔主題,提出“中國是民主的威脅”。他在接受BBC採訪時聲稱:中國的潛在威脅不在於其廉價的出口貨品,而是“民主的滅亡”。中國在傳揚著人們不需要民主也可以致富的觀念,這是中國對西方的最大威脅。而且就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彭定康仍不忘爲自己所代表的制度辯護:在美國主導的自主市場、自由貿易,繼而發展出自由政治的體系之外,東亞和南亞表現得非常出色。他進而補充道:“我認爲中國是在這樣的國際體系下表現好得叫人驚訝的一個例子,但它也同時在挑戰這體系的根基。”整個談話絕口不提西方的模式何以導致爆發把全球都拖下水的經濟危機以及中國的模式何以成功,更無任何檢討、反思、道歉、自責之意。至於民主在新興國家令人失望的表現;甚至造成的災難更是不入這位先生的法眼。
我想彭定康的點睛之筆己經把西方的意圖和實質講的再明白不過了。再聯想到前不久法國總統“莫名其妙”、“荒唐突兀”主動要見達賴等舉動,顯然也絕非法蘭西民族的浪漫所至和即興之筆。這一切都是爲了挽救受到嚴重衝擊的西方制度和話語權。如果這場危機仍然繼續惡化和深化,西方對中國將會掀起新的更猛烈的攻擊以轉移國內民衆視線,以捍衛自己的正當性與話語權。東西方之間將面臨一場新的對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