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勞工門事件作調查大學生回應質疑

2008/12/18

14日晚,楊鄭君所在的“大學生關注可口可樂小組”舉行了關于可口可樂調查報告的發布會,稱可口可樂公司違法用工。之後,表揚和質疑的聲音充斥網絡。有人認為大學生的勇氣可嘉,也有人批評他們的取樣方式並不科學。

對此,3名小組成員楊鄭君、王偉和高雪雪接受本報記者的採訪,進行了回應。

- 對話人物

楊鄭君是中央民族大學學生,王偉和高雪雪是浙江工業大學學生。三人均為“大學生關注可口可樂小組”成員。

16日晚,楊鄭君還在忙著和記者通電話。他說,這一天,電話太多,兩個手機一直在響,他都要瘋掉了。王偉和高雪雪不像他那麼忙,但同樣感觸很多。

選擇可口可樂出于偶然

新京報:為什麼要選可口可樂作為調查對象?

王偉:香港張茵事件(注:香港學生調查“血汗工廠”事件)出來後,很震驚,覺得香港學生這種方法可以嘗試。當時也沒有說一定要調查可口可樂或者出一個報告,只是想去做一個體驗。

之後在網上大量搜資料,看到了去年一篇關于可口可樂山西廠拖欠工人工資的報道。當時很氣憤,覺得可口可樂這麼大的品牌,還有這種事情,就想針對它做一個調查。

新京報:比如在東莞,其實你們是在可口可樂灌裝廠旁邊的一家鞋廠打工,那為什麼不把這些企業可能存在的違法用工問題一起寫出來?

楊鄭君:那些鞋廠就只有一兩百人,覺得寫出來也沒有多大意義。我們要先弄一個大的,做一個“開刀”的典型出來,先去改善他們的用工條件。其他的工廠怎麼樣,我們也沒有那麼多實力去調查。

新京報:所以就有人覺得,你們單獨把矛頭指向一家大企業,還開了“發布會”,是想炒作自己。

楊鄭君:哈哈。我們向社會公布,其實就想通過社會給可口可樂施壓。如果當作報告交給老師,老師看了就看了,那又有什麼用呢?選可口可樂就是一個偶然。

新京報:如果有人當面說你們是想出名,你們會怎麼回答他?

楊鄭君:其實他們要是想指責我們,我們也沒有必要解釋,何況我們也沒有想過出名的事情。

王偉:要是出名,芙蓉姐姐那樣恐怕更容易(三個人一起大笑)。勞工問題在中國這麼普遍,如果我們調查了其他企業,也會有人說我們為什麼不去調查可口可樂。

調查時每天短信報平安

新京報:如何開始體驗工廠生活的?

王偉:東莞那邊的可口可樂廠不好進,就進了它周邊的一個廠,再用空閒時間和可口可樂廠的工人聊天。

高雪雪:後來我們從工廠辭工了,還在可口可樂廠周圍住了五六天,擠在10塊錢一天的小旅館里,出去說我們是找工作的,和那些務工的人聊天。

新京報:會不會擔心被人認出是來做調查的?

高雪雪:晚上或者吃飯的時候,那麼多可口可樂廠的人蹲在外面的馬路上,我們說是找工作的,也不會有保安注意我們,沒有遇到什麼危險的情況。

新京報:擔心小組成員的安全嗎?

楊鄭君:我們要求,要是出去就必須男生和女生一起,而且每天晚上都會發短信,互相了解一下情況,也是報平安。

想把社會現象公布出來

新京報:王偉說一開始也沒有想寫報告,後來為什麼要寫呢?

高雪雪:有一次我們去問可口可樂廣東工廠里面的人伙食情況,我見過他們的伙食,很差,好像是海帶炒肉什麼的,但是里面幾乎就沒有肉,說是每天十幾塊錢的伙食費,但是就那種菜,也就幾塊錢。

他們就越說越氣,七八個人直接就去找當時勞務公司的人了,勞務公司的人說給他們改善,如果沒有吃飽,就今晚上他請客吃泡面。我看見他們一桶泡面都吃得那麼香,挺感觸的,就想把這種社會現象公布出來。

新京報:報告是怎麼寫出來的?

王偉:每個人把自己了解的內容一條條列出來,楊鄭君主筆,寫好後每個人再看一下,看看哪里要修改。剛開始寫的時候要大家都保密,怕被可口可樂知道了,會被公關掉。

新京報:修改了多少遍?

王偉:來來回回修改了好多遍,給了一個網站後,根據他們的意見,我們也在措辭上做了修改。

臉書討論